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

2022-04-22 08:28:38
財經理論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績效評價效率體系

張 靜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計劃財務處,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深化發展,各國(地區)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人才是影響一個國家(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各國(地區)都致力于培養本土高端人才,同時吸引外部優質人才。高校是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的主要陣地,為了保障高校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國家一直致力于發展高等教育,不斷增加對高校的資源投入,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高校教育經費直線上升,招生規模迅速擴大[1]。我國政府歷來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2020年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3999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總規模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與此同時,我國高等院校數量也進一步擴大,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1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高校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各級政府撥款和部分社會捐款,雖然,教育經費投入金額巨大,也難免在高校、學生基數大的情形下不占優勢,國內高校仍陷入在經費投入有限與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矛盾中,知名高校獲取大量的政府資金支持,可能在日常使用中存在資源浪費、利用率低等問題,欠發達地區高校獲取的資金數量有限,存在著資金不足等問題[2]。為此,提高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是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面臨的主要課題,高校進行合理的預算績效評價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資金合理使用尤為重要。學術界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孫凌峰融合了平衡記分卡和關鍵業務指標,基于科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構建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主要包含四個維度,分別是顧客維度、財務維度、內部流程維度和學習、成長維度[3]。王中華等認為高校預算管理績效存在指導性、系統性、動態性以及控制性等特點,基于此,他利用預算編制指標、預算執行指標、預算監督指標構建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并提出了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全面落實預算責任等策略[4]。楊素霞認為高校預算管理績效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利于促進高校合理利用有限資金,她設置了三個層級的評價指標體系,分別是業務績效、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并使用專家打分的方法賦予各指標一定的權重值,最后利用加權平均方法計算最終績效水平[5]。高新宇運用平衡記分卡工具,構建了“雙一流”高校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也包含了財務、客戶、業務、學習和成長四大維度[6]。現有學者的研究,多采用分層的方法設置分層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對所選指標的深層次分析,并且對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缺乏必要的探究,本文不僅深度解析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而且還對評價指標體系應用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必要性。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一)基本概念

1.預算管理。進行預算控制是為了有計劃地安排資金去向,主要的做法就是編制年度預算。所謂預算管理,就是對預算的編制、執行以及結果評價這一整套流程進行管理的過程。根據預算管理的結果,編制下一年度的預算。開展這一系列活動,最重要的就是將績效貫穿始終。高校預算管理就是對高校財務部門編制的日常收入和支出計劃進行管理,核心是對預算資金進行分配和管理,主要涵蓋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結果反饋三個步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教育經費、事業收入等[7]。

2.預算績效。指在預算中引入績效的概念,績即成績、業績,也可以理解為產出,使用量化指標進行表示。效是指結果,即預算執行的效果,可以用質來表示。預算績效是實施預算產生的后果,主要目的是度量預算執行的結果[8]。對于預算績效,有學者指出要綜合公平與效率的原理進行度量。高校預算管理主要是指高校財務預算的執行成績和效果,更加側重于效率方面,用來衡量高校財務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反映高校的資金配置是否合理[9]。

3.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預算管理的執行情況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管理過程,對其結果的評價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使用單一指標難以達到滿意的結果,所以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運而生。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包含了評價制度、評價原則、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評價體系應用等幾個方面[10]。一般而言,預算績效評價需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它主要由多個定量指標組合而成,并使用某種方法,對體系進行量化分析。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對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核心是高校預算資金的投入使用和產出效果。因此,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該基于資源投入和績效產出兩個方面進行構建,分別設置相應的定量指標,并使用相應的計量分析方法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進行量化,最終得到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為高校管理者和政府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以優化次年的資金預算編制[11]。

(二)投入產出理論

投入產出理論最初是研究美國經濟結構中的投入與產出數量關系而形成的,其思想源泉是均衡理論。該理論認為社會經濟的各種經濟現象都可以用數量關系進行度量,而各種數量關系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社會經濟活動的投入和產出應該是平衡的。在社會生產過程中,需要投入各種生產要素,如人力、資本、勞動等,產出是各種形式的投入要素分配之后形成的結果,使用投入產出表來反映各部分的數量關系,就是使用各種模型計算分析各數據的信息和背后所包含的經濟意義[12]。本文基于投入產出理論設計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認為高校的預算資金投入與產出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平衡關系,因為各種資源的使用和消耗,才產出了各種形式的成績和效率。高校各要素的投入會滲透到高校各個活動中去,產生影響,可以根據評價目標對產出進行概括歸類,選取合適的指標進行評價。

三、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依據與原則

(一)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依據

首先,外部環境和政策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經濟、社會、工程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這促使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壯大。國家需要借助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為國家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因而出臺了多項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同時對高等院校的財政撥款規模也逐年擴大[13]。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數量較多,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高校,每年獲取的資金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何平衡各高校之間的財政資金配置,使每家高校都可以獲取恰當的資金,是當前我國政府和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對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行評價分析,就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過對高校預算資金績效進行評價,根據冗余值和投入不足值,能夠為政府確定下年財政撥款規模提供參考、為高校優化資金使用效率提供借鑒[14]。

其次,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本文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學者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及使用的各類指標體系并進行對比分析。追根溯源,國外學者主要實施以績效為導向的高校預算績效撥款的相關指標,其對高校預算績效的評價體系研究起步較早,經過實踐的檢驗更加完善。美國推行以預算績效撥款的具體指標作為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參考,如評價科研指標,就直接使用科研經費投入和研究成果的數量來衡量[15]。國內學者多使用層次分析法,通過一、二、三層次的指標,選取相關的具體變量,進而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本文在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基于投入產出理論,選擇相關的指標,進而形成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最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的科學性。本文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作為中介,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用于實踐,該方法將指標分為投入和產出兩大部分。因此,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也將指標分為投入和產出兩大部分,投入指標就是政府、社會、高校等在高校發展中投入的各類資源,產出是指高校的發展成果[16]。通過在投入和產出體系下分別選擇相關的指標,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它可以對不同高校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有效評價高校預算績效,解決資源配置問題。

(二)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第一,科學性。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所使用的指標必須科學、合理,應在眾多指標中選擇其中最為合理的、代表性最強的指標來度量這一維度的內容。不同維度所使用的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各指標不能重復,要充分發揮出指標的真實性,科學的指標是決定評價體系是否有效的關鍵。

第二,整體性。各指標分別表示某一個維度,各維度組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度量高校預算績效。所以,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該注重指標的全面性。[17]。

第三,可行性。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主要目的是應用,所以體系構建必須具有可行性,能夠在現實中獲取相關指標的具體數據,在實際環境下易于實行,而非構建一般人難以獲取數據的指標。

第四,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使用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對不同高校的評價結果,要能夠進行對比,不同高校之間該指標能夠相互對比,這樣便于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同時,評價結果也必須能夠進行縱向對比,即同一高校不同年份的績效評價結果也可以進行對比。

第五,動態性。本文所構建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隨著社會的發展隨時進行補充。此外,當前有些指標并沒有公開的數據,隨著高校公布的數據類別越來越多,也可以將相關指標添加到評價體系中。

四、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指標遴選

(一)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

1.資源投入維度

首先,人力資源指標。人力資源就是獲取人本身提供的無形的勞動能力,在衡量人力投入時,必須要考量到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才能體現出人力資源的整體水平。我國的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關教師的實際工時數用研究與發展全時人員和R&D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全時人員表示,勞動數量主要是采用投入人力資源的絕對數量,可選取各類人員數量,如專任教師、行政人員、教輔人員和科技活動人員的人數。勞動質量的差異,是一個定性的指標,通過相關變量不能直接反映。本文認為勞動質量與勞動者學歷、職稱、年齡等因素相關,因此選取相關的勞動質量作為度量指標。職稱有兩大類別,分別是正高教師、副高教師、講師人數和教授人數、副教授人數、講師人數以及其他人數,二者存在一定的交叉重疊[18]。學歷結構主要是指學校各位教師的學歷,以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年齡結構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年齡分層進行評價,如分布在某個年齡段的教師比重,這些指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人力投入。

其次,財力資源指標。財力資源是高校獲取財政、社會等各類資金的支持,以保障學校的日常運轉,并產生相關的成果。該指標是高校投入指標的核心要素,財力資源的投入不是存量的,而是服務流量,所以可以從來源和資金使用方向兩方面進行衡量。一類是資本投入量,即學校的各類資本投入,主要包括政府的財政撥款、高校自身的經營活動、社會的捐款援助、附屬單位上繳的收入等,這類指標多為存量指標,在各高校和教育部門的年度報告中有所反映。此外,還有上年度沒有執行完畢的預算,這類資金屬于流量的概念,因為每個年份的剩余資金數量并不一致,所以每年剩余的資金就是流量[19]。另一類是專項教育經費,即教育事業費和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主要包括教職工工資和學生獎助學金等,建設投資包括基建撥款和自籌資金的基本建設支出等。

最后,物力資源指標。物力是指可供使用的全部物資,高校的物力資源是高校教育的物質基礎,是教育投資在高校直接的物化表現。高校教學、組織、宣傳等活動的開展全部都要依托于物質資料,最直接的指標就是固定資產、材料和易耗品等。根據物力資源的內涵可知,高校的核心物力資源是固定資產,主要包括教育土地、科研用地、生活用地、各類建筑物、設備儀器、圖書資料等,其中圖書資料可以分為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兩大類別。

2.績效產出維度

其一,人才培養指標。人才培養就是指高等院校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人才。人才培養也是所有高等院校的核心職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而教學水平可以作為人才培養的度量指標之一。課程類主要是指國家精品課程數量、國家重點課程數量、國家教學成果獎等。為社會培養的各類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顯性結果,可以通過高等院校每年向國家、社會提供的博士、碩士人數,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合格率等來衡量。

其二,科學研究指標。高等院校既是教育機構,同時也是科研機構,承擔著國家、地方政府等各部門的科研任務,因而科研產出也是高等院校預算績效的產出之一。科研的產出一方面可以通過獲取國家的各種科研獎項衡量,可以用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表示[20]。科研論文也是反映高校科研產出的指標之一,國內外承認的主要是EI收錄、SCI收錄、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等。此外,還有科研項目立項數,使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數來衡量。

其三,社會服務指標。我國的高校性質多屬于行政事業單位,與國外高校相比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任務,進行必要的社會活動,產學研相結合是我國高校的主要模式之一,通過向社會輸出技術,將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使用專利申請書、專利授權數、專利出售數以及向企業、社會轉移的技術來綜合衡量。

其四,文化傳承與創新指標。高校作為主要的教育機構,承擔著傳承文化與創新的任務。使用高校聲譽、高校社會影響力、高校杰出員工影響力等指標衡量,這些指標能夠體現出高校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的能力,該指標越強,則高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力越強。

其五,國際交流與合作指標。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夠吸收國外的管理經驗、技術手段,吸引國外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補充技術和人才。使用高等院校每年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次數、師生國際交流人數、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數量、國際教育資源的互補和援助數量衡量。

(二)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關鍵指標遴選

基于科學性、整體性、可比性、可行性、動態性的原則,本文對初步構建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涉及的眾多指標進行篩選,考慮到各指標的相關性,遴選出關鍵指標,形成最終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如表1所示,從投入和產出兩大維度構建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投入體系主要是指資源投入,本文將其分為人力投入、財力投入和物力投入三大類別。其中人力投入主要包括正高教師數、專任教師數、科技人員數;財力投入主要包括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其他收入這三個指標;物力投入主要包括學校面積、科研設備價值及教室、行政樓、圖書館面積等指標。產出指標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大指標,人才培養主要包含畢業生就業率、碩博畢業生數、精品課程數三個指標;科學研究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科研項目數量、核心期刊數量三個指標;社會服務主要包含知識產權授權數、專利數量、產學研收入;文化傳承與創新主要包含畢業生創新能力、杰出校友人數、學校聲譽;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包括國際學術會議數、國際交流數量、國際合作人數。

(三)高校預算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及優缺點

本文首先初步構建高校預算評價體系,然后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及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形成最終的高校預算評價體系,筆者認為此體系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一是該評價指標體系是基于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目的設計的,嚴格遵循了科學性、整體性、可比性、可行性、動態性的原則,各指標的選取和確定,也參考了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二是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基于投入與產出理論,二維結構體系中的投入和產出都符合高校實際應用,應用于該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果能夠反映高校將資源投入轉化為產出的能力,以及各職能產出對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如產出質量如何),應用結果表明該評價指標體系有效。

本文構建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優點在于:一是指標體系全面、完整,能夠有效度量各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比較符合實際中的高校發展現狀和政策環境等。二是此評價體系能夠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分析,便于將不同高校和高校自身不同年份預算績效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優化政策[21]。三是本文的指標體系是綜合現有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構建的,所有數據都是可以通過數據庫獲取的,非常便于應用,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本指標體系的主要缺點是由于個別指標難以獲取現實數據,而沒有將這些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中。

五、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

(一)樣本來源

本文基于高校基本職能構建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我國各高校獲取的政策、資金支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地方性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難以和部屬知名高校進行對比,所以本文選擇我國31所985高校作為研究樣本,每個高校作為一個決策單元,進行預算績效評價分析。該31所高校包括一期和二期985高校,一期985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9所(除西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外),二期985高校有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所。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所有數據來自于教育部網站、各學校官網、北京大學數據庫等,數據的時間跨度是2015—2020年,其中個別高校的指標在某些年份存在缺失,本文使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充。

(二)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模型

1.選用DEA模型的原因

本文使用DEA模型作為工具,應用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原因在于DEA模型是評價效率的主流方法之一,其核心就是從投入和產出兩大方面評價效率。首先,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基于投入和產出兩大維度進行構建的,使用DEA模型進行評價分析,可以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優勢。其次,DEA模型能夠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對模型結果的影響,本文對高校預算績效的評價是客觀、準確的,DEA模型符合本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最后,DEA模型的評價結果能夠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本文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比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水平的差異,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促進高校預算績效水平的提升。

2.采用DEA模型的步驟

使用DEA模型作為工具,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具體程序如圖1所示:

圖1 DEA模型分析框架

如圖1所示,第一步是將評價指標體系分為投入和產出兩大類別,并且輸出到DEA模型之中;第二步,確定決策單元,本文的決策單元一共31個,即31所教育部直屬的985高校,這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質性;第三步,構建DEA模型作為評價體系,并利用DEA對結果進行評價,最終得到各高校預算績效的評價結果。

3.DEA模型構建

DEA模型最直觀的介紹方法就是通過比率的形式,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DMU),每一個決策單元的效率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表示:

(1)

具體到CCR模型則是假設存在n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都有W種資源輸入Xw,q種輸出Yq,記作DMUj,具體的投入表達式如下:

xj=(x1j,x2j,……,xmj)T>0

(2)

具體的產出表達式為:

yj=(y1j,y2j,……,yqj)T>0

(3)

對于投入導向性的CCR-DEA模型如下所示:

(4)

式(4)中,Wi和Wj分別表示產出項和投入項的權重,Yi和Xj分別表示產出和投入項。每個決策單元可以任選加權系數,以表示對此因子的重視程度,但是所評估的效率值不得大于1,以使得所評估的效率值達到最大。

根據線性規劃對偶理論,其對偶模型一般寫為如下方程:

(5)

(三)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分析

1.全樣本評價結果

使用CCR模型對31所985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結果

續表2

表2數據可知,2015—2020年我國31所985院校預算績效的評價結果呈波動上升趨勢,計算得到2015年平均預算績效水平系數為0.895,2016年上升到0.916,但2017—2019年有所下降,2017年的預算績效水平在6個年份中處于較低位置,2020年31所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進一步上升,達到了0.944,說明當前我國31所院校的預算績效水平相對較高。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教育領域的反腐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杜絕了資金的貪污、挪用等行為的發生。同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能夠通過智能化系統實時跟蹤各項資金的使用進程,便于對高校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這倒逼了各高校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金使用效率[22]。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撥款力度也進一步加大,導致高等院校之間的競爭逐步加大。為在下一年份獲取更多的財政資金,各高校會盡力優化資金的使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從單個年份來看,2015年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決策單元為1個,2016年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決策單元是2個,2017年、2018年、2019年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決策單元均為1個,2020年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決策單元為4個,這說明我國31所高校預算績效的評價結果存在較大的異質性,僅有少數高校預算績效達到了目標效率值,多數高校預算績效水平沒有達到目標效率值,且各效率值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由于這些高校所處的位置不同,獲取的資源總量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其效率值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也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綜上,本文的整體評價結果是合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本文構建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科學、合理的,能夠較好地反映現實狀況。

2.分樣本評價結果

為檢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這5個分維度的績效水平,本文仍以人力、財力和物力作為投入,分別將5個分維度對應的指標作為產出指標,以測算不同維度的高校預算績效的效率值,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各維度評價結果

根據表3數據計算得出,人才培養的平均效率值為0.979,科學研究的平均效率值為0.943,社會服務的平均效率值為0.936,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平均效率值為0.918,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均效率值為0.933,說明在5個維度中人才培養的整體效率值較高,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整體效率值相對較低。高等院校的主要職責是進行教學活動,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培養并輸送人才,這種職責決定了各高校要將人才培養作為第一要務,所以人才培養效率值更高一些。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高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向外輸出的,所以其效率值相對較低,這符合現實情況。31個決策單元,人才培養維度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有9個,科學研究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有7個,社會服務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有2個,文化傳承與傳播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有6個,國際交流與合作達到目標效率值的有5個,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國31所高校中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效率值相對較高,取得了較高的成績。分樣本對各維度的評價結果與各高校的現實情況基本一致,說明本文使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作為產出指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六、結論

第一,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該基于資源投入和績效產出兩大方面進行構建,分別設置相應的定量指標,并使用相應的計量分析方法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進行量化,最終得到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依據,分別是外部環境和政策的需要、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的科學性。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是科學性、整體性、可行性、可比性、動態性。

第三,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資源投入維度和績效產出維度,其中資源投入維度主要包括人力資源指標、財力資源指標、物力資源指標。績效產出維度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指標、科學研究指標、社會服務指標、文化傳承與創新指標、國際交流與合作指標。DEA模型是評價效率的主流方法之一,其核心就是從投入和產出兩大方面評價效率,能夠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對模型結果的影響,可以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是應用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最佳工具。

第四,經DEA模型檢驗,2015—2020年我國31所985院校預算績效的評價結果呈波動上升趨勢,2015年平均預算績效水平系數為0.895,2016年上升到0.916,但2017—2019年有所下降,2017年的預算績效水平在6個年份中處于較低位置,2020年31所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進一步上升,達到0.944。

第五,分維度評價結果顯示人才培養的平均效率值為0.979,科學研究的平均效率值為0.943,社會服務的平均效率值為0.936,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平均效率值為0.918,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均效率值為0.933,說明在5個維度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整體效率值較高,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整體效率值相對較低。

七、政策啟示

第一,完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當前,我國并沒有統一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導致無法精準地對各高校的預算績效進行評價分析,這也限制了我國高校整體預算績效水平的提升。為此,我國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統一的高校預算評價體系,根據科學性、整體性、可行性、可比性、動態性的原則,吸收不同高校預算評價體系的各類型指標,形成完整統一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重點是要強調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這兩個方面是高校的基本職能,同時,評價體系要不斷更新完善,吸納最新指標、數據,以追求全面、完整、準確地評價高校預算績效水平。

第二,優化資源配置。本文實證分析表明31所部屬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此推測部屬高校、地方高校之間的預算績效水平將存在更大的差異性。不同水平的財政資源配置是導致各高校預算績效存在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國政府部門應該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根據各高校的具體層次、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高校師生人數等因素,綜合劃分對各高校的財政撥款。對地方高校,其獲取的財政資源極度有限,中央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適度擴大對地方高校的補貼力度,以幫助地方高校獲取更大的預算收入,從而推動地方高校的發展。

第三,建立動態評價模型。使用DEA模型為工具,應用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具有科學、準確性的特點,本文實證分析也表明使用DEA模型對31所高校的預算績效水平進行評價分析的結果是完全符合現實情況的,因此建議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建設對所管轄高校預算績效的動態評價模型。依靠大數據技術,收集獲取所屬高校的人力、物力、財務等資源的投入數據,并且對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指標進行動態監測,通過實時數據,訓練優化模型,以形成科學有效的高校預算績效動態評價模型。

猜你喜歡
績效評價效率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跟蹤導練(一)2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錢”、“事”脫節效率低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提高講解示范效率的幾點感受
體育師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績效評價及其政策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青草网站|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色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1级黄色毛片|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性一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看|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任我操在线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人人射|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日韩天堂视频|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久久鬼|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中文字幕资源站|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成人日韩精品|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一级|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卡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