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潔
(臨沂東山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17)
手術室在醫院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包含各類新式治療設備及工具,能夠幫助醫生在無菌的環境下對患者實施治療[1]。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因疾病影響會出現大量負面情緒,對醫生的配合度降低,增加治療難度[2],而且術中醫生需要一邊進行手術,一邊監測患者情況,無形中增加了醫生負擔[3]。針對此類情況,醫院在前些年推出了手術室護理模式,讓專業的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服務,并維護手術室環境以及手術過程[4]。隨著醫療水平逐年提高,人們對手術室護理的要求水平越來越高,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也越來越多,對患者的疾病恢復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將手術室護理進行改善和升級,推出精準護理[5]。精準護理可以全方位地幫助患者實施高質量護理服務,有效降低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痛程度,抑制負面情緒產生,輔助醫生進行治療,經過使用,已經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6]。
審批通過醫院委員會一致同意后,挑選出60例2019年1月到2021年9月期間在本院手術室進行相關治療的患者,使用分別抽樣法進行平均分組,將主要使用精準護理模式的30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將主要選擇正常護理模式的30例患者設定為參照組,實驗組:女為2例,男為28例,主要分布年齡段為23-57(40.51±7.11)歲。參照組:女為23例,男為7例,主要分布年齡段為21-60(62.56±7.27)歲,將患者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P>0.05),入選標準為:①患者經過診斷,確認需要在手術室內進行治療。②接受研究的患者有較為完整的臨床資料。③符合治療指標,并在本院接受相關治療。④研究獲得患者家屬同意。排除標準為:溝通及精神能力有一定障礙。
1.2.1參照組
參照組接受正常護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醫護人員在是手術過程中配合醫生操作,并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
1.2.2實驗組
實驗組接受精準護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①術前護理?;颊呷朐汉?,手術室內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記錄患者基本資料,包括:患病原因、背景資料、過敏史、主要項目檢查報告等,根據患者所要實施的手術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做好相應術前準備。將醫院基本資料向患者介紹,讓其進行初步了解,緩解緊張情緒,并告知相應的手術流程,因為部分患者接受能力較差,加上自身醫學知識匱乏,很容易對治療產生恐懼心理,因此醫護人員需要盡量耐心地幫助患者了解流程及相關疾病知識,作好心理建設,增加其治療配合度。②術中護理。手術日期當天,提前對手術內相關物品、儀器、設備等進行篩查,確保所有物品均能夠正常使用,且儲量充足。調整手術環境,盡量將室內溫度調節成患者感覺適宜的程度,并確保室內無菌,避免出現感染、出血等情況。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嚴格核對患者信息,如有特殊情況的患者,第一時間上報醫生作出處理。手術前需要進行麻醉,醫護人員需要幫助患者調整體位,耐心引導患者配合麻醉工作,并與其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消除其負面情緒。針對手術中意識較為清醒的患者,需要在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還要實時關注患者自身感受,如有特殊情況,及時作出處理。手術結束后,檢查患者自身狀況,并將手術結果予以告知。③術后護理?;颊咄瓿墒中g回到病房后,醫護人員需要對其展開回訪,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對護理服務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改善,并鼓勵患者術后積極配合康復治療,爭取早日康復。④對醫生的護理。針對手術室內的醫生,醫護人員需要在術前與其溝通,了解術中所需物品,及時進行補充,并按照流程,嚴格檢查手術室環境。手術中,按照醫生要求,輔助患者調整體位,并熟練配合不同醫生的手術治療。⑤對麻醉師的護理。麻醉師在手術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手術中會產生劇烈疼痛,不僅會引發患者負面情緒產生,還會出現休克等癥狀,因此醫護人員需要主動配合麻醉師順利開展工作,為后續治療降低難度。麻醉前,仔細檢查所要用到的麻醉工具及用法用量,并核對患者個人信息,避免出現失誤,麻醉中,需要根據麻醉師要求,輔助患者調整體位,如果過程中出現異常,則需要立即終止麻醉。若患者執行全身麻醉,則在患者剛蘇醒時,需要協助麻醉師束縛患者,避免出現墜床等情況,等到患者意識完全清晰后,方可送入病房。
①檢查兩組患者在手術室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將結果進行比對。②觀察護理過程中患者的負面情緒的變化情況,從抑郁和焦慮兩個方面將結果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健康分界值為50分,分數越低證明患者負面情緒減輕越明顯。③分析患者對兩種護理模式的各項護理指標評估,分為基礎護理、人文服務、安全護理以及手術護理四個方面,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證明護理質量越好。④計算患者對兩種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分為三個方面進行表示:不滿意代表該護理模式沒有起到作用,滿意代表該護理模式作用較明顯,非常滿意代表該護理模式作用顯著?;颊咄瓿芍委熀螅執顚?。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發應,其中實驗組只出現1例墜床患者,其余患者均未發生不良發應;參照組均出現不同人數的不良發應,經過對比可得,實驗組患者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具有一定安全性,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表1 分析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護理后,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變化均可以會恢復到健康標準,其中實驗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下降程度更大,參照組患者與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經過對比可得,實驗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負面情緒的產生,提高治療配合度,與參照患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表2 分析負面情緒變化
兩種護理模式經過多方面的護理指標評估后,結果表明都能對患者起到一定作用,其中實驗組所使用的護理模式在各項護理指標中均取得較高評分,與參照組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表3 分析各項護理指標評估
實驗組患者對其所采用的護理模式普遍表示青睞,總滿意人數能夠達到30例,無不滿意患者;參照組部分患者對其所采用的護理模式表示能接受,仍存在8例患者表示不滿意,經過對比可得,差異較為明顯(p<0.05)。

表4 分析滿意程度
隨著社會變化,越來越多人將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到發展自身經濟方面,忽略了對自我健康的保護,從而導致許多新式疾病由此產生,加上很多人長時間維持著不良生活習慣和顛倒的生活作息,其體內免息系統功能逐漸紊亂,無法形成有效保護,致使越來越多人更容易患病[7]。患病后,由于許多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來進行病情控制,手術治療對環境要求較高,空氣中一些病菌很容易對手術創口產生感染,因此需要在專業的手術室進行治療[8]。傳統的手術室護理只能進行基礎護理,對于一些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作用甚微,這些患者需要進行大型手術,手術風險增加,無法有效應對過程中產生的不良狀況,而且也不利于術后恢復[9]。精準護理模式的加入,一方面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讓患者可以直面疾病,增加其治療信心;另一方面分擔了手術室內其他醫生的壓力,提高了手術安全性[10]。
研究中發現,實驗組患者有效降低了不良發應的發生風險(p<0.05),其負面情緒能夠得到一定改(p<0.05),所采取的精準護理在護理指標評估中取得較高評分(p<0.05),實驗組所有患者對精準護理模式均表示青睞,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綜上所述,精準護理模式在多方面補足了傳統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缺陷,幫助患者實現早日康復,提高了手術室內工作效率,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