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麗 赤峰市紅山區財政局
隨著基層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基層鄉鎮財政資金運行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基層鄉鎮財政投資資金逐年增長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財政資金監管成為目前社會各界日漸關注的熱點。基層鄉鎮財政資金在監督與管理過程中,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其產生的約束效果非常明顯。然而,在對其監管過程中的不足也十分明顯。這要求基層鄉鎮對財政資金的監管要摸清優勢,發揮長處,改進不足。
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在財政管理范疇中具有戰略性地位,財政資金的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是集服務、核算和監督于一體的重要表現。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新時代做好基層財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堅持科學、依法做好財政工作的重要體現。通過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監督,以及在財政資金流動的過程中對各個監管部門工作的不斷改進,將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管理方式由過去的“撥款型”向“全程監管型”進行轉變,這為推進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基層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不斷推進下,財政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通過嚴格細致、切實可行的監管工作制度,使基層財政資金不斷細化并得到高效利用,同時也能夠為未來基層財政資金管理工作樹立正面形象。
在基層財政資金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可控或者不可控因素,由于鄉鎮財政資金使用結構不合理,因而極易產生收支不平衡等情況,有些鄉鎮政府致力于發展當地經濟,想要為當地創造良好的地方環境,所以投入了大量資金,一方面,導致財政資金的過度使用;另一方面,還會出現資金閑置等情況。除此之外,有些基層鄉鎮不能按要求合理使用專項資金,也沒有很好地對財政資金進行管控,就會出現基層財政資金賬務混亂等問題。只有通過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制度,才能極大地減少財政資金結構使用不當的問題,不僅有利于及時發現財政資金使用中的不規范情況,更能針對問題及時糾錯,為基層財政資金發展的障礙斬草除根,以便于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工作和更好的推進財政資金管理,減輕日后基層財政資金的壓力,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從而使基層鄉鎮部門能夠更好維護群眾切實利益。
基層鄉鎮財政的監督與管理是一項嚴肅且嚴謹的工作,同時財政紀律的規范對財政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加強基層財政資金的監管,能夠使鄉鎮財政部門更加明確工作職責,更加確定基層鄉鎮部門的定位。如今,基層鄉鎮財政部門側重于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對基層鄉鎮財政的監管是轉變鄉鎮財政工作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通過對基層鄉鎮財政的監管,有利于強化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有力的打擊違規違紀行為,消除不良腐敗現象,從而讓基層財政回歸到正確的軌道,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為基層人民百姓謀取更多的利益。
近些年,國家為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相繼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并要求基層鄉鎮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好自身職責,著力縮短城鄉發展的差距,致使基層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民生、醫療、教育等領域都有較大財政支出。加強財政監督與管控,使財政資金能夠得到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保障財政資金的科學、有效利用,為當下基層鄉鎮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確保鄉鎮政府有效利用財政資金,加快資金流轉速度,提高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讓財政資金能夠物盡其用,降低資金風險,消除資金浪費、閑置等不良現象。通過有效手段對基層鄉鎮財政進行監管,在當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為鄉鎮穩步發展,更好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為實現鄉鎮近遠期戰略目標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財務制度建設不完善,導致監管措施難以完全落地,這是當前國內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雖然國家對此也先后針對性地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有一定指導作用的文件,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措施的應用和執行方式也進行了具體化的規定,然而在落實方面仍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具體如,其一,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相關規定很多都沒有走出流于層面的桎梏,主要是因為國家雖然在諸多指導意見中都對鄉鎮財政監管的具體方向進行了規定,但是并沒有對如何去執行這些監管工作做出詳細說明,也沒有明確指出監管責任承擔者,導致在各項監管措施的落實方面很難做到全面徹底。其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執行缺乏強有力的保障,主要體現在沒有獨立且權威性的機構對監管執行進行規范,導致有一些鄉鎮領導鉆了制度的空子,忽視財政資金監管制度的規定,私自挪用財政資金,直接損害了國家財產和利益。
財政預算對鄉鎮財政監管具有重要的作用,預算編制的內容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財政監管措施能否有效執行。但是當前國內多數的鄉鎮財政在預算編制中都采用在上一年的基數之上,加上新一年增長數的預算編制方式,這種編制方式雖然能夠對鄉鎮的財政總量進行有效的管控,但是對當前國內所大力提倡并積極推行的零基預算編制的實行卻存在較大的阻礙,很難讓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實現精細化發展,難以正確評估并掌控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導致財政資金監管無法實現全面覆蓋。此外,雖然鄉鎮財政比較重視對預算編制的監管,但是對預算編制監管工作的執行和落實情況的監管卻相對比較松散,使得鄉鎮財政預算難以完全發揮其積極作用,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帶來助力。
監督機制不規范,導致鄉鎮財政資金的運作效率低下,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專項資金的支出缺乏規范性,譬如國家針對“三農”的財政資金支持,隨著每年財政資金項目的不斷增多,所涉及的分管部門和資金機構也變得復雜多樣,在縱橫交錯的涉農部門和機構中,雖然資金有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法規條例管理,但是針對來自不同渠道的資金項目,在實際的安排和管理方面,卻是交由對應的涉農管理部門負責,各個部門鑒于自身職能和管轄范圍的差異,很難形成有效的協調溝通,以至于鄉鎮財政各項目資金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因此加大了監管難度。其二,資金預算、決算流程和辦理手續不規范,鄉鎮財政資金預算監管實踐工作中,監管的重心大多放在預算內容方面,反而對預算和決算的流程及辦理手續并不是很關注,然而財政資金使用時出問題最多的環節卻在預算和決算手續辦理過程中。由于在預算、決算流程和辦理手續上存在監管盲點,以至于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為監管工作的落實帶來負面影響。

財政監管考評機制不全面,直接導致財政資金監管問責執行不徹底,具體情況如下,其一,鄉鎮財政監管的工作雖然具有一定的監察特性,但是對工作的實際效果卻很難做到量化具體,即使財政監管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但是因為考評機制不全面,也很難做到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難以針對性問責,所以監管措施的執行也很難落到實處。其二,鄉鎮財政監管屬于系統性的工作,在整個監管過程中需要各個涉及工作內容的行政部門和機構的配合,且在監管的每一個環節也需要對行政部門各項工作內容及決策作出對應的監管,但是在監管實踐中,監管人員大多數都會忽略對行政決策的合理監管,導致鄉鎮財政在源頭上出現了違規風險,進而為監管措施的執行帶來困難。
基層鄉鎮的財政制度是整個財政資金運營的風向標,要逐步完善鄉鎮基本支出定額管理,建立項目庫管理制度,不斷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嚴格鄉鎮財政支出和會計核算管理,約束相關部門人員的行為,將管理責任細分并落實到每一崗位的具體個人,責任到人,切實增強制度的執行力與實際的效果。完善有關制度措施,健全基層鄉鎮資金構建、驗收、保管、使用、處置等相關管理制度,做到基層鄉鎮財政資金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相統一,使財務制度在有力監管下能夠得到高效執行。同時,也要全面掌握基層鄉鎮財政部門債務的變動情況,可以組織專門的財務工作人員,定期對鄉鎮各部門債務情況進行調查和匯總,記錄存檔并定時更新,在財政監管中不能僅僅只是聚焦于某一方面,而是要學會從全局抓起,讓財務制度發揮實效,同時也要避免財務制度的重疊化,加強各部門的分工協作,使基層財務制度同各部門之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聯系,以實現協同運作。
約束力對于基層財政監管的意義重大,保障財政合理適度是基層鄉鎮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通過建立財政約束機制,設立財政監管約束規則,制定與約束機制相契合的政策,形成基層財政資金的基本規范和基本準則,不斷強化預算約束力,及時報送預算反饋信息,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批復,使每一筆財政資金都用在刀刃上。與此同時,要嚴格貫徹落實科學的預算制度,確立公平公正預算觀,正確使用零基預算,規范預算管理并不斷增加基層鄉鎮公共利益,在完善預算制度建設時要引入先進的管理理論,嚴格遵循相關預算制度標準。除此之外,也可以將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有效結合起來,全程跟蹤評價與監管,讓基層鄉鎮的每一筆資金都能夠發揮其最大效用,讓科學正確的預算制度為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如今,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督方式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基層財政資金的管理,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對監管途徑進行改善。對財政資金監管方式進行改革,打破傳統監管工作中不標準、不規范的資金動向管理方式,杜絕憑經驗行事、監管隨意性過大等不良因素的產生。結合先進的信息化網絡技術,建立健全并規范的財政資金監管機制,對其中的關鍵點詳細列出,整體控制資金運行,對其收支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尤其是重點工序和關鍵節點一定要做到正確透明,一旦發現漏洞,就應該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并采取有效措施。借助對監管方式的優化和創新,逐步規范監督部門的行為準則,設立監督檢查控制點,對基層財政資金的支出以及相關的動向進行全面且準確的記錄,規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讓基層財政資金的使用更加穩定和透明。
在基層財政資金的管理過程中,監督這一項舉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基層財政資金的監管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需要時刻做到對財政資金的約束和管控。但是光有監督還遠遠不夠,不利于長期有效監管。因此,在監督與管理的同時,要重視其激勵性和鼓勵性原則,激發財務部門和監管部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由此提高其主動性和自信心,讓監督與激勵并行。另外,在基層財政資金運行管理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能夠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有利于將相關問題妥善地解決。要使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共同發揮作用,讓基層財政資金監管走得更加長遠,同時其也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重要手段,十分值得借鑒和研究。除此之外,對于基層財政資金的管理,實施分級負責制,堅持“先評審,后撥付;先審計,后結算”的原則,從業務流程的規范上明確職責,使其對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起到關鍵作用。
總之,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的運行程序較為復雜,涉及范圍也很廣泛,周期性較長。所以,財政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必不可少,其在財政資金運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財政資金的使用與流轉的管理過程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今后,在基層財政資金的監管方面,要利用更加明確規范的方式,清除基層財政資金發展過程中的不良因素,并從資金監管聯動機制上,劃分職責、規范流程、貫徹落實、有力執行,從而全面提升財政資金的監管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基層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在眾力推行之下,一定會更快發展,為基層鄉鎮政府的財政工作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