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仕文WU Shi-wen
(貴州省聚新水利綜合經營有限公司,貴陽 550001)
水庫作為調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人工湖泊[1],具有發電、灌溉、供水、水生態環境改善等重要功能,同時還為農業、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支持,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庫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性愈發突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應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故而水庫在水生態治理工程中的發揮的作用將尤為突顯。然而,在水庫建設和運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水生態環境的因素,對這些不利因素深度進行分析,提出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具有現實意義。
鴛鴦湖位于都勻市毛尖鎮坪陽村境內,庫尾連接上游高寨水庫,故名曰“鴛鴦湖”,主要功能為改善流域內水生態環境、打造旅游開發,兼顧流域周邊茶園灌溉。
鴛鴦湖所在的平山溝發源于都勻市毛尖鎮坪陽村東南面的獨坡,自東向西流經坪陽、高寨水庫,在關門巖折向東南方向流經下壩、巖上、博望,在老寨注入菜地河,繼續往東南流經巖臘、菜地、溝下、棉花沖,在塘泊匯入清水江。鴛鴦湖壩址位于關門巖,壩址以上集雨面積9.08km2,主河道長7.61km,平均比降為45.0‰。
根據《貴州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圖》和現場調查,當地生態環境以農業生態系統為主,生態系統穩定性低,生態環境質量差。工程區水生生物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常見的有藍藻、硅藻、綠藻、蚯蚓、水蛭、蚊類幼蟲等,河流中魚類種類和數量較少,無洄游性魚類。
鴛鴦湖流域存在主要問題有陸生生態問題和水土流失問題,以及水生生態退化問題。
流域最突出的問題是水生生態退化問題,由于毛尖鎮坪陽村境內清水河上游右岸支流菜地河的一級支流平山溝上建有高寨水庫。高寨水庫主要工程任務為灌溉,灌區分布在都勻擺忙及貴定擺龍兩個片區,高寨水庫建成后導致水庫下游流域河道水流量減少,無法保證河道常年水流,水生生態退化,河段水生生物幾乎絕跡。
①水生態治理需要: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格局,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利部發布了《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水資源〔2013〕1號),要求各省市切實把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抓實抓好。2013 年12 月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3〕245 號),加快推進了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步伐。2014 年5 月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開展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水資源函〔2014〕137號),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列入了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之一。2014 年12 月,《黔南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評審。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為黔南州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都勻市作為黔南州的首府所在地,在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都勻市不僅自然稟賦優良,境內河流水系眾多,降水豐富,生態條件優越,而且原生態民族文化濃厚,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鮮明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和政策優勢。隨著都勻市“四化同步”建設和全面同步小康建設的有效推進,都勻市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迅速,但與此同時,工程性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加突出,水污染、水生態退化等問題日趨顯現。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都勻市面臨著發展與保護的雙重壓力和任務。為此,都勻市人民政府于2015 年7 月編制完成了《都勻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15 年~2017 年),為都勻市試點期間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頂層設計,既是扎實推進都勻市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工作,順利完成試點任務的必備條件,也將對都勻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人居生活環境提高、區域發展品質提升、民族水文化弘揚等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為我國巖溶地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典型示范。
②旅游發展需要:根據《都勻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以及《都勻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毛尖鎮建設大型的茶文化旅游基地,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同時推廣黔南茶文化和黔南非物質文化,以茶產業鏈建設為核心,集茶產業的科研、生產、商貿、行業服務、旅游休閑和老人修身養性服務為一體,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化茶產業品牌園區。
鴛鴦湖本著以生態、環保、低碳、自然的理念,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進行規劃設計,結合當今水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的最新理念,以流域內毛尖茶葉基地、民族文化為依托,以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為主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領導下,毛尖鎮大力發展旅游業,逐步形成了“以茶帶旅、以旅促茶”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目前鴛鴦湖上游基本完成游客接待中心、環湖路、總陽及毛竹沖民居包裝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打造茶旅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將鴛鴦湖建設成一個交通便利、河水清澈、綠樹成蔭、花海遍地的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生態教育、宜業宜居、科教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旅游度假區。
鴛鴦湖的建設,是合理利用毛尖茶種植基地水力資源的需要,整合毛尖茶葉文化、農業觀光旅游等文化與自然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的需要。
③茶葉灌溉需要:根據《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都勻市作為貴州省毛尖核心生產區,同時打造全國知名的毛尖茶生產加工基地和貴州最大的毛尖茶生產基地。
到2020 年,毛尖鎮茶園面積將達到186220 畝,在2015 年至2020 年之間將增加69900 畝,解決新增茶園的灌溉問題,是目前較為迫切的任務。
毛尖鎮鴛鴦湖以上述三個方面為建設背景,解決了流域水土流失和水生生態退化問題,有利于完善百里毛尖長廊生態旅游功能,推進都勻市創建優秀旅游城市進程,成為都勻市旅游的一張名片。

表1 都勻市“十三五”茶園面積規劃表(2015-2020 年)
水生態治理根據分期、分區域原則以及因地制宜、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現有條件的原則,采用在河道內修建擋水壩以及下放生態水的方式改善下游河段水生生態環境。鴛鴦湖蓄水后,為水生生物提供一個良好棲息地,寬廣的水面增加了蒸發量,提高了流域周邊環境的相對濕度,有利于流域周邊茶葉及其他陸生生物的生長。
根據“堅持保護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現結合鴛鴦湖的主要功能,淺談水庫在建設和運行中存在的水生態環境不利因素及采取的防范對策。

圖1 鴛鴦湖庫區原始河床(脫水河段)
施工期間,主要的水生態影響是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產廢水的排放將水體質量及周圍水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以及施工活動對動植物的驚擾,迫使動物向外遷移。
水庫建成蓄水后,水面面積和水深均有所增加,將會對水生態產生一系列影響。如:使庫區小范圍內氣溫、濕度等氣象因子發生變化,改善了庫區局部地區氣候;部分植被被淹沒,使區域生態完整性受到一定損失;水庫蓄水對陸生動物和水生生物的棲息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水庫中營養物質積累過多,富營養化將引起藻類的過量生長,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惡化水質。
水庫建成蓄水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下游河道水的流量,甚至可能出現斷流,影響下游河道的景觀,影響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對下游河道的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圖2 鴛鴦湖庫區

圖3 鴛鴦湖下游河段
水庫建設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產廢水等需經降沉、降解、隔油處理合格后排放。加強對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水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嚴禁偷伐盜獵,嚴禁捕殺鳥類、蛇類、蛙類、兩棲類等動物,嚴禁捕獵水生動物。
項目建設期間必須嚴格按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結合水土保持方案中所提出的生態恢復工程,在庫周、水庫上游地區及各支流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植樹種草、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庫周耕地盡量梯田化,以提高土壤抗蝕力,減少水土流失和營養元素流失。
水庫淹沒線以下樹林及零星樹木應盡可能地砍伐并清理外運,跡地及林木(含竹木)砍伐的殘余枝椏、枯木、灌木林等易漂浮的物質,在水庫蓄水之前,應就地燒毀或采取防漂措施;農作物及泥炭等其它各種易漂浮物,在水庫蓄水之前應就地燒毀或采取防漂措施。避免淹沒線以下的植被、植物腐爛釋放出有機物質,減少水庫營養物質的增加,降低水質富營養化。
貴州省地形地貌主要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因此形成了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兩大流域,8 大水系、79 條河流[2]。2019 年末,全省共統計大型水庫23 座、中型水庫87 座[3]、小型水庫1979座[4]。普遍小型水庫由于規模小、功能單一等導致管理人員及管理配套實施不齊,存在“重建輕管”現象。故而出現圍墾湖庫、侵占水域以及違法排污、養殖等的現象。每個水庫(尤其是小型水庫)設置專門的負責人,細化分解管理職責與任務,進一步落實水庫管理“三個責任人”制度。同時加大對水庫水生態工作落實的監督力度,進一步健全地方性河湖管理保護法規、規章,完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和日常監督巡查制度,實行湖庫動態監管[1],切實做好水庫在運行中的水生態保護工作。
水庫建成蓄水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下游河道水的流量,甚至可能出現斷流,影響下游河道的景觀,影響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對下游河道的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水庫運行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下放生態流量,并實時在線監控,保護下游河道水生態環境。
水庫大多建設在山區,水庫周邊群眾直接關系到水庫水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需要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其力量支撐作用。開展水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于水生態文明建設認識和認可,增強其法律法規意識,倡導先進的水生態倫理價值觀和適應水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生活方式。指導公眾科學、合理的使用化肥和農藥,以減少農業面源的污染總量;水庫內嚴禁從事放養禽、畜等可能污染水體的生產活動,禁止進行網箱養魚和肥水養魚;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及時清運,避免進入水庫;庫區嚴禁使用燃油機動船;水庫內不得有運輸危險品物質,不得運送油類等。從而控制水庫流域內氮、磷的排入量,達到防治水庫富營養化目的。
綜上所述,水庫建設對河流水生態環境影響是可控的,在建設期間要因地制宜的提出切合實際的水生態保護措施,要重視水庫在運行期間的水生態保護,避免出現“重建輕管”現象,堅持“堅持保護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切實做好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