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 10月期間于本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介入治療)和對照組(常規治療),每組33例。結果:相比于對照組(69.7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97%)較高,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均較低(P<0.05),觀察組心功能和生活質量各指標水平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有減輕其臨床癥狀,改善其心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介入治療;冠心病;左心衰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6;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1-0100-04
在臨床上,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癥狀十分常見,體液潴留、呼吸困難、乏力、胸痛等是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當前,藥物是臨床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例如強心、調脂及抗血栓類藥物等,然而治療效果不十分理想,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1-2]。近年來,隨著微創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介入手術逐漸在臨床中應用開來[3]。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探究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選取2017 年1月至2019年 10月期間于本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介入治療) 和對照組(常規治療),每組33例。相比于對照組(69.7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97%)較高,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均較低(P<0.05),觀察組心功能和生活質量各指標水平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有減輕其臨床癥狀,改善其心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
結合目前的相關研究,可以得知左心室衰竭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主要以肺循環淤血為主要特征。慢性左心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結果,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性左心衰竭是由突發心臟結構以及功能的異常導致短期內含血量顯著降低。在誘發病因中,其包含了缺血性心肌損傷、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此外,也與患者壓力負荷過重,如高血壓等有密切關聯。患者心臟類型、大血管等均可以引發心力衰竭,且心力衰竭反應、心臟泵血功能等導致心肌收縮功能不全,出現代謝失常。其主要包含兩大類:①原發性心肌損害。缺血性心肌損害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干擾患者治療質量的原因。而心肌炎以及心肌病則是以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原發性擴張心肌病較為常見。而心肌代謝障礙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為常見,此外也包含了甲狀腺功能亢進或降低的心臟病、心肌淀粉樣變性等。②心臟負荷過重。心臟壓力負荷常見于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高壓等,顯著增加患者阻力,使患者心臟負荷過重。而患者心臟瓣膜關閉不全,血液反流,且患者左右心動脈分流性先天性疾病。如慢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也會導致心臟容量負荷增加。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 10月期間于本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觀察組男15 例、女18例,平均年齡(67.26±5.13)歲;對照組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齡(66.87±5.19)歲。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抗凝治療:手術前一周,對患者實施抗凝治療,氯吡格雷75 mg/d,0.1 g 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治療;②使用心衰藥物治療:47.5 mg 美托洛爾緩釋片和5 mg 貝那普利口服治療,1次 /d;③調脂治療:每晚睡前服用10mg 瑞舒伐他汀。
觀察組患者除上述治療以外,還給予經橈動脈介入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點為手腕橫紋上1 cm 處,穿刺成功,等到血壓恢復平穩后才可以拔管。分段減壓切口部位,壓迫止血防止發生血栓。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術肢反應、切口情況等密切觀察。
1.3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②癥狀評分,每項癥狀的總分為3分,得分越低臨床癥狀越輕;③心功能狀態,主要包括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數(LVEF);④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等六項內容,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療效評價標準[4-5]恢復正常的實驗室指標,消除癥狀時為顯效;基本恢復正常的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癥狀時為有效;病情加重時為無效。
1.5統計學分析運用 SPSS22.0統計學軟件,用 x ±s、例(%)表示,t、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判定依據。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臨床癥狀評分對比觀察組癥狀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心功能水平對比觀察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2.4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治療后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3 討論
受本身特性的影響,與其他組織相比,心臟肌肉組織對缺血具有較高的敏感度,通常在缺血六分鐘以后就有肌肉組織不可逆的損害形成[6-7]。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不斷惡化,會導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發生,心肌缺乏供血會使心肌組織缺氧,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8-9]。
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患者在臨床表現中,主要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其中,在勞力性呼吸困難中,勞力性呼吸困難是最早出現的癥狀。患者左心房壓力增高,加重肺淤血。而端坐性呼吸困難泛指肺淤血到達一定程度,患者在動作時,心血量增加導致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患者熟睡后因憋氣突然驚醒,被迫采取坐位。②急性肺水腫。在心源性哮喘進一步發展后,可以呈現左心衰竭呼吸困難。③咳嗽、咳痰、咳血。咳痰包含肺泡支氣管粘膜出血所致,并于夜間發生。④其他心臟排出量不足、器官組織灌注不足以及代償性心率加快所導致的乏力、頭暈、心慌等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肺循環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降至30~40次 /min。強迫患者體位改變,面色灰白。患者出現煩躁、咳嗽、咳痰等,血壓持續下降,導致患者出現休克。
在心電圖檢查中,除了心率外,可以診斷心衰患者是否合并有心律失常,因為心衰患者常伴有期前收縮、房顫等心律失常;心電圖還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合并有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包積液等情況心電圖也會有異常發現。①胸片:即胸部 X 線片,心影大小和形態可以為心臟病的病因診斷提供參考,心臟擴大的程度和動態改變也可以間接反映心臟的功能狀態。左心衰竭時存在肺淤血,通過胸片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改變,可出現肺門血管影增強,上肺紋理增多與下肺紋理密度相仿。此外,還可見胸腔有無積液和葉間隙增厚等情況。②超聲心動圖:是一項無損傷的檢查,可以評價心臟內腔大小、室壁厚薄及運動有無異常、心瓣膜結構以及心臟泵血功能,是診斷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檢查。估計心臟功能,如收縮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反應心臟收縮功能,雖不精確,但是很方便,正常情況下左室射血分數>50%,左室射血分數<或=40%為收縮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③血腦鈉肽:臨床上常用 BNP 及NT-proBNP,其水平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診斷,當未經治療者 BNP 水平正常時,可基本排除心衰的診斷。④其他:心肌核素掃描、冠狀動脈造影、運動試驗等檢查可以了解心臟血流供應情況。
有效維持和保護心臟功能是臨床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目的,其治療任務主要有:①避免進一步擴大冠狀動脈的堵塞程度;②使體內心肌缺血的范圍減少;③積極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發生,在治療之后使患者的機體恢復正常狀態[10-11]。近年來,隨著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介入治療技術逐漸在臨床中應用開來,它利用影像學設備的介導,可以將病變部位準確找到,同時疏導堵塞的部位,有利于改善心肌血液灌注,加快肌肉組織的血流量,并且能夠對肌肉纖維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產生保護作用,減輕心力衰竭癥狀[12-13]。有嚴重的心力衰竭情況發生后,由于組織損傷,會急劇增高心肌血液中的 PRO-BNP,而通過介入治療能夠使血管再通,可以有效緩解心肌缺血情況,從而促進心力衰竭癥狀得到明顯改善[14]。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97%) 高于對照組(69.70%),(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均較低(P<0.05),觀察組心功能和生活質量各指標水平改善更明顯(P<0.05)。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運用介入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減輕其臨床癥狀,使其心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雪霞.評價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J].保健文匯 , 2018, 19(4):276.
[2]于黨杰.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華養生保健 , 2021, 39(3):57-58.
[3]王曉群 , 李緒洪.經橈與股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 , 2016(7):15-17.
[4]汪勇.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的療效觀察及評估[J].現代診斷與治療 , 2017(2):320-321.
[5] 郭齡昌.橈動脈人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 2019, 19(1):67-69.
[6] 李勤 , 易月嬋 , 李俊文.經橈、股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學工程 , 2017,24(7):979-980.
[7] MISHRA, RAKESH K, JUDSON,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Five-Year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N-Terminal Fragment of the Prohormone 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BNP) with Subsequent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in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 Cardiology, 2017, 137(4):201-206.
[8] 仝曉捷.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 2020, 7(2):51, 70.
[9]陳詩佳 , 肖睿.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 , 2020, 26(32):156-157.
[10] OZAKI, YUKIO, KAWAI, et al. Combination of high - sensitivitytroponinIand 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s future hospital admission for heart failure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J]. Heart and vessel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7, 32(7):880-892.
[11]孟靜.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9, 19(15):114-115.
[12]李勁松 , 張玉梅.手術入路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療裝備 , 2019, 32(24):135-136.
[13] 歐傳杰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J]. 蛇志 , 2019, 31(1): 50-51.
[14] 張平 . 經橈動脈與股動脈入路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療效比較 [J]. 首都食品與醫藥 , 2017(14): 28-29.
[15] 左雙雁 . 無創正壓通氣對老年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 學術版 ), 2020, 10(9): 21-22.
[16] 付克香 , 王寬 , 張明惠 , 等 . 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感知控制力對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的影響 [J]. 廣東醫學 , 2021, 42(3): 318-322.
[17] 張俊鵬 . RT-3 d 定量技術評價冠心病伴左心衰竭病人右心室收縮功能的臨床價值 [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 2020, 18(20): 3450-3453.
[18] 董戈 , 張清 , 高潔 . 瑞舒伐他汀對介入治療術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J]. 醫藥前沿 , 2020, 10(1): 68-69.
[19] 段開昌 . 美托洛爾與瑞舒伐他汀鈣聯合用藥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效果觀察 [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 2020, 8(30): 44, 51.
[20] 周靜 . 急性左心衰竭的預防和臨床護理 [J]. 人人健康 , 2020, 23(14): 26.
[21] 余建鋒 . 甲潑尼龍聯合呋塞米治療急性左心衰竭 25 例院前急救體會 [J]. 中國鄉村醫藥 , 2020, 27(7): 41.
作者簡介:趙娟娟(1981.10-),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冠心病、心力衰竭。
( 收稿日期:2021-6-23接受日期:202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