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和兩萬人共同競爭一個崗位嗎?近日,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公告顯示,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共有212.3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但此次國考共計招錄3.12萬人,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68:1,創下歷史新高,遠超2020年同期報名人數。其中,西藏自治區郵政管理局阿里地區郵政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一職,競爭比為20813:1,可謂是“兩萬里挑一”。
木木是某211大學金融學大四的學生,她原本準備出國進一步深造,已聯系留學中介作好了規劃,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如今,一年半過去了,疫情沒有緩解的跡象,她決定把出國留學的選擇后置,將她的第一目標改為考公。
“我不喜歡自己的本專業,但跨考考研也太難了,加上國內研究生要讀三年,有點兒久,目前感覺考公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木木說。考研難加上國內讀研時間久,是木木選擇考公的最主要的現實原因。她選擇報考崗位是外交部,對于這個選擇,她抱有自己的一份情懷。
外交官在外交輿論場上的唇槍舌戰給木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的氣場讓她嘆服。看到她在新聞發布會上淡定自如的神情,聽到她在發布會上金句頻出,木木愈發崇敬她。木木也渴望成為“外交女團”的一員,在國際的舞臺上為中國發聲。同時,她報考崗位的工作內容也讓她很感興趣。工作內容包括起草相關文件和發言稿,還有一些磋商的工作,這份工作很合她的心意。相比于金融的一些建模、審計推算,這種文字撰寫、口語表達工作一直是木木想要從事的,所以在看到這個崗位的時候,她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報名了。
“外交部的崗位競爭很大,但是是我喜歡的工作,我會努力的!選調生也是我的第二選擇,如果還不行就只能出國啦,一直讀書下去,總會有好工作的!”
考公不是退路,備考也是學習
白永是一所重點本科院校檔案學專業的大四學生。進入畢業季,看到身邊的同學相繼步入人生的下一階段,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成功保研,白永強烈地感受“沒有學念,沒有班上”的痛苦。基于這個直觀的感受,他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了兩條路——考研和考公。
考公對于他來說,并不是退路,而是一個嘗試機會。白永不是一個善于競爭的人,他更偏向于做好自己的本分,或者更愿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的綜合排名連續三年位列本專業的第一,但是卻因為沒有積極參與一些保研加分的競賽或者活動,而錯過了保研機會。在他看來,這些保研的加分項對于自己沒有太多的幫助,所以能否保研也就順其自然了。
他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經商或者外出打拼。“五險一金”“固定假期”“醫保”,這些公務員的優待,他能夠流暢地一一羅列。字里行間、一言一語,他對于穩定工作的向往溢于言表。“宇宙的盡頭是編制。”談及考公,這是他最常提到的一句話,他認為,“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與多數專業不一樣,檔案學專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其次是考研,再者才是一些體制外的企業。如今開設這個專業的本科院校全國僅有30多所,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生數量是相對較少的。同時,幾乎每一個層級的機關單位都會招錄與檔案學相關的崗位,并且錄用的人必須是專業對口的。所以,作為本專業的學生,白永認為,在公務員考試中面對的競爭壓力,相對來說會比較小。相反,他更加注重備考的學習過程。
白永國考的目標是北京市外交部的檔案館,報錄比大概是182:2。報錄比是衡量競爭激烈程度的標準,但是在定目標時,他并沒有過多考量報錄比,只是認為,“這個崗位是本科生能報的,不需要研究生學歷和基層工作經歷的,最好的一個崗位了”。
面對考公,白永更多的是嘗試與學習。他覺得,“應該去把握這樣的機會,去考一考,試一試。最后即使什么都沒有考上,也不會后悔。畢竟努力過了”。
理想很簡單,國考先練手
三年前,陳翊參加了碩士研究生考試,考后認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陳翊希望爭取一個就業機會,考慮到自己不愿意冒險的性格,就報名參加了省考。最終,他考進了一所985院校的考古學專業;但是,公務員考試以失敗告終。
三年后,陳翊即將完成研究生學業。對于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他確定了三個方向:考公、考事業單位,以及參加大學老師的招聘。對于即將到來的國考,他也報名了,報考的崗位是稅務局。“一個人在畢業季會考很多的試,國考只是用來練練手。后面的省考、事業單位考試,還有一些大學招聘,考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在這次國考招錄中,碩博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明顯上升,比2020年增加233個職位、705人。再次考公,陳翊認為研究生考公具有三方面的競爭優勢:“第一個就是專業,學歷可以彌補一些專業上(不匹配)的問題;第二個是競爭的人數相對少一點,但也許不意味著競爭程度變小;第三個是以后的晉升或者是行政等級會相對高一點兒。”
陳翊的理想很簡單,就是過上普通平淡的生活,“有自己的個人時間,有可以交心的朋友,然后快樂地生活,擁有健康的身體”。至于本專業考古,陳翊很少提到。令陳翊略感矛盾的是,參加競爭殘酷的公務員考試是他觸及理想的第一步。他聽說,西藏阿里地區郵政管理局的一個職位,報錄比達到了20813:1,競爭的殘酷性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談及自己的理想與考公的關系,陳翊認為:“考公只是為了謀生,還有用來接近理想的一個過程而已。人的理想不是用來現在實現的,而是用來當下寄托生命的,也許很久很久之后,才能夠得著理想的影子。”
當上公務員,寫材料最“頭禿”
2020年五六月份,種種原因讓郭穗決定放棄考研,但是未來要從事什么工作呢?她的內心沒有答案。既然很多人都覺得考公是個不錯的選擇——旱澇保收,工作輕松——那就試試吧。
考公之前,郭穗在網上看到不少考公“上岸”的人的帖子,“又要考試了”“周末又要加班了”“想逃離辦公室”……諸如此類的話不在少數,但是受到大多數人的“公務員是鐵飯碗”的言論的影響,她沒有動搖考公的決心。
備戰了將近半年,郭穗2021年順利“上岸”,崗位是老家稅務局的會計。7月份,郭穗就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盡管從網上看到的公務員的日常工作和自己親身體會還是有差距,但有了心理預期,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溝壑沒有給郭穗帶來很強的沖擊,她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
會計的工作量不小,一整天的工作時間被各種瑣碎的事情分割。財務問題出不得錯,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要做各種奇奇怪怪的表,要向其他單位的人請教問題,郭穗開玩笑說“社恐都要被治好了”。
也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公務員就是坐在辦公室里寫寫材料、喝喝茶。且不說“寫材料”只是公務員各種工作的一種,在郭穗看來,它是所有工作中最令人“頭禿”的存在,寫材料很難,寫完之后要修改到領導滿意更難。
體制內的環境絕非“躺平”二字可以形容。 “公務員也是一份工作”,郭穗說,體制內和體制外是差不多的,日常工作中,完不成的工作經常要加班加點完成,“業務部門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一點”,工作相關的考試也很多,如果考不過,在單位是很“丟臉”的。
(摘自《南都周刊》唐卓雅)1C6757A9-D062-4453-9ED0-800517C0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