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琪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手法。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親情的味道。
學會與父母真誠地溝通交流。
二、教學重點
掌握作者的文字描寫方法,體會濃濃的親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感情,學會運用優秀的寫作手法。
四、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課文節選自朱自清的《背影》,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在語言描述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色彩,但在字里行間都體現出了深沉的父愛。文章主要圍繞父親的背影展開寫作,充分體現出一位老父親對兒子的愛意。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抓住課文的主題,引領學生利用閱讀形式,來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美、文字美,以情入境深化感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間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五、學情分析
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了上升,他們對于情感體驗類的話題,往往有著更深刻的了解。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緊緊抓住“情感培養”的線索,而非只是單純的文字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讓他們在精神上和文章的作者產生共鳴,那么教師更容易獲取預期的教學成果。
六、教學過程
1.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師:你和父母平時是怎樣相處的?你認為你們之間的關系還好嗎?要求學生和同桌圍繞問題展開探討。
請生回答。
生:在家里我跟母親的關系最好,她總是那么溫柔、善解人意,我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在第一時間與她分享。
生:爸爸平時對我非常嚴格,我很怕做錯事,因為他可能會批評我,這種滋味可不太好受。
生:我和父親的關系很融洽,他有著一顆童心,所以我們倆在精神上總能產生共鳴,我跟他之間更像是朋友關系。
師:大家的陳述都特別精彩,現在請跟著我一起走入課文,看看作者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父親是怎樣的?
先播放歌曲《背影》。
師:你們說一說這首歌唱出了誰的心聲呢?
生:這首歌很符合朱自清的心境。
師:正是父親在浦口送別,看到父親日漸遠去的身影,作者的心里五味雜陳,有親情的甜蜜,有離別的不舍,有對父親的眷戀。
2.深入文本,了解背影
請學生自行朗讀課文,找出描寫父親動作的句子。
學生自讀課文后找到類似于“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月臺;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的句子。
師提問:文中描寫父親動作的那些句子充分體現了什么?
組織學生圍繞問題討論,充分給予大家發表意見的機會。
請生回答。
生: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文章作者朱自清的父親,就是傳統中國老父親的典型代表,他們可能不善言辭,在兒女看來甚至有些木訥,但卻從不缺少對子女的關心與愛護。
師提問:文中一共出現幾次關于背影的描寫,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請認真朗讀課文。
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勾畫出“背影”出現的位置。
生A:第一次的“背影”具有點題的作用,引出課題為讀者朋友設置懸念。
生B:第二次詳細描寫“背影”,表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生C:第三次“背影”,抒發了作者與父親分別時的不舍。
生D:第四次“背影”具有照應前文的作用,再次表達了父子之間的濃厚親情。
3.升華主題,激發情感
師:作者筆下那個身材臃腫、穿著樸素簡單的中年漢子,就是中國千千萬萬傳統父親的縮影??赡芩麄兤涿膊粨P、性格木訥,但內心深處從來不會缺少對子女的關愛。現在請大家說一說,你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他平時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關心你?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小組成員積極圍繞教師的提問進行討論,由專門的學生負責整理大家的發言,最后推選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的提問。
師總結:父親都是疼愛子女的,只不過他們對愛的表達方式不一樣,作為子女理應回報父母的關愛。
七、教學反思
《背影》這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比較樸實,作者以描寫父親在火車站的言行舉止,凸顯出一位傳統的中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赡芪恼碌那楦芯€索很難被學生理解,在教學時教師要學著從學生的角度、心理年齡出發,設置一些比較貼近他們生活常態的問題,注重引領學生感受父愛,學會體察和關愛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