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靜
摘要:數學思維是數學教育的靈魂,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嚴重制約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全面更新觀念,把握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探索和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規律
思維能力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條件,同時又是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鑒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撥導、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三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和有效方法。
一、合理使用信息技術
認識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就必須創新知識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合理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實現輔助與優化數學教學,進行圖片、動畫、圖像等形式的加工再呈現,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直接激發學生的感官體驗,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直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中,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以平面圖形來展開的教學,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直覺能力還處于發育階段,因此,對于新的圖形認知過程,知識上的模糊性很容易出現。根據這種情況,筆者采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課后,筆者先通過信息技術將幾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象展示給學生,初步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接著,筆者對圖象結構進行詳細講解,以加快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整合生活現實元素
創造一個生活化的情境符合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能夠使學生體驗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原來局限在教學思路和范圍內的生活切入點,主動地將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真實經驗有關的事例和材料納入到數學教學中,實現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和還原,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普遍性,體味數學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并主動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法與減法”時,雖然課程內容主要是計算,但許多計算題實際上都來自生活。所以,筆者在教學中首先通過生活要素的介紹引出問題,讓學生先從生活體驗中思考,然后再針對計算例題進行詳細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三、重視學生個性差異
學生差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和重視的因素,忽視了這一點,就會直接導致學生差異的擴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改變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深入了解全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大致分成優、中、差三個等級,并據此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提出差異教學要求,使整個數學課堂立足于中水平的學生,兼顧優、差兩個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適應其原有的發展和進步。
例如,在講授“分數乘法”時,分數的計算一直是現階段學生學習的重災區,很多學生在學習分數的計算時會覺得頭暈,也就是這樣,學生之間也形成了一種隔閡。因此,筆者采用分層教學法,首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把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并針對每個等級制定不同難度的學習計劃,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文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監控,并記錄了學生的發展情況,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筆者進行了再分層。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四、積極解決數學問題
以前的數學課堂大多是單邊灌輸知識給老師,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實現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和能力的提高。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教材的主要內容入手,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要害知識進行提煉,設計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思維情況,巧妙地提出問題,創設懸念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直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例如,在講授“因數與倍數”時,筆者先介紹了這門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了這門課的學習內容,然后,筆者從這門課中提煉出一些問題,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問完問題后,筆者要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設計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學好數學、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成了數學教學的當務之急。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觀念,掌握先進的思想方法,把握不斷發展變化的課程趨勢,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從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入手,進行科學探索,在科學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創新策略,激發他們的思維火花,提高他們的思維活力,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任海艷.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42.
[2]陳亞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8(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