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祝軍 趙曉冬
【摘要】 對2020年全國化妝品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為問題集中產品的靶向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2020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問題通告》進行歸納匯總,將不合格化妝品按類別、產地、不合格項目分類統計。染(燙)發類、面膜類、祛痘/抗粉刺類產品質量問題較多,不合格產品項目較集中,假冒產品占大多數,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這些產品的查處力度,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產品。
【關鍵詞】 2020年;國家藥監局;通告;不合格;化妝品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27
Analysis of National Cosmetics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Results in 2020
LIU Fang,ZHU Jun,ZHAO Xiao-dong
(Shenya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Shenyang 110000,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national cosmetics inspections in 2020 will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targeted supervision of problem-focused products. Summarize the Notice on the Sampling Inspection of National Cosmetics Supervision in 2020 issued by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and classify and count substandard cosmetics by category,place of origin,and substandard items. There are many quality problems in hair dye(perm),facial mask,acne/anti-acne products,substandard products are concentrated,and counterfeit products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se products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rest assured product.
Key words: 2020;NMPA;announcement;unqualified;cosmetics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化妝品的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同時化妝品的安全性也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國家對化妝品的安全監管也在逐漸完善并細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關于2020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問題通告》共有34條,其中7條涉及化妝品企業停產整改,1條涉及停止銷售某企業假冒化妝品,1條涉及撤銷部分承諾制延續特殊用途化妝品行政許可批件,其余25條為不合格產品通告。本文對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的關于2020年不合格及假冒化妝品信息整理歸納,分析問題較集中的幾類化妝品的質量安全風險點,為化妝品的靶向監管提供參考依據。
1 分析方法
對國家藥監局網站“化妝品監管”類目下發布的關于2020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問題結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將不合格化妝品的類別、產地和存在問題進行匯總統計(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2020年全國不合格化妝品總體結果
672批不合格產品中,有664批是國產產品,8批進口產品。標示產地為廣東的不合格產品批數居首,為610批,占不合格產品總數的90.8%。不合格產品中,染(燙)發類產品561批(83.5%),面膜類28批(4.2%),祛痘/抗粉刺類23批(3.4%),防曬類19批(2.8%),護膚類13批(1.9%),其他包括嬰幼兒護膚類、爽身粉類、祛斑/美白類、脫毛類、牙膏類和養發育發類共28批(4.2%)。不合格產品中,經標示生產企業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核實為假冒化妝品的為422批,占比62.8%。
2.2 不合格項問題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染(燙)發類化妝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假冒產品較多,其次是實際檢出的染發劑成分與標簽或批件標識的不符。標簽標識存在的問題較繁雜,其余個別問題存在于理化指標不合格和產品批件過期。
面膜類不合格產品主要是微生物超標,微生物污染主要是菌落總數。祛痘/抗粉刺類不合格產品除13批假冒產品之外,檢出禁用物質賽庚啶較多。防曬類不合格產品主要是假冒產品較多,其次是檢出批件及標簽未標識的防曬劑胡莫柳酯、奧克立林、水楊酸乙基己酯。護膚類不合格產品主要是微生物菌落總數超標。
嬰幼兒護膚類不合格產品共4批,假冒產品1批,微生物(菌落總數)超標2批,檢出禁用物質克霉唑1批。爽身粉類不合格產品共6批,假冒產品2批,檢出禁用物質3批,分別是硼酸和硼酸鹽(1批)和鉛(2批),另外有1批產品標簽標識不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的要求。3批不合格牙膏產品均為微生物(菌落總數)不合格。脫毛類和祛斑/美白類不合格產品均為假冒,分別涉及5批次、8批次。養發育發類不合格產品共2批,1批次為假冒產品,1批次檢出禁用物質米諾地爾。
3 討論與對策
2020年不合格產品中,染(燙)發類產品是不合格批數最多的產品,在這類產品中,違法添加禁用染發劑或超限量使用準用染發劑的情況較少,企業擅自更改配方的問題較為嚴重,檢出成分與批件或標簽標識的成分不符以及標簽不規范問題突出[3],另外,2020年與2019年國家藥監局通告的不合格化妝品相比[4],假冒化妝品比例大幅增長,占比60%以上。這說明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下,正規化妝品企業產品得到有效監督,理化性質不合格等問題比例降低,而假冒類產品尤其是染發類化妝品,生產準入門檻低,不法分子很容易生產銷售,而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銀發階層”人士逐漸增多,染發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再加上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緊張,人們容易引起白發、脫發,有些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中流通,讓消費者難以分辨,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2017年和2018年我國染發市場規模分別為50億元和75億元,2019年我國染發劑市場規模已達到135億元,同比增長80%。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染發劑市場依然達到182億元,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在巨大的經濟效益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染發行業,監管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加強對化妝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加大對生產假冒產品企業的處罰力度[5]。另外還要加強基層監管人員培訓和化妝品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宣貫[6],提高消費者對化妝品的專業認識,建立健全我國化妝品與公眾的安全風險信息交流機制[7],使消費者對劣質化妝品產生免疫力,科學理智選擇化妝品,還要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確保消費者對劣質化妝品的檢舉通道暢通。
面膜類不合格產品中很多宣稱無添加、不含防腐劑,這可能是微生物超標的一大原因,有關部門應對不含防腐劑產品著重檢測微生物指標。祛痘/抗粉刺類不合格產品除假冒產品外,檢出禁用物質問題突出,非法添加藥物對人體傷害較大,監管部門應開展專項監督檢驗,同時消費者也應謹慎使用療效特別快速的產品,降低使用風險。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A].2015.
[2]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通告[EB/OL].(2020-02-21至2021-1-28).http://www.gov.cn/fuwu/bm/yjj/hzpjg.htm#3.
[3] 吳景,劉敏,邢書霞,等.2018-2019年染發類化妝品質量安全狀況分析[J].香料香精化妝品,2021(1):65-68+72.
[4] 馬瑩,邱紅燕,李澤夏瓊,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19年通告不合格化妝品問題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20,22(5):356-360.
[5] 楊澤華,王湘波.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問題分析及監管建議[J].日用化學品科學,2020,43(9):17-21.
[6] 李瑩,矯筱蔓.染發類產品監管現狀及建議[J].品牌與標準化,2021(2):123-126.
[7] 李嵐,孔繁瑤,朱盈,等.我國化妝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機制分析與思考[J].中國藥物警戒,2021,18(8):769-771+775.
【作者簡介】
劉芳,女,1983年出生,學士,研究方向為藥品化妝品質量分析。
祝軍,女,1967年出生,博士,研究方向為食品藥品化妝品檢測實驗室管理。
趙曉冬,男,1979年出生,碩士,研究方向為藥品化妝品質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