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劉中美 李琳琳
摘? 要:目的? 對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護理保健指導展開系統分析。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治療的90例營養不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術后以常規保健措施治療,觀察組以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研究兩組患兒的家屬滿意度、不良飲食糾正率、并發癥發生率、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以及家屬心理狀態。結果?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與家屬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更低,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飲食糾正率更高,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營養不良患兒予以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可在提升家屬滿意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減少并發癥,改善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以及家屬心理狀態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研究與借鑒。
關鍵詞:小兒營養不良;保健方法;護理保健指導
中圖分類號:R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8-0-03
營養不良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多發生于嬰幼兒階段。該階段幼兒發育速度相對較快,因為各種因素誘發營養攝入不足、身體消耗過多等情況,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能夠全面地滿足機體正常消耗,導致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狀況,對該階段幼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1]。臨床研究顯示,對于營養不良的患兒以常規治療措施進行治療,但患兒營養不良現象改善不理想[2]。若在基礎治療的情況下聯合護理保健服務,可進一步改善患兒的營養不良情況,促使患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此次研究就以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治療的90例營養不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不同護理保健治療方案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治療的90例營養不良患兒展開對照研究,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5例。
觀察組患兒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1~3歲,平均年齡(1.62±0.42)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4.02±0.27)個月。
對照組患兒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3.48±0.78)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3.98±0.26)個月。
兩組一般資料(性別與患病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開展以下研究。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過臨床檢查確診患兒均符合《兒科學》第3版中輕度營養不良的診斷標準[3];②具有明顯挑食與進食量不足等現象。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患兒;②合并智力發育不全患兒;③合并先天性發育遲緩患兒;④合并藥物過敏患兒。
1.3?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保健措施治療,進一步改進患兒的飲食習慣,有效提升患兒的營養物攝入量,必須時可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指導患兒家屬正確使用胃動力藥,及時地糾正患兒體內的電解質異常,保證在正常食物攝入量的基礎上增加蛋白質、礦物質攝入量,要求食物的品種、質量優,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
觀察組以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①皮膚保健護理:患兒營養不良會引起皮下脂肪薄,嚴重時會導致患兒的皮下組織缺失,引起皮膚干燥,長時間擠壓皮膚容易出現壓力性損傷甚至是感染。護士需要指導患兒家屬經常對其翻身、擦身,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若有異常可及時予以合理的措施進行治療。營養不良的患兒會發生眼角膜干燥的情況,選擇消炎軟膏及時涂抹患兒的眼角膜。②口腔保健:營養不良患兒易出現口腔干,易誘發口腔潰瘍,使用局部涂藥的方法治療患兒口腔創面。③臨床保健指導:依據患兒的具體病情主動向患兒家屬講解造成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后果,進一步提高患兒家屬的小兒營養不良健康知識儲備。長期營養不良會使患兒抵抗力與免疫力降低,引發各種并發癥。控制患兒飲食時需要依據患兒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做好針對患兒家屬的飲食指導, 使患兒家屬能夠認識到飲食對恢復患兒營養狀態的重要性,1歲以上的患兒可根據病情及時補充豆類等具有高蛋白質、營養豐富的食物,鼓勵患兒食用蔬菜。另外,由于患兒消化功能差,用藥易產生各種不良反應,根據病情合理使用藥物劑量,做好用藥指導,減少腸胃刺激,提高治療效果,用藥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需要立即予以相關措施進行對癥處理。④口腔保健:患兒的口腔內部容易發生其他的病證,如口角炎、口腔潰瘍、齒齦出血,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給患兒涂抹藥物,保證口腔創面能夠及時自我修護。⑤皮膚保健:患兒皮膚松弛即為營養不良表現,干燥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皮下脂肪薄、皮下組織消失,若皮膚長時間受擠壓和觸碰易發生感染以及壓力性損傷。因此,護士需要積極有效地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做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保證每天數次擦身及翻身,同時,仔細觀察病情發展、變化情況。⑥眼部保健:小兒營養不良會有眼角膜干燥的癥狀。護士可選用消炎軟膏進行擦拭、涂抹。同時,護士可指導年齡稍大的患兒做眼保健操,1次/d。指導家屬學會眼保健操,輔助患兒回家每天練習,保護眼睛。
1.4? 觀察指標
①家屬滿意度:向患兒家屬發放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共100份,信效度良好,當場回收。非常滿意為≥90分,基本滿意為80~90分,不滿意為<8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
②不良飲食糾正率、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主要包含口角炎、眼角膜干燥以及皮膚疾病等。并發癥發生率=(口角炎+
眼角膜干燥+皮膚疾病)例數/總例數×100%[5];不良飲食糾正率=不良飲食糾正例數/總例數×100%。
③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借助血常規分析儀檢測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監測相關數值。
④家屬心理狀態: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進行評估,臨界值為5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越嚴重;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兒家屬的抑郁情緒進行評估,臨界值為53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兒家屬的抑郁情緒越嚴重。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 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飲食糾正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不良飲食糾正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改善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家屬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兒家屬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患兒家屬心理狀態改善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引發營養不良癥狀的原因主要包括喂養不當、疾病影響、早產、多胎、生理功能低等。喂養不當會造成小兒偏食、營養攝入不足,影響消化吸收功能,使患兒易發生慢性腹瀉疾病、肝病等,進一步導致營養成分不斷地缺失。傳統臨床營養指導模式均具有明顯的機械性、被動性等特點,雖可改善患兒的營養情況,但是存在預后效果不理想等問題[6]。研究表明,針對患兒治療過程予以保健指導可最大程度改善營養狀況,有效提升患兒的健康行為[7-9]。兒童時期作為人體各項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兒童身體發育受到影響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增加疾病患病幾率。營養物質是人體生理和智力發育的主要物質基礎,特別是在兒童時期發生營養攝入不足,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正常發育[10-11]。兒童發生營養不良發生率高于成人,主要因為兒童心智尚未成熟,日常生活中自控能力差,對營養攝入無概念,易形成不良飲食習慣,出現營養攝入不均衡的現象,進而造成營養不良。其次,患兒家屬喂養方式、營養搭配不合理也會造成兒童營養不良情況的發生。因此,在兒童發生營養不良時需要針對實際情況開展健康保健指導,保證營養攝入均衡[12-13]。
本研究數據顯示: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觀察組不良飲食糾正率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改善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患兒家屬心理狀態改善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具體原因:臨床保健指導主要是依據患兒營養不良情況開展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護理方案,使用上述方法能夠指導患兒家屬正確照顧患兒,進一步了解疾病知識,有效掌握具體的保健措施,同時積極實施皮膚保健護理、口腔保健等護理措施改善不良癥狀,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發育[14-15]。通過開展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進一步促進患兒康復,有效改正影響治療效果的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在開展健康保健護理期間有必要對患兒家屬進行指導,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重點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合理搭配營養飲食,更好地喂養患兒,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兒營養不良率[16-17]。劉小花的文獻研究數據結果與本研究數據結果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充分驗證了營養不良患兒予以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措施具有顯著的優勢[18]。
綜上所述,營養不良患兒予以綜合保健措施與護理保健指導可在提升家屬滿意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減少并發癥,改善血紅蛋白監測值、血清白蛋白監測值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研究與借鑒。
參考文獻
[1]常興.自制膳食營養處方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復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5):109-113.
[2]朱雪梅,李新雨,戚瑞亭,等.知信行理論在學齡前兒童眼保健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與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11):15-18.
[3]桂永浩,薛辛東.兒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3.
[4]田孟先.兒童保健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和護理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S2):189-191.
[5]胡建兒,湯媛,周霞.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對小兒營養不良的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8,25(8):79-80.
[6]喬秀蕓,徐雁,王君霞.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5):358-362.
[7]王軍,徐艷華.浙江省托幼機構2006-2017年兒童衛生保健及衛生保健人員構成情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8):104-107.
[8]張艷香.優化兒童保健服務系統護理干預對兒童健康體檢率,系統管理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176-178.
[9]馬梅,慶波.7歲以下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分析[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10):133-134.
[10]高文娟.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效果分析[J].包頭醫學,2021,45(3):49-51.
[11]李艷杰.小兒營養不良保健指導方法對兒童睡眠質量及營養情況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6):1028-1029.
[12]李冬梅.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相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1):127-128.
[13]寇永妹.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56):100-101.
[14]劉淑文.探討小兒營養不良的保健方法與保健指導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4):40.
[15]顏麗麗,宮美玉.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在小兒營養不良指導中的應用[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10):119-121.
[16].李艷杰.小兒營養不良保健指導方法對兒童睡眠質量及營養情況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6):1028-1029.
[17]劉小花.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29):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