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男,王 頔
(河北省唐山市果桑技術推廣站 064300)
果園生草始于19 世紀中葉美國,20 世紀40 年代由于開溝旋耕割草機問世,在美國得到大面積推廣[1]。我國于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將果園生草作為綠色果品生產技術體系在全國推廣,得到果農的一致認可。生產實踐中水果園生草面積占生草果園總面積95%以上,干果由于采收的特殊性,果園生草栽培管理鮮見報道。
果園生草包含兩種模式: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就是果園里雜草隨物候期自然生長,根據不同果樹的生長特點除去不適宜種類的雜草,除刈割外沒有其他耕作的土壤管理模式。相對于人工生草,自然生草因投資少,管理簡單,省時省工等優點在板栗園中悄然興起,但是這方面的文獻報道少之又少。筆者在唐山市板栗園中開展了3 年自然生草試驗研究,以期為板栗果園雜草管理提供一種更高效、更簡易、更安全的技術模式,助力板栗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北部山區的漢兒莊鎮,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為10.1 ℃,日照時數2 705.9 h,無霜期183 d,年有效積溫4 285.9 ℃,年均降水量754.2 mm。地貌以淺山丘陵為主,土壤由片麻巖風化而來,褐土為主,土層較厚,結構疏松,呈酸性或微酸性,多含礫石,通氣透水性好,富含燕山板栗生長結果所需的有機質和多種礦質營養,所產板栗品質在國內外首屈一指。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板栗園為山地梯田園和平地園,主栽品種為10 年生燕山早豐,株行距3 m×4 m,管理水平較高。雜草為本地自然生長品種。
1.3 試驗方法 自然生草板栗園自2017 年開始自然生草,及時拔除反枝莧、藜、刺兒菜、葎草、菟絲子等惡意競爭性雜草,并在草高度大于60 cm及采收前10 d左右刈割,將刈割下的草覆蓋于果園內;覆蓋園于2017 年6 月麥收后在樹盤內覆蓋20 cm厚的麥秸,此后每年始終保持20 cm 厚度;除草劑園于2017 年開始每年樹下打除草劑;以相鄰清耕園為對照。2019 年8-9 月在各試驗板栗園內隨機抽取10 株板栗樹,采用常規測定方法分別測定樹下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速效氮含量、速效鉀含量、速效磷含量,果園土壤表面溫度、地表水分蒸發量,板栗單粒質量、株產,板栗果實含水量、淀粉含量、總糖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粗纖維含量等指標;試驗調查數據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1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園土壤肥力的影響由表1 可以看出,板栗園連續3 年自然生草后,園內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達到151.36 mg/kg,比清耕園增加了28.0%,秸稈覆蓋園為139.21 mg/kg,增加17.7%,采用除草劑處理的果園土壤速效氮含量則明顯下降,比對照減少30.55%;速效磷含量變化趨勢有所不同,自然生草板栗園顯著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達到65.67 mg/kg,比清耕園增加了48.74%,秸稈覆蓋園中速效磷含量下降,比清耕園減少15.56%,除草劑園中速效磷含量最低,僅29.31 mg/kg,比清耕園減少33.61%;速效鉀含量呈類似趨勢,自然生草板栗園中達到116.54 mg/kg,比清耕園增加26.17%,秸稈覆蓋園為105.48 mg/kg,增加14.19%,除草劑園減少16.78%。由此可以得出:板栗園自然生草管理顯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培肥地力作用顯著,效果優于秸稈覆蓋,而果園內打除草劑則顯著減少土壤中養分含量,致使土壤愈發貧瘠。
表1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mg/kg)
2.2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園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如表2 所示,板栗園連續3 年自然生草后土壤含水量提高,孔隙度增大,有機質含量升高,分別比清耕園增加15.35%、10.11%和64.71%;容重降低,比清耕園下降7.53%。秸稈覆蓋園改善效果不明顯。除草劑處理則降低了板栗園中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機質含量,增加了土壤容重,進一步惡化了板栗園土壤物理性狀。板栗園自然生草后,土壤表面有草覆蓋,相比清耕的裸露地面,土壤中可以保存更多的水分,孔隙度也同步增大,刈割的草覆蓋土壤,變成肥料提供天然養分,顯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有效解決了板栗園土壤板結、干旱、養分含量下降等問題。
表2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2.3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園土壤溫度及地表水分蒸發的影響 如表3 所示,夏季溫度最高時,板栗園自然生草的土壤溫度為32.5 ℃,清耕園為48.9 ℃,比清耕園降低了33.66%;板栗園自然生草的地表水分蒸發量為23.61%,比清耕園的38.08%降低了38%,具有顯著性差異。秸稈覆蓋園與清耕園相比,土壤溫度低,地表水分蒸發量小。除草劑園中土壤溫度升高,水分蒸發量加大。在近年來夏季高溫少雨的唐山市板栗產區,果園自然生草,可有效降低板栗園內的土壤溫度,保留更多水分,緩解旱情,改善果園小氣候。
表3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土壤溫度和地表水分蒸發量的影響
2.4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單粒質量和產量的影響 由表4 可以看出,板栗園自然生草后單粒質量由8.6 g 增重到9.5 g,增幅10.47%,打除草劑園的板栗單粒質量則下降為7.9 g,降幅為8.14%。板栗產量也呈類似趨勢,自然生草板栗園單株板栗產量由5.5 kg提高到6.9 kg,增幅為25.45%,打除草劑果園下降為4.2 kg,降幅為23.64%。秸稈覆蓋園也增加了板栗的單粒質量和產量,與清耕園相比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自然生草可提高燕山板栗單粒質量和產量,為栗農增收提供堅實保障。
表4 不同土壤管理對板栗單粒質量和產量的影響
2.5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品質的影響 如表5所示,4 種土壤管理模式含水量差異不大;自然生草園板栗的淀粉、總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均比清耕園顯著增加,其中,蛋白質含量增加13.49%,總糖含量增加7.41%,淀粉增加4.24%,脂肪增加3.01%,而粗纖維含量降低4.94%,使板栗口感細膩軟糯,品質和營養提高;秸稈覆蓋園中板栗各項指標變化不如自然生草園明顯;打除草劑園板栗的淀粉、總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均呈下降趨勢,淀粉和脂肪含量下降最為明顯,為清耕園板栗的96.23%和94.58%,粗纖維則增加了4.32%,降低了板栗口感和營養品質。由此得出,板栗園采用自然生草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板栗品質和口感。
表5 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板栗品質的影響
果園生草是目前果品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果園土壤管理技術[2]。大量的文獻及試驗研究證明果園生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質,調節果園生態環境,多年生草能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3-6]。
本研究結果表明,板栗園自然生草能疏松園內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提高肥力,減少水分蒸發,保護墑情,提高抗旱能力,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果園氣候,板栗品質和口感同步提升,栗農經濟效益增加。自然生草是適宜板栗園土壤管理的新模式,具有管理省工、投資小、收益高的突出優點,不使用除草劑,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農藥殘留,符合有機食品的生產方案,保證燕山板栗的食用安全,為板栗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下一步,將加大自然生草在板栗、核桃等干果樹種上的應用研究,以期為干果類果品的土壤管理模式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