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邵秋冉



摘要:楊靖宇作為抗日聯軍將領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大眾對于他的認知更多在于他的英雄事跡,而對于他的抗聯歌曲鮮少
人知。東北抗聯歌曲不僅在當時對于戰士、人民有著鼓舞人心的作用外,在現在也仍向人民傳達著勇敢無畏的“抗聯精神”。本文主要講述楊靖宇抗聯歌曲的創作特點、對《東北第一路軍軍歌》進行詳細分析以及對《四季游擊》歌究竟是否是楊靖宇所作進行研究考證。
關鍵詞:楊靖宇抗聯歌曲第一路軍
抗聯歌曲講述中國歷時14年的抗戰歷史。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在快速攻陷吉林和遼寧之后,于10月中旬,向黑龍江進攻侵犯,黑龍江守軍奮起反抗,于是便發生了著名的”江橋抗戰“。這是自“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的抗戰活動。“江橋之戰”后隨著錦州、哈爾濱等地區逐一陷落,東三省由此開啟淪陷區時代。1933年中國共產黨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聯歌曲也由此誕生。在這段期間,抗聯歌曲的主要創作人員除了一些專業作曲家外,部隊指戰人員也是主力之一,抗聯第一路軍司令楊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楊靖宇軍歌的創作特點
從歷史的史料上來看,楊靖宇的軍歌創作并不多。現存的有《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西征勝利歌》《中韓民眾聯合抗日歌》等。這些歌曲均是楊靖宇在行軍打仗時所創作,我們也可以因此對當時的歷史環境進行進一步的考證。
(一)坦率、直白用歌詞述歷史
楊靖宇創作的軍歌大部分都在歌詞上,且創作歌詞多與當時背景相關。比如《西征勝利歌》就是楊靖宇率第一軍第一次西征失敗后,為鼓舞將士所作。“紅旗招展刀槍閃爍,我軍向西征”就是1936年在得知紅軍東進的計劃后,楊靖宇決定率領部隊向遼西熱河遠征。“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是抗聯一師提前埋伏后,十幾分鐘內便殲滅日軍幾十人的摩天嶺大捷。或者像《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中“照耀全球,閃爍不滅,最驚人的火星①”暗示著二戰期間,全世界都陷入戰爭當中。
從楊靖宇所創作的歌詞中發現他的歌詞創作很工整,但是用詞卻不花哨。這是一個來自軍人之手的真實感情。樸素、真摯地訴說著自己的生活、理想往往更易共情。所以楊靖宇的歌詞創作是個性的,這融入了他想要團結抗戰的心聲以及渴望民族解放的時代吶喊。同時楊靖宇的歌詞創作也是共性的,是整個軍隊、人民群眾共同的愿望與心聲。
(二)勇敢、力量用軍歌鼓舞人心
雖然楊靖宇在軍歌的創作大多是以樸實的歌詞為主,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于軍歌的重視和喜愛。早在1933年的8月,楊靖宇參加省委擴大會議時,就幸運地得到了《國際歌》的曲本。楊靖宇當時就很激動,他認為這樣的歌一聽就會讓人渾身有力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為他在后來寫下《東北抗日聯合軍歌》埋下伏筆。他在創作《中朝民族聯合起來》一歌時更是說出“一首歌唱起來,比一挺機關槍作用大”②。可見在楊靖宇的心目中軍歌是可以起到推動民族聯合以及打擊敵人的作用。《中朝民族聯合起來》時曾寫“既有血,又有鐵,只能等著去沖鋒”“民族齊覺醒,壯夫斷臂,爭先孔后,共奪萬年燈”這首歌曲不但歌詞寫的鼓動人心,同時曲調也很討巧的選用中國韓國軍人都熟悉的舊軍歌曲調進行譜曲,有利于中韓民眾快速學習曲調,再加上朗朗上口、激情澎湃的歌詞也非常利于當時的中朝軍隊團結。
二、楊靖宇填詞所作《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
《第一路軍軍歌》是楊靖宇所創作的所有抗聯歌曲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首,《第一路軍軍歌》在整個抗聯歌曲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這首軍歌代表著對東北第一路軍性質、紀律的莊嚴宣告以及充分表達第一路軍軍人的心聲。它鼓勵著戰士們英勇斗爭,及早完成民族解放的光榮使命。
(一)誕生始末
楊靖宇創作《第一路軍軍歌》是在抗聯第一路軍正式成立后,楊靖宇感到十分激動和興奮的狀態下創作而出的。1936 年1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代表大會的魏拯民根據指示回國。在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正在進行的時候,魏拯民率隊來到第一軍的后方基地。在那里魏拯民見到了楊靖宇,這次一軍、二軍相聚也是抗聯黨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并召開了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1936年7月5日楊靖宇、魏拯民召開了河里會議,會議確定了游擊活動方針、計劃以及任務。會議結束后,魏拯民在與抗聯第五軍軍長的致信中通報了一、二軍的軍事計劃即決定成立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一、二軍共同組成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為抗聯第一路軍司令。這不但展現了軍隊與軍隊之間的信任與團結,同時也增強了抗日武裝力量。《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便由此誕生。
(二)分析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全曲共16小節,是音域跨度只有九度的兩段體歌曲。作詞人是楊靖宇,作曲者是當時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秘書長韓仁和。據資料顯示,這首歌曲是韓仁和用舊曲改編而成,前后創作不到兩個小時。歌曲旋律與《少共國際師》相似。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節奏緊張,以八分音符為主,全曲節奏有力又不死板僵硬。鏗鏘有力的歌聲描述著軍人們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歌詞共分為五段,第一段開門見山,說明身份以及表示對革命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第二段展示的是第一路軍的軍紀嚴明。楊靖宇對于軍紀這一塊非常的嚴格。在東北革命軍第一獨立軍成立之時,楊靖宇就頒布了有關東北人民革命軍相關的一系列條例如比如《暫行規則》《獨立師政綱》《優待條例》。后來又頒布了《參加人民革命軍暫行規則》《第一軍戰斗員作戰條例》等軍隊紀律和制度實施。《暫行規則》是東北抗日武裝的第一部法規,共有20條行為規范,其中前18條為懲罰,后兩條是獎勵。而18條懲罰中,又有7條槍決觸犯的懲罰。規范中明確表示獎懲分明,軍令如山。也正是由于楊靖宇對于軍紀規范的重視,第一軍才能夠成為行動團結,勇敢頑強,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一支軍隊。第三、四段是向朝鮮發出號召,貫徹《八一宣言》精神,打破民族希望能夠彼此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第五段是鼓舞士氣,讓大家向著“紅光”勇敢沖鋒。在一些資料的分析中,有人提出第五段歌詞的“紅光”也許不單單是指軍旗的顏色,也許還蘊含著楊靖宇對故友“李紅光”的懷念,而李紅光作為朝鮮人,正好與第三四段呼應。現在看來這個說法似乎也并不牽強。
(三)影響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誕生以后便立即受到戰士們的歡迎。先在警衛旅進行傳唱,后來逐漸在整個抗日聯軍軍隊中傳唱開來。甚至被翻譯成朝鮮語供朝鮮同志學習和傳唱,影響可見一斑。它是時代的產物,是特殊環境下對一路軍軍隊戰士乃至整個抗聯隊伍戰士一個思想教育措施。它時刻提醒著當時的戰士們所背負的使命與義務,也時刻提醒著現代的我們應謹記這段先輩們用生命守護國土的歷史。
三、《四季游擊歌》是否是楊靖宇所作
根據李敏所編的《東北抗日聯軍(流行)歌曲選》中明確表示《四季游擊》歌是楊靖宇作詞,而作曲人沒有填寫。(如圖1)這是一本研究抗聯歌曲的寶貴書籍,另外在一些其他抗聯歌曲集以及一些期刊文獻資料中,都能看到《四季游擊歌》的詞作者是楊靖宇。這似乎已經是一個默認的事實。在文獻中記載這首歌寫作于1932年,是楊靖宇代表中共滿洲省委到吉海鐵路整建南滿游擊隊時所作。曲調采用的是學堂樂歌《十八省地理歷史》。
但是在近幾年的一些研究中,對于這首歌曲是否是楊靖宇所作有一些疑問的聲音涌現。這些聲音認為《四季游擊》歌并非由楊靖宇所作,而是由當時任饒河民眾反日游擊隊政治員的李斗文和任饒河民眾反日游擊隊政委于化南共同所作,《四季游擊》歌所描述的也正是當時的饒河游擊隊。而推論依據主要基于由中央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黑龍江省檔案館聯合出版的《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系列書籍。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獻匯集》甲39冊在《饒河反日總會悼文》這一章節附錄中將《四季游擊》歌附在李斗文通知史略之后(如圖2),書中也明確記載李斗文同志擅長文藝。通過楊靖宇版本與于化南、李斗文版本對比,歌詞中除了一些細微的差異歌詞整體是比較一致的,值得筆者注意的一個地方是,在歌詞第二段楊靖宇版本是“路濘滑,河水漲”而李斗文版本是“路濘滑,河無冰”以及歌詞最后一段“雪地游擊我們有特長,穿踏板,扶長桿”是對饒河游擊隊的確切描寫。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獻匯集》甲50冊中也存在描述饒河游擊隊生活情況與歌詞相呼應的地方。最有力的證據是《東北地區革命文獻匯集》甲45冊東北抗日歌詞那一章節里有明確記載雪地游擊兩段歌詞是于化南參加武裝時所作,其余幾段是想象(如圖3)。《星火燎原》卷19第83頁饒河反日游擊隊4連3排排長邴升臣在回憶錄里也說“每當我們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就情不自禁的地唱起李斗文主任的《四季游擊歌》”。
筆者根據現有資料分析:第一點如從時間上來看,于化南、李斗文創作該曲的時間最早也是1934年。而對于楊靖宇《四季游擊》歌的介紹卻是1932年,從時間上來講楊靖宇是先作該曲,而且1932年楊靖宇也正是擔任南滿游擊隊政委,但僅憑這一點有點武斷,因為筆者暫時并未發現楊靖宇32年作四季游擊歌的確切史料,也沒有發現楊靖宇手稿。對于《四季游擊》歌的背景描述也都是寥寥幾筆不能有明確的參考價值。第二點從史料找尋來看,印證該曲是于化南、李斗文的資料是多余楊靖宇的,甚至通過查找文獻發現,于化南還曾經創作過《東北抗日歌詞》一曲,這也可以證明于化南是擁有創作歌詞的能力的。但這些依據也僅限在回憶錄,以及集中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這一系列書籍中。可以肯定的是文件的真實性是比較客觀的,但也似乎不能因此篤定該曲是二人所作。之所以出現兩版《四季游擊》歌,可能源于當時抗聯歌曲的流動性。由于抗聯歌曲具有十足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抗聯歌曲的主要歌詞創作基本上都是抗日戰士,而一些經典的抗聯歌曲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也會有將原詞改編的情況出現。而大眾之所以會有《四季游擊》歌是楊靖宇所作這樣的認知,也只是證明楊靖宇版《四季游擊》歌流傳更廣。雖然不能完全確認該曲的作者是誰,但都不能夠忽視《四季游擊》歌作為抗聯歌曲中的影響力。該曲中所傳遞出的樂觀、不畏艱難、堅信勝利的信念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四、結語
楊靖宇的抗聯歌曲從意義和價值上來講反映的也是東北抗聯歌曲的部分特點。第一,他的歌曲反映了抗聯歷史。第二,他的歌曲滲透著個人個性化的情感情懷。第三,他的歌曲傳遞著濃厚的民族精神。第四,他的歌曲包含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毛主席曾經說過“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可見抗聯歌曲的威力和影響力不容小覷。抗聯歌曲不僅可以在當時激發戰士們戰斗精神,規范軍人行為。在當下也具有引領思想教育、傳遞軍人精神的價值取向。
注釋:
①李敏.東北抗日歌曲選[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②趙俊清.楊靖宇傳[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5.
參考文獻:
[1]趙俊清.楊靖宇傳[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5.
[2]宋曉宏,高峰.永久的豐碑:楊靖宇將軍資料匯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
[3]孫踐.楊靖宇全傳[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4]中央檔案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甲39[M].哈爾濱:黑龍江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1990.
[5]中央檔案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甲45[M].哈爾濱:黑龍江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1990.
[6]中央檔案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甲50[M].哈爾濱:黑龍江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1990.
[7]楊成武.星火燎原第16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8]李敏.東北抗日歌曲選[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9]杜晶.對楊靖宇抗日軍歌檔案價值的研究[J].山西檔案,2019(1).
[10]關黎.一首令人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簡析東北抗聯歌曲《第一路軍軍歌》[J].黃河之聲,2012(7).
[11]史義軍.別什么事跡都往楊靖宇身上貼——《四季游擊歌》是誰寫的[J/ OL].科技故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