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嬌 唐金芳 肖 剛
(四川省宜賓學院理學部 644000)
如圖1,在△ABC中,DE∥BC

圖1 圖2

注:代數中合比定理可由此模型理解.
如圖2,DE∥BC,DC與BE交于點A

設A′、B′、C′分別是△ABC的邊BC、CA、AB所在直線上的點(即三點中或一點或三點在邊的延長線上),則A′、B′、C′共線的充要條件是( ).



圖3


關于梅涅勞斯定理教學分析:

在上述的證明過程中,我們的方法是作輔助線過點“A”作與“梅氏線”平行的輔助線
同理我們也作輔助線過點“B”或“C”作與“梅氏線”平行的輔助線,可以將六條線段轉化在直線AB或者AC上,可得到不同的作輔助線方法,但原理一致.
如圖4,作輔助線過點“B”作與“梅氏線”A′C′平行的輔助線“AE”,利用“A”型將所有線段比轉化到AC上.

圖4
證畢.
設A′、B′、C′分別是△ABC的邊BC、CA、AB所在直線上的點(即三點中或一點或三點在邊的延長線上),則三直線AA′、BB′、CC′共點或平行的充要條件是
證明必要性:如圖5,若AA′、BB′、CC′交于一點P,則過A作BC的平行線,分別交BB′,CC′的延長線于D,E,得:

圖5




如圖6,若AA′、BB′、CC′三線平行,可類似證明.

圖6



故AA′∥BB′∥CC′.
關于塞瓦定理教學分析:

將六條線段轉化在一組平行線“ED”“BC”上.同理我們也可以將六條線段轉化在另外兩組平行線上,可得到不同的作輔助線方法,但原理一致.
如圖7,利用梅涅勞斯定理證明塞瓦定理:

圖7
設A′、B′、C′分別是△ABC的邊BC、CA、AB所在直線上的點(即三點中或一點或三點在邊的延長線上),則三直線AA′、BB′、CC′共點或平行的充要條件是

以共點為例:
在△ABC中:
△ABA′被直線CPC′所截:

△ACA′被直線BPB′所截:


反之:由塞瓦定理可以推導梅涅勞斯定理.
對于平面幾何題,我們經常思考“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問題,有助于我們發散思維.解同一幾何題,有不同的輔助線添加方法,則解題方法不一樣.掌握基本幾何模型以及作輔助線的技巧,一題就可能實現多解.著名平面幾何定理的欣賞,有利于我們提升自己的幾何素養.本文我們總結了兩類模型以及在著名平面定理里的應用,兩類模型的結論,均是與線段比例有關,所以,有關線段比例問題,可考慮這兩類模型結論.轉化線段的方法,在三角形的相似、線段積與線段比的數量關系、面積問題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梅涅勞斯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等著名平面幾何定理的學習與研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可以向學生展現出平面幾何的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A”與“X”模型證明著名平面幾何定理,重點闡述作輔助線的技巧與依據,讓學生迅速舉一反三,類比遷移,有利于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