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水華
摘? 要: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關于人類未來社會各方面特征及實現途徑的偉大構想。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對其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能夠更加堅定人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也為中國共產黨的長久執政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支持。文章從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過程、鮮明特征和當代價值三方面展開論述,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方法,依據不同時期馬克思的著作中所體現出的關于人、人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社會的觀點將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分為萌生期、發展時期和成熟時期。從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內容和發展過程來看,這一思想的鮮明特征表現為突出的實踐性、鮮明的人民性和科學的價值性。
關鍵詞: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演進;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B0-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9-0001-04
一、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隨著不同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馬克思在寫博士論文和《德法年鑒》時期追求人性自由與獨立以及對人的解放的思考;在《巴黎手稿》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認為共產主義運動是人類真正實現解放的必然環節,共產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具有歷史必然性;在《共產黨宣言》中號召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這幾個階段緊密聯系,需要整體把握。
(一)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萌生期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一大特點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承認和保護人的個性和人的主體性地位。馬克思在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中高度肯定了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的“原子偏斜”運動理論,當原子在發生打破局限性的規定束縛的偏斜運動時,其真實本質才真正體現出來,即自我意識的自由。馬克思還力圖破除前人對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種種誤解,理性地運用辯證法分析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之間的重要差別。他并沒有完全受已有經驗的束縛,而是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做大量筆記來證實兩者之間的差別。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此時追求個人精神之獨立與自由。在自我意識哲學方面,雖然此時的馬克思還受思辨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但他推崇自我意識的能動作用,將自我意識融入時代精神之中,和現實、人和周圍環境聯系起來。
在《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相繼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均聚焦人的解放問題。在前面一著作中,馬克思寫道:“徹底的德國不從根本上進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1]無產階級通過掌握先進的理論武器,打破舊有的國家機器,在社會中進行徹底的革命,才能實現“普遍的人的解放”,最終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解放全人類。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只是建立了一種新的剝削制度,而人的解放需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真正地將人從各種壓迫和剝削中解放出來,在廢除私有制時才會完成。
(二)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發展時期
在寫《巴黎手稿》時,馬克思還受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影響,關于共產主義的表述帶有較為抽象的性質。在這部手稿中,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2]。“共產主義”在這里并不是具體指代某一種理想制度,而是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運動,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共產主義是人的解放的一個必然環節。
《德意志意識形態》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寫作完成,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熟。該書的第一章指出唯物史觀的基本問題,通過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辯證闡釋,論證資本主義社會在擴大生產的同時,也在生產自身的“掘墓人”,當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點后,無產階級就必然消滅他們面臨的生存條件,即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那時共產主義社會就會到來。隨著唯物史觀的完善,馬克思與恩格斯徹底完成了兩大轉變,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也愈發科學,走向成熟。
(三)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成熟時期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從萌生期到發展期,關于人和人的解放思想貫穿其中,隨著唯物史觀的創立,這一思想更具科學性,并漸趨成熟。隨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這一思想也發展到成熟時期。《共產黨宣言》從唯物史觀出發闡釋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理,描繪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征,闡述通往共產主義社會的道路。馬克思從現實的社會生產實踐出發,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3]。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的論述,闡明資本主義社會是長期發展的產物,也必將被新的社會形態所取代;同時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揭示“兩個必然”的原理,最后闡明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特征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經過了萌生期、發展時期和成熟時期,形成了關于人的解放、資本主義轉變到共產主義的預見、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征的思想,具有突出的實踐性、鮮明的人民性和科學的價值性。
(一)突出的實踐性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具有突出的實踐性。馬克思通過對市民社會進行研究,發現并提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認為在實踐中進行物質生產和勞動的個人才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前提;通過閱讀大量書籍并進行實地調研最終弄清楚了勞動和資本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4]從馬克思和恩格斯追求人類解放的事業來看,馬克思積極地致力于改變世界,具有強烈的實踐精神。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不僅包含著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特征,同時也論述了通往共產主義的途徑和道路。馬克思認為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革命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人的解放才能得到真正實現。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成熟后,真正地指導工人階級開展階級運動,爭取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合法權益。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無論是從萌生到發展,還是到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無不反映著實踐性這一特征,實踐觀點貫穿其中。正因為此,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才能真正地由理論一步步地成為現實。
(二)鮮明的人民性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這是因為這一思想不僅致力于人的真正解放,還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不局限于人的政治解放,致力于通過無產階級的革命消滅剝削人和壓迫人的制度以及這一制度存在的基礎——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一思想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每個人都享有自由發展的權利和資源,每個人的自由和發展絕不會占有其他人發展的資源和妨礙其他人行使權利的自由。從全人類解放的主體和路徑來看,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認為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巨大的,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社會主義事業才能成功。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階級統治,以共產黨人為代表的無產階級是人民群眾中實踐最堅決、理論更深厚的一部分,代表的是整個運動的共同利益,在領導全人類的解放這一過程中,通過解放全人類,最終解放自己。
(三)科學的價值性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具有科學的價值導向,這一思想是關于人的權利得到發展和保障的科學論述,致力于謀求全人類的真正解放,實現共產主義。要理解和把握馬克思這一思想,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自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來,社會主義運動便在世界范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多個國家的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領導本國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奮力實現民族獨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繁榮與發展。雖然后來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巨大挫折,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具有多樣性,在新中國歷代黨中央領導人的帶領下,社會主義仍能在21世紀的中國顯現出蓬勃生機。共產主義也并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包含對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的偉大預見,目前中國雖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但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制度、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無一不體現著共產主義的特征。由此可見,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可以在日常實踐中感知的,具有科學的價值性。
三、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活力體現在包容性和開放性上,能與不同國情的國家相結合并產生重大的實踐指導價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思想所闡述的關于未來社會的特征、實現路徑以及全人類的解放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5]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在經濟上也強調共同富裕。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三次偉大飛躍,小康社會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建成,這不僅僅是古老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夙愿,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下的偉大成就。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夠發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允許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由此也出現了相應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差距仍存在并且可能造成人們的心理失衡,但這些都不是永恒的,只要沿著共同富裕和公有制為主體的道路前進,總能過渡到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體現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人民立場。在新時代,以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緊緊依靠和團結人民群眾,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和智慧,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抵御各種風險和挑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二)堅定人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6]這是夏明翰的視死如歸,體現出真理和信仰的無窮力量。要想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除了要堅持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指導,還要“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7]。找到一種可以信仰終生的真理不容易,找到后真正從心里去信仰更是不簡單。要想堅定某種信仰,最好是從現實實踐中去觀察它,努力追尋它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只有對其足夠了解,才會真正地信仰它。從陳望道前輩在1920年翻譯《共產黨宣言》開始,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便在中華大地廣泛傳播,引導一批批有志之士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反動國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展開生與死的斗爭,他們憑借著對馬克思共產主義的信仰,敢于拋頭顱灑熱血,只為追求真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源于歐洲并對歐洲工人運動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有力思想武器。回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可以感受到馬克思的奮斗過往與人格魅力,更可以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心和信仰,并以此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思想根基[8-13]。
(三)黨長期執政的思想寶庫
習近平總書記講道“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這深刻地表明人民是黨執政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團結和依靠人民,放手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獲得了全國性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群眾在黨的帶領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大家滿懷希望,追求幸福,向著相同的目標前進,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向心力,社會主義事業得到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黨實現長期執政提供了方法借鑒和奮斗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黨執政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日益增加,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社會改革的背景下,黨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抵御國際和國內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解決人民各方面的利益訴求,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團結和帶領人民一步步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長期執政[14-15]。
四、結語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創立和發展的方向標和動力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的崇高理想和強大支柱,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闡述并大力弘揚的重要內容。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方法從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過程出發,梳理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萌生期、發展時期和成熟時期等不同時期,在其著作中所體現出的關于人、人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社會的觀點,分析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實踐性、鮮明的人民性和科學的價值性等特征,并探討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當代價值。以期通過追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形成及發展歷程,更加明確這一重要思想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對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編寫組.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M]. 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7-78.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53.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5]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6] 夏明翰. 夏明翰[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
[7]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5.
[8] 張劍抒.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四重內涵[J]. 社會科學輯刊,2010(05):19-21.
[9] 林琳. 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共產主義思想探究[J]. 世紀橋,2015(11):33-34.
[10] 楊峻嶺,武淑梅. 論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思想的現實性[J].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3(06):34-40.
[11] 魯克儉. 國外學者關于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新觀點[J]. 科學社會主義,2006(04):125-128.
[12] 侯小豐. 走出知識論困境的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理想國》與“自由人聯合體”的語境分析[J]. 東岳論叢,2019,40(02):154-161.
[13] 徐成芳,張艷宏. 近年來國內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研究述評[J].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05):199-208.
[14] 郝保權.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歷史生成及內在邏輯[J]. 科學社會主義,2015(06):125-130.
[15] 林沈丹. 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二重性原則探究——基于《共產黨宣言》的解讀[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2(04):72-76.
(薦稿人:田芝健,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