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的物流中轉基地,廣州白云區的物流運毒案件近年逐漸攀升。目前,廣州白云警方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一支物流寄遞管控專門隊伍,在物流緝毒中實現堵源截流。
一塊“控制薄弱的陣地”
? 2月9日,地處廣州白云區的嘉忠物流園正逐漸恢復運輸。園區負責人寥田生在園內巡視,園內每隔兩個檔口,便掛有一張黃字紅底的宣傳牌,印有“懲毒為首,禁毒誓不休”“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之類的標語。
? 嘉忠物流園是白云區最早的物流園區之一,成立于2002年,位置緊鄰多條跨省高速出入口;園區面積8萬多平方米,最繁忙時,五六百個檔口門面常年滿租,貨運目的地輻射大半個中國。
? 嘉忠物流園內的物流公司規模屬中小型,以陸運為主,而且多為個體戶起家,員工就是家屬親戚,一起搭伙干活。由于位置毗鄰工廠,從嘉忠收發的貨物不外乎食品、服裝、汽配零件、家裝材料等日常貨物,“入行基本沒有門檻”,寥田生介紹說。
? 因為貨車裝貨、卸貨都需要時間,園內常被堵得水泄不通。李軍所在的物流公司與園區同步成立。20年間,他無數次目睹過貨車排隊“盛況”,“一輛貨車想出去,起碼要睡上一覺,經常四五個小時車沒挪動”。
? 2010年前后,伴隨著電商崛起,物流行業進入野蠻生長時期,那是李軍記憶中“錢最好賺的時候”。客戶將貨物拉來,李軍手寫一份發貨單,收款后,幾個小時內便能發貨,“一天最多能發3臺49噸的大貨車”。李軍說,各大物流公司為了競爭搶單,拼速度,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檢查貨物。
? 黃娟是廣東湛江人,和丈夫在白云區棠景社區經營一家快遞點,已有近10年。2016年前后,是黃娟生意最好的時候,黃娟和丈夫一天攬收上百件包裹,門店從早上8點營業至晚上12點。
? 20世紀末,白云區許多村鎮拿出集體土地來修建物流貨場。有資料顯示,2010年左右,整個白云區大大小小的物流貨運場有近百家,配套的物流企業超過7000家,各種快遞物流檔點約3.65萬個,貨物車輛超過3萬輛,寄遞物流相關從業人員近4萬人。
? 然而由于缺失監管,相關法律滯后,物流行業對禁毒工作來說,一直是一塊“控制薄弱的陣地”。據白云區禁毒大隊隊長楊利勇介紹,過去不少毒品通過白云區的物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眾多線索也指向毒品曾在白云區中轉。
運毒中的一環
? 寥田生沒想到,物流園會成為運毒的一環。2017年,警方找到嘉忠物流園,說園內一家物流公司的貨物中,曾藏有毒品運出,要求物流園配合警方進行整改。
? 涉事的物流公司就在園區物業辦公室后面,租有園內8個檔口,4個發貨、4個收貨。2月9日,該物流公司已開始營業,由于從業人員流動頻繁,店內員工對發生在5年前的事知之甚少。
2018年2月27日,白云警方對嘉忠園內的涉事物流公司處以3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這是自《廣東省禁毒條例》開始實施以來,依據該法規廣東省首宗也是金額最高的處罰決定。寥田生回憶說,涉事公司被貼上封條,停業了一段時間。
? 此后,涉事公司專門雇了兩名開箱驗貨的員工,實行兩班倒,每人每月5000元的工資。這天傍晚,店里負責開箱驗貨的是一名東北大爺。來貨了,大爺便拿起剪刀和膠帶,隨機選一個箱子,用刀劃開包裝,將貨物粗略地里外扒拉一遍后,拍照上傳至“云遞安”系統,再重新封上綠色的膠帶,表明這是一批經過了驗視的貨。隨后,將條形碼貼在運貨單上,方便掃碼追蹤。
? 在白云警方破獲的寄遞毒品案件中,犯罪分子將毒品藏得極為隱蔽——高跟鞋鞋跟、排插、壓縮機內。在部分案件中,毒品被分裝成僅有幾克或十幾克的小包裝,少量多次,螞蟻搬家式運毒。
? 此外,相比傳統的人體運毒,物流販毒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通過物流運貨,花費成本不過幾十元的快遞或物流運輸費,而且實現了“人貨分離”,一旦毒品有被查獲的危險,犯罪分子可立即選擇“丟貨保人”,迅速藏匿起來。
? 國家毒品問題治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梅傳強與研究人員王心一在《物流運毒犯罪的肇因檢視與治理之策》一文中寫到,物流販毒也產生了相配套的新型交易方式,比如通過網絡雇用沒有案底的人或者利用虛假身份信息去運輸毒品,導致有關線索難以查獲;再如通過新型貨幣、虛擬貨幣或第三方支付手段完成交易,交易信息儲存時間短、隱蔽性高,從而難以及時查處和收集證據。
“禁毒大家都愿意,但不要太過麻煩”
? “目前,物流寄遞行業還沒有明確統一的主管部門和清晰的執法指引,而且在實際執法中還存在多頭管理,法律規定重結果、輕源頭的問題。”白云區公安分局局長蘇鑒曾向媒體表示,區內物流企業多且小、散、亂,管理主要靠行業自律,一旦出現治安問題,就由公安機關兜底,基層壓力很大。
? 最初,警方上門要求商戶購置一個白色盒子,用于讀取身份證,要求每一位上門的顧客實名寄件。設備加管理費,每個商戶需交納兩千元,但不到一個月,這一措施即被棄用。警方開始推行一款叫“云遞安”的App,作為警方的物流寄遞管控平臺,并且落實“五個100%”:百分百實名登記,百分百開箱驗視,百分百技防安檢,百分百持證經營,百分百從業登記。在每一個物流快遞店內和門外,分別裝有攝像頭,監控情況實時傳至警方。
? 此外,2016年,白云區公安局組建物流管控大隊,建立區、鎮街、村(居)三級物流管控隊伍,與禁毒大隊一起查禁毒品。
? 推行初期,這一強制措施讓黃娟有些不適應。此前若要寄送包裹,顧客自行在官方平臺上下單,黃娟和丈夫上門攬收即可。現在則需要在“云遞安”多出一套流程:錄入寄件人身份證、電話號碼,開箱驗貨,將寄貨單拍照上傳。業務量高峰期,她要連續輸入100多個電話號碼。
? 在物流園里,李軍則“眼睜睜看著客戶流失”。此前,開一張單只需一分鐘,實行“五個100%”政策后,每天向客戶解釋,耗去李軍大量時間。李軍說,自己可以理解,客戶不希望包裝完好的貨物被重新劃開。
? 他聽說其他區的同行為了不流失客戶,對熟客進行“免檢”照顧,對貨物情況“睜只眼閉只眼”。他也想過搬去其他區,檢查會輕松很多,單量或許會上升,但同時會流失很多老客戶。
? 李軍經常看見物流管控大隊成員隨時出現在物流網點,核查每一批貨物是否都錄入了“云遞安”系統,他們還對身處物流一線,直接接觸貨物收發的快遞小哥們進行常態化識毒、舉報培訓。
? 每個巡查隊員巡查了多少個企業,每個企業開箱驗視、實名登記等情況,警方在后臺同時進行有效監管。“他們工作幾乎不分白天黑夜。”李軍說。
? 去年12月,何飛船從順豐快遞花都區調任至白云區三元里分部擔任經理,據他介紹說,一個包裹要寄出,需經過快遞小哥開箱驗貨、在分部和中轉廠分別過X光機三道程序,三層把關;一旦發現有問題的包裹,立即向禁毒大隊報告。
? 據警方統計,在向毒品宣戰的頭兩年時間里,白云快遞小哥們向警方舉報涉毒線索近1000條,其中30多條有效,幫助警方查獲了毒品共1300多公斤。快遞員小周因舉報有功,還獲得了30萬元的獎勵。
? (文中黃娟、李軍均為化名)
(摘自《看天下》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