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興
(中鐵十九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洛陽市牡丹廣場地鐵站位于西苑路牡丹廣場下方,為明挖兩層島式(雙島)車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及商業區,地下二層為站臺層、汽車庫及1、3 號線區間。車站東端規劃1、3 號線盾構接收井,西端規劃1 號線盾構接收井,商業小里程端南側規劃1 號線變電所,車站北端規劃3 號線盾構接收井。
按基巖點、埋深水準點、加密水準點布設,各自埋深分別為300~400 m、30~50 m、3~5 m,各點位均安排在線路施工所產生的影響范圍之外,以免在施工擾動作用下而影響使用。
考慮到軌道鋪設的穩定性要求,提高加密水準點高程的精度,即2 mm/km。對于埋深水準點上的加密水準路線,應當著重考慮最弱點誤差:

式中 m——水準測量在高差觀測中的誤差,mm/km
L——與水準路線附和的長度,km
確定數據,結合式(1)展開計算。根據工程條件,假定埋深水準點間的路線長度為5~6 km,此時得到的精度計算結果為0.84~0.92 mm,需要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精度檢測,此時能夠有效保證加密最弱點的精度,即優于2 mm/km。除此之外,還考慮到各深埋水準點,按一級水準測量的標準實測其高程,與此同時完成對基巖水準點的復核,保證精度。
結合上述分析,基巖點按照每30 km 一個的方式布設,深埋水準點則調整為5 km 的間隔。對比分析全線工程量,可以得知基巖點、深埋水準點的數量分別為5 個、25 個。按首級GPS網、次級GPS 基礎網、GPS 加密網以及精密導線網布設精密工程的平面控制網,首級CPS 網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首級CPS 網結構
觀測墩設置在基巖點和深埋水準點上,并形成強制歸心標志。各部分的設置要求以及方法有所差異,為滿足控制網的安全性要求,首級、次級GPS 網為獨立閉合環。按照1.5~2 km的間隔有序設置GPS 加密網點,此方式下所需布設的數量約為100 個,一方面需要滿足加密布線以及施工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提高彼此間的通視水平,以便更為有效地開展工作。
局部可能存在困難地段,為保證GPS 加密網點的應用效果,在既有配置方式的基礎上增設方向輔助點。待加密GPS 網成型后,于該處布設線路導線,點數約500 個,平均邊長控制在180~200 m,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在該區間內做靈活的調整,使導線得到有效的使用。布設點位時充分考慮到便捷性的要求,埋設標準與加密GPS 點相同[1]。
隧道結構限界裕量為每側100 mm,其包含多種類型的誤差,如施工期間產生的誤差、測量產生的誤差。施工初期應當有效控制各部分誤差,支護鋼格柵安裝允許誤差為±30 mm,此外隧道變形、橫向均要得到控制,否則會由于誤差偏大而影響噴射混凝土的平整度。按照式(2)計算,得到貫通測量誤差允許值M4,其結果為±88.3 mm。

式中 M——誤差允許范圍,mm
M1——地面控制測量誤差,mm
M2——豎井連續測量誤差,mm
M3——地下控制導線測量誤差,mm
M4——隧道橫向貫通誤差,mm
依據上述相關要求,并綜合考慮業內應用較為廣泛的不等精度分配方法,確定后續的工作思路,以便更為有效地操作。經分析,認為貫通誤差定義至關重要,將其視為軌道交通平面測量中不容或缺的流程。此時,要求地面控制測量的誤差在±5 mm,豎井連續測量誤差±20 mm,隧道橫向貫通誤差±43.8 mm(小于±44.2 mm)。
施工測量是反映具體施工精度的關鍵途徑,也是地鐵工程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需要準確定位,在此前提下方可確保前后工點實現平順連接,有利于工序間的緊密銜接。從地鐵工程實際情況來看,基坑深度達到17 m 以上,存在較多的井下聯系測量工作,復雜度較高,因此有效提高施工測量精度勢在必行[2]。
3.2.1 接樁與復測
勘測部門交樁、復測樁點、客觀匯總結果,并上報給監理單位,以便判斷實際情況。導線網、高程網的精度均達標時(指的是達到四等導線測量、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則清晰標識測量樁點。
3.2.2 基坑趨近導線控制測量
導線采用的是閉合導線,基坑趨近導線附合在導線點(必須確保其具有足夠高的精度)上;所布設的各個進井點與GPS 點保持良好的通視條件,以便測量工作的順利開展。布設時基坑趨近導線長度≤350 m,近井點的點位中誤差在±10 mm 內,任何一方面的誤差超出要求后,均要采取控制措施。
3.2.3 地面與井下聯系測量
用鉛垂儀向井下投點;在基坑內懸掛鋼尺,利用此方法實現高程聯系測量,地上、地下同步讀數,傳遞高程。
3.2.4 高程控制測量
在施工現場適配精密水準儀和鋼尺,由專業人員操作,通過對各工具的聯合應用,將地面高程點引至井下;隨后,啟用光電測距儀予以核對,實現井下地面貫通。經過檢查后,若高程精密度達標,則在豎井內設至少2 個水準點,以此為基準,以便后續高效開挖掌子面以及施工地鐵工程的相關結構,確保結構位置的準確性。施工環境復雜,應當定期復測水準點,以免因偏差過大而影響正常施工[3]。
3.2.5 施工放樣測量用極坐標法施測,有效開展控制測量工作,具體要點為:
(1)導線建立及控制限差。以設計交付的測量樁點為依據,組織地面控制測量,同時對其予以復測,提高測量樁點所處位置的準確性。遇到設計提供樁點與設計要求存在差異的情況時,則根據導線點和水準點的布設情況做適當的加密處理,但必須保證加密點與原有部分的測量等級保持一致,否則反而會影響正常測量。
(2)地下控制導線網建立。經井下聯系測量后,將坐標控制點和高程點分別倒入結構底板、中板處。隨工程進程的推進,需延伸施工導線時,提前檢測該導線前的3 個導線點,保證各部分均無誤。地下導線點設置為導線鎖的方式,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檢核條件,以提高導線點的精度。
(3)導線復核。于地面上用鉆機鉆進施工,得到合適尺寸、合適數量的測量孔,用于車站平面控制測量,必要時適當增加測量孔點的數量,以加強復核。
3.2.6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地面、地下兩部分)
(1)地面高程網的建立。水準基點的埋設要穩固可靠,不可在施工中出現受損、偏位等異常狀況。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復核水準控制點,實測結果的誤差在許可范圍內并且經過平差處理后,進一步在結構四周測設水準基點,其作用在于給高程控制及變形觀測提供基準,以便準確掌握高程、變形兩個方面的具體情況。
(2)地下高程網的建立。高程傳遞測量采用在豎井內懸掛鋼尺的方法進行。采用長鋼卷尺導入法,以便將高程傳遞至基坑,在此過程中同步完成坐標傳遞操作。協調好時間,先作趨近水準,再作基坑高程傳遞,若現場條件允許,也可以采取從洞口向下傳遞高程的方法,其效率較高。
3.2.7 竣工測量
車站結構施工成型后,開始對導線點做嚴密平差處理;按照規范,將適量的永久控制點埋設在底板的指定位置,數量方面為每條線路設4 個點,可根據需求分別埋設坐標點和高程點。此外也可以采取坐標點和高程點共用的方法,靈活性較強。在進行永久控制點測量時,必須與貫通測量工作同步推進,同時嚴密平差。此外,在車站側墻未施工部位做已襯砌地段的線路中線的歸化改正,在此過程中各相鄰控制點坐標的縱、橫向中誤差均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縱向為±10 mm,橫向為±5 mm,若超出則及時采取調整措施。
綜上所述,精密工程的控制測量復測是地鐵工程中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其對于提高工程施工精度、保證地鐵整體穩定使用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地鐵精密工程控制網的布設,明確精密工程貫通測量誤差,同時考慮到控制測量復測流程,按照規范有序完成控制測量復測工作。從實際應用效果看,所采取的控制測量復測技術應用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精度,有利于地鐵施工進程的順利推進,也有利于保證地鐵工程的施工質量,綜合應用效果較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