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方面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在教學中,人們關注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小學運算能力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說明,對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特征進行了介紹,最后就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一、提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注重計算的方式,并增加學生的課后練習量,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計算效率會更低,而且往往在計算上出現錯誤。因為教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很低,他們用的計算方法和技巧也都不合理,所以在計算的時候,不僅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懂得正確的使用運算技巧,還有可能在做題的時候抄錯符號等,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學科是小學時期重要的學科,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不僅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對小學生的學習而言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并使用正確的教學方式。
二、小學生運算能力的特點
(一)層次性
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改變,通過小學數學課本的變化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在數學的運算方面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并且運算也是越來越抽象,因此小學生在學習運算方面的知識時,應該有一個遞進的過程。在小學生的運算能力中,可以將其分為三個等級,第一是計算過程中的保證運算的準確性,這是運算中最基本的要求。第二,保證運算的合理性以及速度等方面的要求,這相對第一個等級的要求來說增加了一些難度。第三個等級就是在運算中應該更加地靈活使用運算技巧,第三等級也是要求最高的一個等級。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這三個等級來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使得與學生的運算能力逐步提高。
(二)綜合性
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并不是一個獨立過程,而是要結合相應的知識點來滲透運算知識的教學,并且運算能力也不是單獨存在的,需要依靠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理解力等,將各個能力相結合,才能提升小學生的預算能力。所以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和正確的引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數學運算的重要性,讓學生對數學運算產生興趣,為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創設相應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可以積極地去學習,使得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比如在為小學生講解“100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收獲果實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并讓學生自主思考,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該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的教學情境:“同學們如果你自己家種了一大片果園到了秋天,果實已經成熟了,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摘果實,爸爸摘了40個果實,媽媽摘了30個果實,請問爸爸媽媽一共摘了多少個果實?而你自己就摘了8個果實,那么媽媽和你一共摘了多少個果實?”學生會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他們會列出算式40+30=70。在計算的時候,他們會用到四個十和三個十,加起來就是七個十,所以得數就是70。而在計算第二個問題時,會用30+8=38,在計算時就會是三個10,再加上一個八,因此十位上就是三,個位上就是八,所以就是38個果實。正是因為數學教師創設了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積極投入數學的學習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運算習慣
要想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首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只有學生有了良好的運算習慣,才能在今后的運算中更加的仔細和認真,進而提高運算的準確率,同時在運算的過程中,也能夠用更短的時間計算出準確的結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在面對應用題時,應該提升學生閱讀題目的速度,引導其在運算的過程中,要對每一步進行仔細的計算,先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最后根據題目來列出相應的算式,對于運算中出現的符號以及數字的位置等都要進行認真的核對,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運算之間的關系,同時在運算完之后,還要讓學生養成檢查的好習慣。此外,數學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數學學習水平,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提升運算能力的方式。
(三)結合生活實際靈活地運用計算能力
數學本身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更是離不開數學運算,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數學運算能力來解決生活中的日常問題,這是一種有效的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比如小學教師在為學生講完數學知識以后,可以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要求引導學生在課余的時間靈活地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完“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測量自己家中每個屋子的面積,并計算出總的平方米數。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運算中。同時通過課后作業,教師也能積極地明確學生運算能力的具體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從整體來提升班級的學生的運算水平。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學習數學運算知識時,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且還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數學運算知識。
(四)注重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評價
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實現意識到自己在數學運算中的不足之處,進而讓學生能夠針對性地提升。在課堂進行評價時,數學教師首先應該保證評價的及時性,教師當天布置的作業應該當天就批改完,然后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結合學生的運算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進而增強學生對數學運算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體現出評價的針對性,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所以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情況,來進行針對性評價。如果學生在運算時候用的時間較長,但是他們計算的正確率比較高,教師就可以放大學生的優點,在夸獎學生的同時,來讓學生有效地提高運算速度,鼓勵式的教學評價會讓學生增強數學運算的信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忽略數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能力——運算能力,數學教師會認為熟能生巧,只要多讓學生做練習題,就會在其中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只有在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去進行運算教學,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 郝高玲. 關于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思考[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79-80.
[2] 劉正松. 數學實驗:讓算理和算法完美融通——提升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嘗試與思考[J]. 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12):66-70.
[3] 周春鶯. 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提升的實證研究[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