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斌


摘? 要:目的? 探討并分析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濟南市中醫醫院兒科門診進行治療護理的患兒120例,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行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試驗組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可提高護理人員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理,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管理;門診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8-0063-04
護理工作作為醫院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之一,其質量與患者的安全密切相關,進行護理管理是醫院減少醫療事故與法律糾紛的重要手段之一[1]。近年來,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提升以及《患者安全目標》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患者的安全、護理不良事故的發生率、患者的安全措施成為研究熱點內容[2]。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人員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對護理過程中現存和潛在的護理風險提前進行識別、評估和處理,從而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得以有效減少或消除的過程,是減少或避免患者及醫院因護理風險事件產生經濟損失和法律訴訟的科學管理方法[3-4]。基于此,為保障患者安全目標的實現,本文在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以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目標,保證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整體就診滿意度。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濟南市中醫醫院兒科門診進行治療護理的患兒12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行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對照組中,男患兒33例,女患兒27例;年齡7個月~8歲,平均年齡(4.41±1.05)歲;疾病類型包括:運動系統2例,神經系統5例,內分泌系統7例,循環系統8例,呼吸系統20例,消化系統9例,泌尿系統8例,生殖系統1例。試驗組中,男患兒32例,女患兒28例;年齡8個月~9歲,平均年齡(4.16±1.25)歲;疾病類型包括:運動系統3例,神經系統6例,內分泌系統6例,循環系統7例,呼吸系統22例,消化系統10例,泌尿系統5例,生殖系統1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試驗組患兒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南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兒生命體征穩定;②患兒非緊急治療疾病;③無嚴重的臟器損傷;④精神正常,意識清晰;⑤至少有一名家屬陪同治療。
排除標準:①患兒為急危重癥,需立即送往急診科進行搶救;②意識不清或精神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內容包括:①對門診環境進行整理,保持門診就診環境清潔,定期進行消毒,每日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將門診室溫控制在18~22℃,濕度保持在50%~60%,定期對門診進行空氣培養。②門診開診前對每日使用的物品、儀器進行消毒、清點、檢查。③對來就診的患兒及家屬進行熱情的接待,為患者解答問題,告知其就診流程,盡量滿足患兒及家屬的合理要求。④在就診過程中做好患兒的預檢分診工作,維持排隊、就診秩序,保持安靜、舒適的就診環境,對有特殊情況需要優先就診的患兒給予優先就診。⑤對患兒突發緊急情況進行及時處理,必要時送往急診進行救治。⑥按門診規章制度每日進行急救物品清點,在急救物品使用后及時補充。
試驗組行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內容包括:①建立監察體系。由護理部與各科室護士長共同建立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小組,由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小組定期對門診護理風險進行排查,兒科門診護理人員在崗期間也要參與科室護理風險的排查工作,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管理。②風險識別。由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小組對本研究前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將兒科門診常見不良事件進行匯總,患兒及家屬本身風險點包括墜床、跌倒、誤吸、燙傷、醫囑執行錯誤;護理人員風險點包括違反無菌原則、手衛生執行不到位、未按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導管脫落、交班問題、給藥錯誤、藥物劑量計算錯誤、搶救藥物補充不及時和儀器物品丟失等。對整理匯總的常見不良事件進行歸類并分析其原因,進行討論、研究,制訂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將其整理成冊,在兒科門診中及時進行實施。③系統培訓。系統地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幫助護理人員增強法律意識、護理風險意識,并在培訓中對護理人員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做好自身職責方面對護理人員進行授課、教育,做好門診護理風險的相關管理工作。由于新護士在專業技能和時間能力方面還較為薄弱,針對新護士可實行一帶一教學,嚴格執行“三基”“三嚴”的培訓,在帶教過程中強化新護士風險意識[5]。④風險排查。當班護理人員對門診進行排查,定時檢查病房內各種標識、燈光照明、病房設施,檢查病房危險物品,排除病房危險隱患。對門診設施及時維修,如椅子、病床護欄、輪子及剎車等,做好門診地面、走廊的衛生與防滑措施,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對有導管的患兒放置防導管脫落警示牌,對跌倒、墜床、誤吸、燙傷等高危患兒進行警示標識,并對其家屬進行宣教。⑤風險應對。完善有關于患兒安全目標工作落實的相關制度、流程和標準。對門診設施及環境進行評估,對可能發生危險的設施環境進行警示標識,如防跌倒、小心臺階、防墜床、小心地滑、小心破路、防燙傷、防導管脫落、小心觸電、高危藥品、易混淆藥品等安全管理標識,保障患兒安全。護理人員定期進行情景模擬訓練,模擬不良事件的發生及護理人員對其應對,定期開展相關護理知識培訓、案例分析等提高護理人員處理緊急事件、不良事件的能力。⑥監控評價。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小組對風險項目質量進行檢查標準及評價指標的制定。對護理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定期全面檢查并評價其效果。全面總結風險項目管理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包括兒科門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護患矛盾發生率、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質量情況、危險因素排除情況及護理人員危險因素意識、法律意識情況。對現存的問題要進行系統的討論、整改和跟進,達到科學管理,提高護理專業能力、有效預防風險、減少或消除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風險防范質量[6]: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三個方面對兩組的風險防范質量進行評分。總分各100分,分數越高代表風險防范質量越好。
護理滿意度:在患兒出院前向患兒陪護人發放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表發放前向陪護人講解填寫注意事項,并當場填寫、回收調查表。護理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問卷分數>80分為護理滿意,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不良事件發生率:統計患兒在本研究期間發生墜床、跌倒、誤吸、燙傷等不良事件例數。不良事件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風險防范質量比較
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試驗組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理安全是可以反映醫院綜合水平的綜合指標[7]。患者就醫安全是否得到保障、患者就診滿意度是衡量醫院質量的金標準[2]。兒科在醫院所有科室中具有特殊性,兒科患者大多數為幼兒,具有年齡小、病情種類多、疾病發病急、疾病進展快的特點。同時,患兒由于語言溝通能力較弱,無法與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與表達,使兒科護理工作更為困難[8-9]。現在大部分家庭都為“四二一”或“四二二”結構,子女成為全家人的焦點,兒童家庭對護理人員的要求過高,同時對疾病的恢復期待較高[10]。對此,如何完善醫院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提升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意識及風險管理的能力、加強對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管理者的重視。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通過對風險進行早期防范、應對等方面確定風險管理項目,建立一套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護士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具有規范性和合理性的風險管理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試驗組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可全面提高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加強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理。這與宋曉燕[11]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宋曉燕在研究中將風險防范式護理應用于兒科安全管理中,實施后的護理風險防范能力、家屬滿意度、護理質量高于實施前。其原因可能是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整理匯總的常見不良事件和護士操作行為準則對護理人員工作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能夠規范護理人員操作,保障護理措施的落實,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通過了解護理風險事件常見種類與分布特征,可對手術室整個護理流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安全隱患予以規避和消除[12],并在排查過程中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預見能力與護理風險分布特征。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而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在兒科門診應用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可降低兒科門診不良事件的發生,保障患兒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其主要表現在患兒常見的跌倒、墜床、誤吸、燙傷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護理投訴有效減少,這與蘇碧齊等[13]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可能是與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識別、排查、應對、反思等多個方面科學干預有關。
綜上所述,在兒科門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風險防范式護理可提高護理人員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理,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而使患兒的安全得到保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孫玲,于海心,劉佳,等.風險防范式護理對婦科腫瘤圍手術期患者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12):1909-1912.
[2]SANTOSA K B,KEANE A M,KELLER M,etal.Inpatient Versus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pediatric patients[J].J Surg Res,2020,254:197-205.
[3]張振娟.團隊協作聯合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4):290-293.
[4]BERGOMI P,SCUDELLER L,PINTALDI S,etal.Efficacy of non-pharmacological methods of pain management in children undergoing venipuncture in a pediatric outpatient clinic: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udiovisual distraction and external cold and vibration[J].J Pediatr Nurs,2018,42:e66-e72.
[5]繆紅,董承顏.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兒科門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3):612-614.
[6]徐建英,俞剛,諸紀華.兒科門診輸液護理管理信息系統構建與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9,35(2):134-136.
[7]MICHALOPOULOU G, BRILLER S, KATZER K C, et al. Treatmentcollaboration when the stakes are high: ethnographically studying family-centered care in an outpatient pediatric specialty clinic[J].J Patient Exp,2018,5(2):72-82.
[8]柳娜,李彩霞,徐麗,等.風險防范式護理對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兒護理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4):510-512.
[9]王毅.以PDCA循環管理方式開展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兒科門診護理風險管理工作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2):3757-3760.
[10]孫琳,侯亞環,王晉文.網格化管理聯合流程優化在兒科門診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7):2708-2710.
[11]宋曉燕.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1,16(2):194-196,202.
[12]龐小鋒,許火連.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3):386-388.
[13]蘇碧齊,成艷芙,吳振強.風險防范式護理在泌尿系統結石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