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醉

這名美國男子(右)成為全球首位植入豬心的人

豬心臟移植手術
2022年1月初,大洋彼岸傳來消息,美國一位57歲的心臟病晚期患者經過長達7個多小時的手術,成功移植了一顆轉基因豬的心臟。哎呀!這不是妥妥地被整成“人面獸心”了嗎?其實,這種手術在學術上被稱為“異種器官移植”,是一門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學問……
異種器官移植,是指利用手術的方法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這聽起來似乎比較深奧和復雜,咱們簡單點說,大致就是通過手術把豬的腎臟移植到狗身上,或者是把兔子的耳朵移植到羊頭上……只不過,這次的手術比較特別,醫生成功地把豬的心臟移植到了人類的體內。
那么,問題也就來了,為什么是豬?大家可都知道,靈長類的猴子跟人類應該是更為接近嘛,為什么偏偏把“二師兄”的心臟移植給人類呢?
選擇異種器官移植的供體動物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首先,你得找到一種大小和人體差不多的動物。前面提到的猴子,用于實驗的一般都是獼猴,身高只有幾十厘米,體重也不過幾千克,大致相當于幾個月的人類嬰兒。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猴子的心臟太小了,根本不能用。
另外,異種器官移植的供體動物各種生理指標也得和人類大致相當才行。比如說實驗用的小白鼠,其心跳每分鐘可達400~500次,而一個成年人的正常心跳每分鐘只有60~100次,僅從這一點看,小白鼠的心臟顯然也不適合移植給人類。
在中國,人類馴化豬的時間大約在1萬年前。可以說,現在的豬基本上已經完全適應了被人類圈養的生活,包括人類吃剩下的各種食物,豬都可以吃。因此,豬的代謝也和人類非常接近。再加上豬的生理指標也跟人類大致上相當,所以選擇豬的器官給人移植是科學家經過很多研究后才確定的。
實際上,選擇豬還因為豬的價格相對低廉。就繁殖來說,豬一胎就能生下一窩小豬崽,少則好幾只,多則十來只。而實驗用的靈長類猴子,一般來說一胎只生一只。所以,使用豬的器官來進行移植,要比猴子來得容易,并且不那么費錢。
實際上,在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路上,“二師兄”可謂勞苦功高。它們的皮膚、角膜等,早就在為人類治療創傷和疾病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比如,我們現在治療人體燙傷,就已經開始使用豬皮來對創面進行覆蓋,并改善其愈合質量。
將豬的心臟移植到人體內,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并且需要很多學科配合的過程,因為科學家要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
我們知道,即便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器官移植,都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比如,腎移植的患者就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防止發生排斥反應。那么,將豬的器官移植給人,肯定會發生更為強烈的免疫排斥反應。因此,在異種器官移植之前,科學家需要對供體豬進行基因改造。從新聞報道中,我們得知科學家對豬的4個基因進行了滅活或是直接敲除。雖然新聞報道并沒有透露具體是哪些基因,但一般來說,首先就應敲掉會導致發生異種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應的基因。另外,一些免疫類的基因也一定會被處理。
同時,為了保證豬心臟移植到人體內之后能夠發揮正常作用,科學家還需要提前對豬心臟進行人源化處理。
人源化又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基因操作手段,讓豬攜帶有人的功能性基因的一種現象,以達到盡可能地弱化豬心臟移植到人體后可能產生的抗原性。人源化的過程不但非常復雜,并且難度極大,這可能也是在異種器官移植中最難的技術問題。
當然,最后還需要醫生精湛的技術才能保證豬心臟成功移植到人的體內,并且還要保證被移植病人的存活。如果被移植的病人死亡或者說術后存活率太低,這臺異種器官移植手術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移植手術前,豬心臟儲存在特殊設備中
實際上,異種器官移植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醫學上的問題、免疫排斥的問題、手術操作的問題、術后護理的問題以及倫理學上的問題。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千方百計地研究并實施異種器官移植呢?
先來了解一組數據,我國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在150萬左右,而每年順利完成器官移植的病例也不過1萬多。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可供移植的人的器官太少了。而移植動物的器官,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獲得供體,對于器官緊缺的情況也能夠有所幫助。
除了移植動物器官,我們還有哪些辦法可以獲得人類需要的器官呢?理論上來說,3D打印技術、干細胞技術都能獲得一個外觀跟人體器官一模一樣的器官。但是,如何讓這個器官獲得生物活性還是我們目前無法逾越的一個障礙。相對比較成熟的克隆技術,在現在來說也無法培養出一個單獨的器官。而直接克隆出一個胚胎,到發育成形階段再提取器官,這又是法律不允許的。
綜上所述,異種器官移植在現階段還是很有優勢的,雖然病人的存活時間尚難以判斷,但確實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一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