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寧
“90后”漫畫創作者陳小桃,本名陳雨婷,是一名天津姑娘,現居北京。疫情期間,今時與往昔的對比,讓陳雨婷有感而發,拿起畫筆創作了一系列漫畫,試圖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溫暖這場戰斗中的每個人。漫畫發出后,很快刷屏,治愈和溫暖了許多人。
被美食激發了靈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席卷武漢。春節前,陳雨婷從北京回到天津。同大多數人一樣,居家防疫期間,她每天通過網絡關注疫情動態,看著確診數字上漲,逐漸感到焦慮不安。
因為畫漫畫,陳雨婷收獲了許多同樣喜愛漫畫的年輕粉絲。彼時,以往喧鬧的粉絲群變得沉悶起來。“因為群里有很多武漢的粉絲,他們描述了我們從未體會過的對現實生活的不安,我很想為他們做些什么,但除了安慰外,什么也做不了。”陳雨婷說。
2020年1月30日上午,她看到網上一個熱門話題——“全國美食為武漢加油”,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迥異,不同地域有獨特的代表性食物。危難之際,美食不僅成為溫暖人心的慰藉,也代表各地民眾不顧山遙路遠、互幫互助的精神。在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陳雨婷聯想到,“不如把大家說的這些美食都擬人化,讓它們全部圍到武漢小伙伴身邊,用熟悉的味道喚起溫暖”。她立即開始構思,打起草稿。
當晚,署名“陳小桃”的抗疫漫畫《全國美食為武漢熱干面加油》誕生了——“熱干面娃娃”坐在病房里,眼角帶淚,看向窗外,煎餅果子、驢打滾、生煎包、小雞燉蘑菇……各地美食變身為“熱干面”的小伙伴,在病房外加油打氣。雖然它們都帶著傷口,面部被口罩遮擋,關切的神情卻一目了然。
這幅漫畫快速走紅,收獲上萬條轉發與評論,隨后還作為海報,被張貼在武漢方艙醫院中。其中一條來自武漢網友的評論獲得不少點贊:“你的漫畫是我這段時間看到最可愛、最治愈的東西了。謝謝全國各地人民的幫助,熱干面一定會加油。”
大家都喜歡“野萌君”
陳雨婷從小熱愛畫畫,夢想成為漫畫家,動漫《櫻桃小丸子》是她的啟蒙作品。“我愛看一些描繪身邊日常生活的現實類漫畫作品。”陳雨婷說。
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她開始用隨筆的形式,繪制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漫畫來記錄校園生活,“其實畫的內容很簡單,比如同學把劉海兒剪短了,或者老師講課時說了句名言等”。
上高中后,學習任務逐漸繁重,陳雨婷依舊沉迷繪畫,開始跟不上課程進度。那段日子,她陷入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平衡學業與愛好。班主任找她談話,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堅持自己的愛好和理想固然重要,老師也是支持的,可這更需要扎實的學習作為基礎。”
陳雨婷那時還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卻將這句話牢記心中。后來,她堅定了決心要學習動畫,創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于是選擇了文科,高三時兼顧學業和校外藝術類培訓,最終以天津市第一、全國第二的成績,順利通過天津大學動畫專業考試。
進入天津大學后,陳雨婷開始系統地學習繪畫,以及如何使用專業軟件。
大二那年,她與同學前往云南寫生,在爬山時偶遇大雨,渾身泥漿。登頂后,絕美的風景讓她瞬間忘記來時的艱難。上大三后,她與同學組隊,獨立設計分鏡、動畫、配音、后期,完成了一部3分鐘的短片。在此期間,她的作品還獲得全國插畫雙年展游戲交互類優異獎、第二屆中國VR/AR創作大賽最佳VR紀錄片獎等。“成為漫畫家”這一夢想,正在陳雨婷一步步地努力下慢慢實現。她以“陳小桃”為筆名持續創作,這個名字第一次為大眾熟知,是因為她在大四時繪制的表情包——野萌君。
2015年,陳雨婷拿到北京師范大學保研名額,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創作。那時,朋友間聊天開始流行發表情包,微信也開放了表情包投稿平臺。陳雨婷利用課余時間,研究了動圖的制作方法,花了一個多月,完成了一套以“好朋友們”為原型的表情包作品。“這次嘗試讓我熟知了表情包的特點——更精準地表達一些復雜、微妙的情緒,甚至一些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感。”有了較多的繪畫經驗,陳雨婷很快萌生了再創作的想法——主角是一只沒有黑眼圈、圓滾滾胖乎乎的熊貓。“雖然是國寶,但它貼近生活的一面,似乎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陳雨婷解釋道,“因為太貪睡,它的黑眼圈被睡沒了。”
“野萌君”系列表情包上線后,迅速沖上微信表情包當月下載量排行榜第二名。這只軟萌、愛撒嬌的熊貓,一舉一動都令人喜愛:吃多了,揉揉肚子繼續吃;睡覺不安分,會把被子壓在身下;也會因為加班加到流鼻血……不少粉絲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又被治愈。曾經有一位很喜歡“野萌君”的媽媽,第二天要作手術,當晚全家人都很焦慮。陳雨婷設計了一個為她加油的“野萌君”。雖然只是心理上的安撫,但這位媽媽說,正是這幅畫為全家人緊張的夜晚帶去了很多溫暖。“每次想到這,我就覺得創作非常值得。”陳雨婷說。
做一個努力型選手
研究生畢業后,她決定做一名漫畫創作者,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平時,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創作,靈感來了,一畫就停不下來,有時會一動不動畫很長時間,甚至一整個晚上。
生活是陳雨婷的主要靈感來源。工作室成員形容她“是個很安靜的姑娘”,大多數時候話不多。“因為工作以創作為主,所以,我比較喜歡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有了這些體會再用漫畫形式表達出來。”陳雨婷說。
在與家人、朋友相處時,她總能獲得不少啟發。疫情期間,身為教師的媽媽開始學習使用電腦軟件上網課,陳雨婷由此創作了日常小漫畫《現在&從前》:媽媽隔幾分鐘就向她求助如何操作軟件,恍惚間讓她想到多年前,自己向媽媽求助如何解題的那些日子。
雖然性格安靜,陳雨婷卻有著豐富細膩的內心。她的愛好與同齡女生無異,喜歡看展、看電影,收集文具、包裝等有趣的設計。“我會保持自己用心感受生活的態度和記錄生活的意識。”這成為她的作品貼近生活、引起粉絲共鳴的不變法則。
從愛好到職業,陳雨婷將夢想變為現實,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有人覺得,她是依靠天賦。“其實進入這個行業后,我發現這里有太多才華橫溢的人了,繪畫創作也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陳雨婷說。
和其他內容創作者一樣,她也會面臨缺乏靈感和新點子的狀況。“所以,我有時間會多看資料、多學習,只有看得越多,想得才能越多,或者也會選擇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在頭腦中檢索生活中相關的場景和體驗。”不斷學習,不斷創作,再不斷改進。陳雨婷形容自己“就像筆下的漫畫小人兒一樣”,憑借對繪畫的熱愛,在這個領域探索和前進著。
如今,她對“天賦”與“努力”有了新的理解。“或許只有足夠努力的人才談得上天賦吧。努力是兌現天賦的前提,我相信任何一件被大家記住的作品背后,都是無數的練習和思考。所以,我現在希望自己能堅持做一個努力型選手就好,最重要的是保持熱愛。”陳雨婷說。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