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琦 楊小軍






摘要:近年來,鄉(xiāng)村民宿慢慢成為人們出行住宿的選擇,因此富有特色的鄉(xiāng)村民宿也越來越多……本文了從“村上酒舍”的傳統到現代、從無形到有形、從生活到藝術三個維度研究鄉(xiāng)村記憶被喚醒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討論鄉(xiāng)村民宿對于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鄉(xiāng)村記憶民宿設計村上酒舍
一、緣起
關于村上酒舍民宿,它的故事要從筆者2020年春天參與泰安村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規(guī)劃第一次與團隊驅車前往常山縣泰安村說起。第一眼看到它所處的場地狀況與建筑現狀時候,驚喜的同時亦伴隨著思考。驚喜是因為場地視野開闊,周邊環(huán)繞著古橋流水與茂密山林,使得建筑能夠擁抱自然,氛圍清幽適逸。思考則是源于民宿創(chuàng)始人如何在民宿與鄉(xiāng)愁,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二者能夠和諧并存。
村上酒舍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泰安村的對塢自然村內(圖1),由歷史建筑改造而成,共有三幢建筑,是集住宿、體驗、餐飲于一體的鄉(xiāng)村民宿。常山作為浙西山區(qū)的一個小縣城,在打造國際慢城的大背景下,鄉(xiāng)村旅游和鄉(xiāng)村民宿也在迅速發(fā)展。鄉(xiāng)村民宿不純粹是一個民宿,它是新時代賦予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新經濟,是鄉(xiāng)村文化傳承和復興的一個載體,更是一個鄉(xiāng)村振興的突破口。鄉(xiāng)村民宿,分布在農村,以鄉(xiāng)村文化為內涵且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民宿。不僅天生就擁有自然氣息和人文風光的凈土,給予“都市人”身心可以喘息的空間,也或承載著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無盡鄉(xiāng)愁。2020年由國家發(fā)布的《鄉(xiāng)村民宿服務質量規(guī)范》中規(guī)定了鄉(xiāng)村民宿的含義:“位于鄉(xiāng)村內,利用村(居)民自有住宅、村集體房舍或其他設施,民宿主人參與接待,方便客群體驗當地優(yōu)美環(huán)境、特色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場所。”
村上酒舍(圖2、3)位于的泰安村處在一個山坳里面,是一個有五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傳統村落。一條小溪貫穿東西,溪水清澈見底,小溪流上橫跨66座石拱橋,同時保留有明清時代的古民居。二百多年的王氏宗祠,八寶山天王廟香火依舊,還有一盞點了四百年的天燈和故事傳說。整村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宛如世外桃源一般。村內主要地形以丘陵為主,四面環(huán)山,中部呈階梯狀平緩展開,最高山為南面八面山,是常山第二高峰。兩個自然村間隔交嶺山,泰川、安川兩條溪水匯聚至村口向東流向芙蓉水庫,整個地貌四面環(huán)山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達85%,位于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這為村上酒舍奠定了優(yōu)秀的自然環(huán)境基礎。
村上酒舍于2017年被評為衢州市十大精品鄉(xiāng)村民宿,2018年被評為浙江省旅游總評榜之十大文化主題民宿、浙江省白金宿級民宿。2020年被評為中國鄉(xiāng)村遺產酒店。事實證明,從社會各界的反響來說,村上酒舍已成為泰安對塢自然村打造特色民宿群的示范與樣板,為古村旅游發(fā)展開辟良好的空間和思路。成為了泰安村文化的“新形象”、常山民宿的“文化名片”、賦能常山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
二、從傳統到現代:轉型與反思
“外面五百年,里面五星級?!贝迳暇粕崆∏【团c這句話完美契合。民宿主人余家富對這座兩百多年的老宅收購并進行改造,村上酒舍幾乎沒有改變老建筑的結構,在保留古宅結構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礎上,對宅子內部的環(huán)境和功能布局進行設計,外部保留了古宅原本該有的模樣,但民宿內部卻煥然一新,讓客人有住五星級酒店的舒適的同時,也能體驗百年老宅的氛圍。村上酒舍的創(chuàng)始人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找到一種新的建筑語言,可以更好地融合傳統木結構與現在混凝土框架之間的差異,在梁柱之間尋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可能性。
村上酒舍是一個以古法釀酒為主題的鄉(xiāng)村民宿。村上酒舍在海拔1000米的八面山下的對塢古村里,整個建筑由一棟二百多年的老房子改造而成。該建筑坐北朝南,兩進五開間四合院式建筑,共二層,浙派建筑風格。西側設有耳房,建筑東、南向開門,東西兩側筑三級馬頭墻,內部磚木結構,設有天井、橫梁、牛腿等雕花細致精美。建筑占地面積約227平方米。在保留清代徽派老房子原有的結構和特色的基礎上,一共改造了7個客房,包含2個標準間,4個大床房和1個親子套房。另外,建筑一樓還改造了茶室、書畫室、影視空間等。保留了農村原滋原味的土灶,還有開放式廚房和餐廳。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老宅是村落歷史和近百年來發(fā)展歷程的見證者。它對于傳統村落而言是十分必要性的存在。沒有傳統建筑的傳統村落是失去靈魂的。這些老建筑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向每一個在泰安穿梭的人們講述著關于泰安的文化與故事。走進老宅會讓人莫名的有歸屬和寧靜致遠的感覺,大概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村上酒舍的誕生不僅可以喚醒無數人游子的鄉(xiāng)愁情節(jié),它完成了百年古宅從傳統到現代這一重要性的轉型。
三、從無形到有形:文化的文法與文化的表達
村上酒舍,顧名思義,是一個以酒會友的地方。老宅座落在貫穿整個村的小溪邊上,小溪常年水流不止,清澈見底,正因為這里的好山好水,才有村上酒舍,古法釀酒的水都來自對面山上的山泉水。余家是傳承三代的釀酒世家。傳統白酒釀造傳承了數百年,工序并不復雜,每年陽春三月,氣候回暖,開始釀酒。大米、高粱等5種糧食經過浸、蒸、攤、落、發(fā)后,便進入煎酒工序,每年這個時候酒香就會氤氳整個村莊。村上酒舍將酒文化植入傳統建筑之中,并形成相應的產業(yè)。其所釀的糧食酒作為招牌產品已經成功吸引了一波波的游客,喝過的人贊不絕口。
關于無形文化遺產的定義,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中指出:“所謂無形文化遺產,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眾或某些個人視為其文化財富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活動、講述藝術、表演藝術、生產生活經驗、各種手工藝技能以及在講述、表演、實施這些技藝與技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實物、制成品及相關場所。”
關于有形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中指出:“有形文化遺產,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形態(tài)的文化遺產??煞譃樾⌒涂梢苿游幕z產及大型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兩大類?!?/p>
村上酒舍將泰安村古法釀酒(圖4、5)“無形“傳統技藝文化資源與村內二百余年的老宅“有形”建筑資源進行完美融合。使得古法釀酒這一非物質的文化找到物質空間承載,重塑泰安村釀酒文化存在環(huán)境。以傳承古法釀酒和在地文化為理念,保留建筑原有結構和特色的基礎之上,改造了客房、茶室等空間。作為泰安的有形文化遺產承載著古法釀酒、傳統榨油技藝等無形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誕生于泰安,寄生于泰安的,離開了泰安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喪失其原真性。村上酒舍的存在讓無形文化根植于有形建筑本身,讓老宅獲得新的生命力,真正地使傳統建筑再生。
四、從生活到藝術:“自者”的生活常態(tài)與“他者”的藝術表述
當筆者走進村上酒舍的那一刻,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鄙钍苤腥A上下五百年的深厚文化熏陶的我們,對這段文言文應該再也熟悉不過,無論是為躲避戰(zhàn)亂,還是在官場上懷才不遇亟待抒發(fā),又或是厭倦市井生活想要逃離……對比殘酷骨感的現實,從古至今,這一歸隱田園山林的繪卷始終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祥和的生活的追求與寄托。人們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幻想從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尤其是置身于這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林立的現代都市,人們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欣賞與向往更甚。
民宿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黑孩和糖糖(圖6)。黑孩(余家富)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是土生土長的泰安村當地村民,2016年為保護這棟完好的清代老房子,不顧家人的反對,拿出所有的積蓄,不惜支付違約金,從古建筑商人手里搶下這棟老房子。于是,就帶著90后湖南姑娘糖糖,從杭州回到村里,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親力親為將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村上酒舍。這就是這個民宿主人背后的動人故事。伴隨著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作為新農人的他們在村里一邊釀酒一邊生活,給客人講述著村里的故事傳說。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一起做喜歡的事,一起生活下去。村上酒舍門前就有清澈的小溪,而身后靠著的就是滿眼的綠色。在每個黃昏與傍晚,搬來竹椅,點上一根檀香,看夏日的晚霞、冬日的夕陽,聽溪水潺潺。與山水為伴,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是潤物細無聲的化進了每一天的鄉(xiāng)村日常生活中,靜靜流淌在兩個人的生命中,一起看孩子長大,一起慢慢變老。他們還將村里真正好吃的東西收集起來,比如手工做的面,親自壓榨的菜籽油,自己種的紅薯,親手釀的酒……用心包裝,賣給喜歡它們的人。
在《文化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本書中提到:“自者和他者分別構成了生活中的藝術研究與發(fā)現的兩個群體,也代表著觀察事物問題的兩種視角。自者視野中的民間藝術,會與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反映著他們的理想、愿望、情感。而他者的藝術表述中,往往將日常生活藝術化,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自者審美態(tài)度、審美情趣的反應,而且觀察的出發(fā)點往往抽離于原來的日常生活?!蹦么迳暇粕醽砼e例,余家富的生活常態(tài)就是他在村上酒舍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而這些故事成為現在大多數人眼中的藝術。他們在村上酒舍的故事被大肆報道宣傳,這里就構成了所謂的“自者”的生活常態(tài)與“他者”的藝術表述。
五、結語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無形到有形的轉變,生活到藝術的過渡,都共同發(fā)生于村上酒舍這個鄉(xiāng)村民宿當中。而傳統民居與鄉(xiāng)村民宿發(fā)生互動,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在給貧困山區(qū)和邊遠地區(qū)的村莊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更能在當地文化、歷史等資源進行整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延續(xù)至今留存于鄉(xiāng)村寶貴的歷史文脈,利用過去建筑作為媒介保留住鄉(xiāng)村記憶。一個有靈魂的鄉(xiāng)村民宿可以改變一個村落,更可以帶動一個鄉(xiāng)村的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憲鋒, Wang? Xuan.鄉(xiāng)野民宿的雜糅之力——非典型古村落重生之路[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8(3).
[2]楊珍珍,唐建.老宅新生——舊民居改造的鄉(xiāng)村民宿建筑設計探析[J].設計,2017(9).
[3]麻國慶,朱偉.文化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4]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鄉(xiāng)村民宿服務質量規(guī)范[Z].2020-09-29.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村落動態(tài)保護機制及活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為:18BLG27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