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現如今為緩解能源危機做出的重要決定。然而,研發成本高、融資壓力大等問題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首要解決的問題。為促其發展,政府需要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雖然政府補貼可以減少企業的研發成本,緩解其融資壓力,進而達到提升盈利能力、財務績效的目標,但是仍然面臨著部分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對政府補貼對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展開剖析,得到的結果為政府補貼對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
關鍵詞:政府補貼;研發投入;財務績效;新能源汽車
一、緒論
1.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逐漸受到各國的重視,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正包含在其中。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我國而言是一個新機遇。但機遇總伴隨著風險,在發展新能源的初期,其研發成本高、市場發育不完善、融資壓力大等問題層出不窮,為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快速發展,政府補貼是非常好的手段。然而,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部分企業采用不正當手段來對政府補貼進行騙取,進而沒有真正地將政府補貼的作用發揮出來,相應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研發積極性與投入都會受到影響。本文將使用近六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深層次剖析政府補貼對其財務績效的影響,以及對相關問題的建議與展望。
2.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①有利于豐富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惠政策。由于新能源汽車對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節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對該行業實行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然而,優惠政策對該行業中的企業績效的作用是否明顯,優惠政策應該如何更好地對不同財務狀況的企業及其績效起到針對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②有利于豐富政府補貼對財務績效影響相關研究內容。20世紀以來許多國內外學者更多研究各類政府補貼與影響在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對新能源行業的研究較少。本文豐富了新能源有關的研究內容。
(2) 實踐意義
①豐富政府制定新能源行業優惠政策的參考依據。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實業經濟的一員,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因此,政府在近年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②為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合理利用政府補貼提升績效提供參考。經過實證分析,掌握了政府補貼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績效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財務、經營等狀況,合理利用政府補貼,提高補貼使用效率,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績效。③為新能源企業未來使用政府補貼和實施方向提供參考。由于同行業企業政府補貼作用的原理大都相似,因此可通過本文的分析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及時采取行動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競爭力,使政府補貼發揮更大的效用。
二、政府補貼對新能源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影響的相關理論概述
1.政府補貼
縱觀全球發展,環境友好型的能源將會成為全新的支柱性產業。為了能夠占領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我國逐漸鼓勵國內技術、產業、市場的積累。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貼》中,將“政府補貼”界定為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本文在研究政府補貼期間,從研發補貼、非研發補貼兩個分支入手。
2.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也被稱為研發費用,是指在研發活動中發生的材料消耗、設備、研發技術人員薪金福利等。在面對產品同質大同小異的社會,企業想要提升核心競爭力,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提升財務績效,研發活動的投入必不可缺。然而,研發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因為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和人才,沒有相當的規模和匹配的資金在研發后期提升困難時很容易出現損失。總而言之,在企業運營與發展的進程中,研發投入的增加對促進財務績效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后,了解到在對研發費用衡量期間主要是從研發人員投入、研發資金投入兩個方面入手。為了提高研究效率,本文將從研發資金投入進行研究。
3.財務績效
財務績效是指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可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上獲取。由以下四個方面得以體現: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在財務績效的作用與價值日益顯著的背景下,學者們對該領域的研究逐漸深入,其評價方法不一。有學者選擇ROA來衡量財務績效,也有學者選取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本文將選擇總資產收益率ROA來表示財務績效。
三、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的基本概況分析
為了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情況的了解,本章重點對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財務績效、政府補貼的三個分支的相關數據展開整理與統計。
1.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情況
在政府提倡低碳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居民對新能源汽車有著迫切的需求,優惠政策也減輕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研發壓力。下文將根據國泰安數據庫中的80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于2014年-2019年的財務數據進行統計,得到了表1,其中涵蓋著相關企業近年來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指標的相關數據,例如標準差、均值等。
由表1可知,2014年-2019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總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為0.0334、0.0358、0.0415、0.0341、0.0287、0.0356,這反映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在2014年-2019年總體相對穩定,保持在0.035左右的水平,在2018年略微下降,隨后在2019年再次回升,但仍然可以有提升的空間。從極大值來看,2014年的極大值0.2122、2015年的極大值0.2831、2016年的極大值0.2493、2017年的極大值0.2828、2018年的極大值0.2279、2019年極大值為0.2647,可以看出這6年來極大值變化不大,保持在0.26左右的水平,各年度極大值的標準差相對于均值和極大值稍大。
凈資產收益率則略微不同,2014年-2019年ROE的均值分別為0.0530、0.0488、0.0526、0.0540、0.0316、0.0314,總體來看有所下滑。從極大值來看,2014年為0.4635、2015年為0.6688、2016年為0.3020、2017年為0.4964、2018年為0.2659、2019年為0.5469,波動較為明顯。
總的來說,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以及新能源汽車無需加油的特點,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必然會擁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對此,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未來運營與發展的進程中,有必要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并積極發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財務績效。
2.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政府補貼情況
目前,許多傳統制造產業面臨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國內的新能源行業發展是相對較晚的,并且在相關領域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在未來還需付出一定的努力。研發活動對企業的要求較高,除了需要持續充足的資金投入,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研究失敗風險。在對2014年至2019年的政府補貼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與歸納后,得到了表2。
如表2所示,從均值來看,比值從2014年-2019年呈現出逐步提升的態勢,表明政府補貼的力度逐漸增強,補貼金額逐漸增加。基于極小值、極大值層面來看,都有著較大的差距,意味著各個企業所得到的政府補貼不夠均衡。對于部分大型企業來說,資金和研發實力比較雄厚,在提升企業財務績效的同時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從而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因此構成一個良性循環。然而,對于部分小型企業來說,自身的資源規模跟不上開展研發的要求,同時補貼的金額也杯水車薪,這樣政府補貼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政府需要對補貼結構和標準進行調整,既要兼顧大企業,也要照顧到初入行業而自身資源欠缺的小企業,才能真正地降低企業的研發壓力,提高補貼的效用。
3.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情況
新技術和新產品都可從研發中獲得,從而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目前國家出臺了許多幫扶政策來幫助其改革、轉型和發展,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國家尤為注重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發展情況。對此,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未來有必要加大研發力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對80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在2014年至2019年研發投入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后,得到了表3。
據表3可得,2014年-2019年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平均值依次為34.58、33.24、32.1、32.07、31.74、31.08,整體呈下降趨勢,這表明新能源汽車企業對研發活動重視程度不足。從極大值來看,2014年為85.03、2015年為89.99、2016年為81.85、2017年為78.66、2018年為78.66、2019年為76.29,在2014年-2019年呈下降趨勢,表明新能源汽車企業對于研發的重視度有待提高。研發投入的極小值升降不穩定,這表明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未能很好地管理研發活動。除此之外,2014年-2019年的極大值、極小值間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能夠反映出不同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與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間有著很大的差距。
不同研發投入區間,對應的競爭能力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在研發投入不足0.01的情況下,意味著企業有被淘汰的幾率;在研發投入超過0.02、不足0.05的情況下,意味著企業的基本生存條件能夠得到滿足,但仍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而當企業研發投入大于等于0.05時,表明企業通過研發獲得了較大的競爭優勢。在對表3、表4中的數據進行研究后,了解到在2014年面臨被淘汰的企業所占比重為17.5%,2017年下降至15%,到2018年下降至13.75%且往后維持不變,而具備強競爭力的企業從2014年的7.5%上升至2019年的13.75%。對此,可看出國內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是不斷提升的。總的來說,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提升后,其財務績效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幫助新能源汽車企業快速發展,但如何提高仍需要解決。
四、結語
本文以80家新能源上市企業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全方位地對兩種不同政府補貼形式對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財務績效所帶來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對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展開了深層次的剖析,現提出幾則建議。具體如下:
1.從政府層面來講,基于非研發補貼對財務績效的反向作用,以及當前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非研發補貼占據多數,政府應該調整補貼結構,讓更多的研發補貼落到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手中,進而最大限度地將引導企業研發的作用與價值呈現出來,這對于促進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尋租理論的負面影響,政府應該完善對內和對外的監督制度。對內應健全政策的出臺程序,為企業采用行政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利益留出可人為操控的空間。對外應該更加重點關注企業開展的研發活動,盡可能避免企業騙取補貼,將資金挪為他用。
2.從企業角度來看,由于研發投入對財務績效的正向作用,新能源上市企業應該在政策傾斜的有利條件下,積極開展研發活動。在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后,把握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新需求,生產優質節能的新能源汽車,從而提高財務績效。在開展研發活動的同時,應該恪守商業和社會道德,合理合法利用幫扶政策,并且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此外,新能源上市企業還需要在研發過程中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知識產權保密工作,降低研發過程中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楊伊寧.政府補助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
[2]董淑蘭,吳鈺.政府補助、所有權性質與企業財務績效——以新能源汽車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04):381.
[3]楊衛,王陳陳:政府補貼對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影響——以光伏上市企業為例[J].生態經濟,2019,35(07):76-81.
[6]陳斯琴,劉旭東,長青.基于Tobit模型的光伏產業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9):144-148.
[7]牛霄鵬.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與產出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18.
[8]張淑嫻.政府補助對新能源行業J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9]衡曉慧.政府補貼政策、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7.
[10]尚洪濤,黃曉碩.中國醫藥制造業企業政府創新補貼績效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08):32-42.
[11]趙康生,謝識予:政府研發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7(02):87-104.
作者簡介:嚴沁(2001.09- ),女,籍貫:江蘇南通,大專在讀,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政府補貼與公司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