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為促進我國科研技術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為科研人員減輕事務性負擔的同時,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并提倡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激勵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的技術攻關和成果產出中。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以此為牽引,我們應深入思考如何加強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與規范性,推動融合型科研項目管理方式的建立,改善科研項目管理現狀,提升科研經費管理水平。本文以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產生的正面影響為牽引,從科研項目經費來源、預算編制、經費核算和業財融合建設方面入手,分析了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現狀,并就如何提升科研經費財務管理水平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科研經費;科研項目;財務管理
一、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意義
科研項目是指承接國家、上級部門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開展的科學技術研究,這些研究有明確的目標,并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周期、資金預算、資源限定的條件下,如期完成目標。根據科研經費支持的來源渠道不同,科研項目可以分為縱向科研項目、橫向科研項目和自主科研項目。縱向科研項目的經費支持主要來源于上級機關、項目主管部門的撥款;橫向科研項目的經費支持主要來源于企事業單位及團體委托進行的研究課題。由此可見,統籌科研資源,加強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是科研項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能夠有效支持科研項目順利開展,保障科研項目健康高效運行,提升企業科研項目管理水平,意義重大。
(一)有效支持科研項目順利開展
通過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可以促進科研經費“四算”(經費概算、經費預算、經費核算、經費決算)編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解決當前概預算與實際支出偏差較大、調整較多的難題,讓經費更好地為科研項目服務,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同時,在開展科研經費管理工作的進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強化財務監督職能,并制定相應措施及時改進,能夠有效提升經費管理風險管控能力,確保科研經費應用到實處,從而有效支持科研項目順利開展。
(二)保障科研項目健康高效運行
科研項目從項目立項論證到項目驗收結題,都離不開經費投入和經費支持。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對科研經費使用過程進行監管,可以保障經費使用的合理合規。通過認真分析項目計劃下達及資金到位情況、科研經費預算及實際支出執行情況,客觀反映業務開展問題和經費使用中的財務問題,嚴禁亂擠亂攤、列支非項目成本現象,做到正確核算和歸集項目成本費用,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從而保障科研項目健康高效運行。
(三)提升企業科研項目管理水平
目前對科研項目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多維度集成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將圍繞項目開展的計劃管理、風險管理、溝通管理、經費管理等全部集成在一個系統里,進行統一管理和展示,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偎,通過加強經費管理,能夠為科研項目其他管理提供量化依據和信息反饋,據此發揮管理與管理之間的協同作用,促進其他管理的提升,從而增強管理的聯動性,提升企業科研項目管理水平。
二、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現狀
(一)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滯后
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社會對科技發展的迫切需求,在科技發展領域投入了大量經費,但從項目立項論證到各個層級的批復,存在執行緩慢、執行滯后現象,造成研制任務與經費到位不同步。例如,原則上,合同應與研制任務同步,及時完成合同簽署,認真履行合同條款,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交付成果,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撥付經費。但實際執行下來,資金來源方常常只注重合同成果交付,卻以各種理由弱化經費結算的履約精神,項目研制經費滯后撥付情況非常普遍。科研項目承接方由于產品研制周期長,研制難度大,為了不影響科研項目研制進度,需提前啟動研制,降低研制風險,為了滿足企業從事科研活動所需的資金,企業只能自籌資金、墊付資金開展項目研制和開發工作,造成科研經費與研制任務和進度不匹配,不僅增加了企業負擔和經濟壓力,還打擊了科研人員的研發熱情和積極性。
(二)科研項目預算編制與任務計劃脫節,預算執行率偏低
在對科研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科研項目預算與實際支出經費偏差較大,沒有發揮出預算的指引和經費管控作用。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科研項目本身處在研究與探索之中,風險性大、時間跨度長、經費開支不確定性大是其特性,因此,預算編制時通常會有“寧可多報,不可少要”的思想,導致預算編制隨意性大,與實際任務計劃脫節,缺乏科學性。第二,科研項目預算通常由項目負責人編制,其他部門的參與度很低。編制人員受專業局限,重科研、輕預算,對經費預算的嚴肅性認識不足,對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也缺乏學習和了解,主要憑借個人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和估計,導致預算編制合理性較差。
(三)業財融合基礎薄弱,財務參與科研項目管理力度不夠
第一,對科研項目進行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時,都需要用數據說話,而這些數據均來源于業務部門,但由于財務和業務對數據采集的要求和處理方式不同,導致數據在口徑、維度、顆粒度方面的需求也不同,在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未實現有效結合時,很難達成數據共享,因此業務部門只能額外花費時間和精力,按照財務需求收集、提供數據,增加了業務部門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造成業財之間的專業隔閡,抵觸情緒升級,會計信息滯后。
第二,財務往往只關注科研項目事后核算和監督,沒有深入業務,沒有將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理念滲透到項目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中去,財務服務科研項目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高。
(四)科研項目經費核算不規范
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與實施需要科研資金作保障。因此,大家都很關注科研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對科研經費的使用卻疏于管理,重視程度不足。大多數企業在科研經費籌劃上都比較粗放,項目研制過程也沒有實施精細化管理,造成項目成本費用核算不規范、不準確情況非常普遍。比如:成本費用未進行專項核算,待項目完成后,再分項目列支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列支依據不充分;虛構業務,列支科研項目成本;超范圍使用項目資金,造成擠占科研成本;混計生產性費用與科研專項費用,少計、漏計科研成本;項目計劃任務與經費預算不匹配,導致成本費用提前或滯后歸集。這些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了目前科研經費執行和使用過程的監管水平,增加了科研經費管理風險。9F51C2F0-FFBA-4D71-8CCA-91F688F0E737
三、如何提升科研項目管理水平
(一)加強科研項目合同管理
合同訂立前階段,加強與科研撥款方的溝通交流,禁止未簽合同而先履行的行為,避免因合同補簽、合同倒簽導致的權利義務不明確而產生的法律風險。針對科研項目縱向合同,如果條件不成熟確實需要延期簽訂正式合同的,應完成合同草簽,約定研制任務及經費撥付方式,據此委托任務并撥付經費,待具備合同簽訂條件后簽訂正式合同,有效減少以往合同簽訂與經費撥付不匹配造成的科研經費無法歸集而轉成經費自籌的風險。針對科研項目橫向合同,加強與相關單位溝通的同時,提高合同風險防范意識,嚴格按照內控制度和合同管理要求簽訂研制合同。
合同簽訂階段,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規定簽訂科研項目研制合同,規范合同簽訂要素,避免合同要素不完整導致合同履約風險。
合同履行和結算階段,建立合同履行進展臺賬,督促合同雙方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及時處理和解決合同履行中遇到的問題,既要保證按時完成合同內容并交付成果,更要保證項目經費及時撥付,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加強科研項目預算管理
第一,提高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意識,完善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制度,規范科研預算編制標準,杜絕為爭取更多資金而隨意做“大”預算規模的行為,做到科學合理申請經費;
第二,財務主動參與到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全過程中,與其他職能部門協同,以任務為源頭,嚴格按照“任務—計劃—預算”正向邏輯進行預算編制和項目構成分解,提高科研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剛性約束,規避人為因素影響。
第三,借助公司項目管理系統實施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項目任務分解)到CBS(cost breakdown structure成本結構分解)管理模式,推動科研任務、預算、核算的流程聯動化,實現業務流、價值流信息共享。
公司項目管理系統是實現科研項目過程管理的重要抓手,該系統的構建與實施,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將科研項目開展的工作以任務的形式展示,再進一步對項目交付物或項目工作進行分類分級分層,最后分解成一項項任務實施精細化管理。在該管理系統中嵌入經費管理要素,以科研任務為源頭,研究與任務對應的科研經費預算、科研經費核算數據傳遞路徑,打通財務與業務連接通道,讓每一項科研任務都能以關聯數據的形式展示出來。形成預算編制時,任務匹配經費,核算過程中,經費反映任務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實現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有據可依,提高預算編制合理性。
第四,強化預算管理監督職責。對科研經費預算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對科研經費執行情況和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分析,查找計劃、預算與實際支出產生偏差的原因,適當調整經費預算或研制計劃,保持預算的適應性;在業務管理中融入預算管理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業務部門事前預算評估、預算績效監控、預算績效評價與應用,將內控管理從業務末端延伸至業務前端,督促和指導業務執行進度與預算的匹配度,維護預算的嚴肅性。
(三)加強業財融合,形成團隊合力,支撐科研項目高效研發
第一,成立Integrated Product Team (簡稱IPT團隊),意為集成產品開發團隊。該團隊是有明確共同目標,跨專業部門的集成產品開發團隊,每個團隊成員均致力于共同目標的達成,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和職責范圍。這種團隊模式打破了以往直線職能制的組織模式,建立矩陣職能制的運行機制,不僅能夠打通部門之間的職能壁壘,實現靈活、有效的溝通交流,而且能夠確保相關職能部門都能參與進來,充分發揮積極對接、主動處理、及時反饋的協同作用,形成團隊合力,提高科研項目管理效率。
第二,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業務與財務信息融合的必要途徑。在抓好數據基礎,確保信息質量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搭建科研系統與財務系統信息互通共享路徑,實現信息共用,資源共享,既滿足業務管理對財務數據的需求,又滿足財務采集業務信息的需要。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讓數據多跑路,減少業務部門事務性工作量,實現財務對業務活動的動態化管理與跟蹤。
(四)規范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和高效使用
第一,嚴格遵循科研項目專項核算,科研經費專款專用的原則,加強科研經費過程管控。首先,按照科研經費管理要求,在單位統一的會計系統中設置會計科目,對科研項目進行專項核算,對科研經費進行統一管理,清晰地與單位其他生產經營成本區分開來;其次,財務主動融入業務,加強與業務的緊密合作,明確劃分項目與項目之間、外協與外包之間、專用與通用之間的邊界,嚴格按照預算方案支配科研資金,正確核算和歸集項目成本費用,如實反映科研項目成本經費,確保科研經費專款專用;最后,財務在核算科研經費使用時,除了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判斷和處理直接費用的歸屬外,還應進一步細化科研核算顆粒度,督促業務單位開展查缺補漏工作,優化各類基礎數據和定額數據,促進間接費用分攤的科學性、合理性,正確核算,提高科研項目成本經費歸集準確率,并對重點業務和資金進行追蹤分析,提高過程控制能力,保證項目資金的使用質量與效益。
第二,建立科研項目財務自查機制。定期開展經費核算與管理方面的自查工作,以檢促管,查找財務薄弱環節,及早發現經費使用中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進行逐項落實,充分發揮財務監督職能,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進行追蹤問效,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率。
第三,加強科研項目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夯實財務管理基礎。對標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要求,在企業內部認真梳理科研經費管理流程,在管理薄弱環節增加風險控制點,并針對風險控制點健全相應的企業內控制度,并細化管理制度相關條款,對科研項目的預算、經費申請、使用監督以及效益評估等內容作出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科研財務管理制度,確保科研經費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五)加強科研經費財務風險管理
增強風險意識,梳理項目執行過程中涉及采購、計劃、合同、成本、預算、資產六大類的風險點,從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兩個維度識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風險產生的影響程度,做好風險預警預控和動態評估工作。同時,收集科研經費使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匯編成《公司科研經費管理風險手冊》,對存在的風險進行主動、全面、持續的管理,提高項目經費風險管理水平,切實降低項目風險,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
四、結束語
科研項目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積極探索新的路徑和工作方法,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方式,科學合理使用科研經費,以制度流程為依據,梳理、識別、細化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職責及關鍵風險點,開展財務管理和考核工作,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同時加強財務監督體系建設,提升科研經費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魏群.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J].中國農業會計,2007 (01):46-47.
[2]楊玲.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25):30-31.
[3]劉春云,黃超.科研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財經界,2017 (21):30-31.
[4]康海波,宋燕輝.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模式轉變初探[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 (04):51-53.9F51C2F0-FFBA-4D71-8CCA-91F688F0E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