豐 雨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混凝土是構建建筑總體框架的重要原料,對于結構的完整性和堅固性起著決定性作用。混凝土施工技術較為復雜,且影響因素眾多,施工階段的許多因素都會對混凝土結構建設造成影響。由于混凝土技術與最終成型建筑結構質量的穩定性存在密切關系,故施工階段要把控好混凝土技術的關鍵環節,防止因該階段工作失誤引發質量問題,影響建筑安全。
因其具備很強的耐火、耐腐蝕性,還具備極高的整體性和可變性,這使得混凝土結構在結構建設時應用最多。整體性指的是在混凝土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要依照項目要求與實際情況設計三維結構。除此之外,由于混凝土材料造價低,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因此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
(1)水泥強度。混凝土強度與其所使用水泥的強度密切相關,高強度水泥澆筑出的混凝土強度高。在建設階段使用高強度水泥,可以很好地提升建設質量。另外,控制水灰比也是控制混凝土強度的關鍵,只有精確的水灰比才能確保混凝土強度和質量夠滿足相關要求[1]。
(2)水灰比。水灰比會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產生關鍵性影響,為確保混凝土的質量符合要求,建設時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施工建設標準與規范開展工作,提前設計好水灰比,確保其科學合理。
(3)混凝土的養護與澆筑。澆筑、養護工作也是影響混凝土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循建設規范,按既定流程和步驟有序施工,否則會引發一系列質量問題,如密實度不足等。混凝土完成澆筑工作后必須及時養護,否則可能會出現裂縫,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導致建筑出現質量問題。
3.1.1 材料
(1)水泥。混凝土材料類型多樣,因此在混凝土配備階段必須要清楚所使用材料的相關信息與適用范圍,并依照實際施工要求科學合理選擇材料。而水泥作為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選擇時要對水泥的參數、性能、規格等特點進行了解,比較后選擇出性價比最佳的水泥,做好強度測驗,確保施工安全。
(2)粗細骨料。選擇骨料時要密切關注其粒徑,一般要需要滿足以下要求:①粒徑<3/4 混凝土構件整體厚度;②粒徑<1/2實心板厚度;③粒徑≤4 mm。
3.1.2 配合比
在設置混凝土配合比時,相關人員要在滿足工程建設材料檢測規范的基礎上,優化設計方案中既定混凝土性能要求,從而確定出更合理的混凝土參數。完成這一步之后,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試驗并改進,最終得到最優配合比。得到最優配合比之后,就要開展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根據測試結果判斷混凝土的質量能否達到工程建設質量要求[2]。在設計配合比時,不僅要依靠經驗論,還必須掌握各種材料用量及添加比例(表1)。

表1 配料數量允許偏差 %
3.1.3 攪拌
配置混凝土時,攪拌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在選擇攪拌機時,要充分結合其性質和特點進行選擇,若混凝土為塑性,應使用自落式攪拌機,若是輕骨料以及硬性混凝土,應使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機不同,攪拌時間也不同(表2)。

表2 混凝土最短攪拌時間min
在選擇攪拌方式時,一般會以攪拌機容量、攪拌速度為根據進行選擇:
(1)一次投料法。一次性將原材料投入攪拌機中攪拌。
(2)二次投料法。將原材料分兩次投入攪拌機中攪拌,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強度,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材料成本。
(3)兩次加水法。將粗骨料投入攪拌機中,加入70%的水,攪拌15 s 放入將水泥,繼續攪拌30 s,將余下的水一次性攪拌完全,持續1 min。
(1)根據建設混凝土結構所需的設備、工藝等條件,在開始澆筑前做好準備,為確保澆筑工作合理規范,應按一定的原則劃分施工人員的職責與權限。
(2)根據澆筑需求,準備需要的器械與材料。
(3)為了保證澆筑作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要仔細巡察現場施工環境,并在材料數量、檢查鋼筋等方面做好清點工作,以更好地確保模板、支架、鋼筋等部位都能在數量與質量上滿足工程要求。
(4)混凝土正式澆筑前,要做好模板與鋼筋的清理工作,同時處理好模板縫隙。
(1)澆筑工作開始時,要規范操作秩序,防止混凝土拌合料分層。另外,對混凝土卸料的高度也要進行嚴格把控,將其控制在2.5 m 以下。在實際澆筑過程中,必須按照工程建設需要使用溜筒等澆筑辦法規范操作[3]。
(2)若混凝土澆筑對象是豎向結構,為確保澆筑質量,應在澆筑開始前,在結構底部充入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漿。澆筑階段必須按照澆筑需要,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塌度,必要時應對水灰比和用料進行調整和改變。
(3)振搗混凝土時應時刻關注模板、鋼筋等部件的情況,防止鋼筋移位、變形的情況出現,如果出現上述問題,必須立刻停止澆筑,隨后開展補救工作,將錯位的部件移回原位并加固,才能繼續澆筑。
(4)澆筑混凝土時要格外注意各個連接位置,在柱與板、梁的澆筑過程中,若沒能掌握好澆筑的程度和水灰比等參數,極有可能導致澆筑后的混凝土出現裂縫。因此澆筑時應先開展墻壁與柱的澆筑,澆筑完成1 h 后再重新澆筑一次,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的概率
(5)澆筑梁板時必須要確保同步性和整體性,若梁高于1 m,一般采用獨立澆筑的辦法。
(1)若使用插入式振搗,則搗實移動間距應小于振搗直徑的1.5 倍,而輕骨料混凝土搗實移動間距不能超過振搗半徑。模板與振搗器之間的距離必須小于1/2 振搗半徑,振搗時應盡可能降低因振搗形式不當造成的鋼筋等物質之間的碰撞。振搗深度應大于5 cm。
(2)若使用表面振搗器確定間距,必須確保振動器位于振搗部位邊緣,并存在一定的有效覆蓋面積[4-5]。
(3)若使用附著式振搗器,應當按照有關實驗數據合理設置間距,并連接好模板與振搗器。
(4)振搗時應提前檢查支架、模板和有關構件的情況,確認各部件質量良好、狀態穩定后才能開始作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構件在振搗過程中變形,出現變形必須暫停振搗,處理完畢并檢查無誤后才能繼續振搗。
(5)為確保振搗質量,防止浮漿、分層等現象出現,必須合理確定振搗時長,時間過短則攪拌不均勻,時間過長則易分層。要防止過度振搗降低混凝土的均勻性,導致其質量下降。
在建筑建造過程中混凝土結構最為常見,為確保施工質量,應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控制施工各環節,特別是混凝土結構建設的關鍵環節與技術,必須要嚴格把控。保證施工規范有序,防止技術使用不當或操作不準確導致混凝土開裂影響建筑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