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
摘要: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是當代師范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培養思想和培養方法對學生未來參與社會工作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基于此,當代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應與時俱進,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手段和正確的思想進行一定的創新和改革,從而打破原有的思維桎梏,改革原有的方法,有效實現全面的創新與發展。本文就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的思路、問題以及優化路徑做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助力當代師范教育的規范化和現代化發展,促進我國教育領域的全面進步。
關鍵詞: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改革方法
隨著多元文明的發展,當代教育引入了很多先進科學的學生培養思路和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法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思路更加符合學生發展以及學習規律,更有助于學生技能、知識以及素養和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因此,當代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時,不妨積極使用這些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從而保證教學改革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全面提升與發展。
一、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的價值與意義
(一)有利于當代學生職業素養整體水平提高
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是我國當代學校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建設現代化以及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一環,是國家以及學生科學培養有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國家以及師范學院教育相關部門應通過對現有的學生能力培養實際情況以及其培養理念構成方式與方法,布局和措施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有效的論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人員的認識和水平,有效推動和發展我國師范學院教學教育科學化的升級與發展,在有效提升其效益的基礎上,科學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工作的科學化進步與提升,科學保證其培養效益和教育效益。
(二)是當代師范類教育教學改革必然發展趨勢
教育改革近些年來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隨著當代各級院校教育改革與學生培養多元化等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當代素質教育正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期。素質教育改革這些年來,無數經驗以及思想告訴我們,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以生為本,是利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讓學生在有效科學的思想以及方法下,其各種能力以及思維得到釋放以及發展,最終達到綜合素質以及能力全面提升的最終效果。而師范學院民族器樂演奏教學作為當代師范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堂教學思路和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保證學生的培養效果,提升可以教學效率,真正構建新形勢下的多元化課堂教育生態環境。
二、民族器樂演奏教學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教學改革時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過程
學生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主體與核心,其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對整個教學活動良好效果取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日常學習壓力較重,教師對于深化課程改革視域下學生培養策略認知、思路不夠清晰、明確,培養效果并不重視,他們在日常學習以及學生職業能力與素養培養過程中,依舊秉承著最簡單的傳統思想。將整個學習活動變得流于表面,使學生的自身的學習素養和學習意識以及知識與技能路徑構建過程都處于被動或者初級階段。這種錯誤的認識和思路給學生素養和能力培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增強。
(二)教師在教學改革時方法傳統且簡單、不夠靈活
教學方式與方法是科學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方法和輔助手段不僅能夠極大的保證學生培養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提升與發展,更重要的是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的素養與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與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演奏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方法認知比較單一死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益。
三、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有效性路徑
(一)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實操育人體系
以實際演奏能力為具體學生培養導向基礎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建設,其應包括兩個部分,即學習情境開發與課程體系建設開發。學生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地通過各種手段來學習基本知識以外,還應在以具體演奏過程為主要導向的實踐操作中,增加本專業領域的學科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實操過程中,還應注重課程獨立性以及完整性的建設,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科學構建符合演奏需求發展的人才培養策略。
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建設,不是以單純傳授民族器樂演奏教學對應技巧與知識為最終的目的,而是應該以向學生傳授其對應的方法和理念。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改革都應以具體演奏能力與過程為導向,通過不同的工作情境以及工作需求情境設計,讓學生實操過程中,不斷強化與了解自身所學到的、掌握到的實踐技巧和理論知識。這種基于實際需求的行動導向并不是一種具體的可教授的教學方法,而是以某個需求和動作為基礎核心或者達成目標的一種指導思想或者策略,其可以以一種或者幾種不同的教學思想或者教學方法來具體體現。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以及情境教學法等等。在以具體演奏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中,對應的教學者則將不再是一種技能與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應該是一個接受詢問者,一個組織者,一個提供指導的旁觀者。通過這樣的模式或者方式,學生的學變成了探討,學生的實操變成了實際創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演奏技能與知識就會在實踐中,變得更加穩固,更加的具備多樣性。此外,在教學具體過程中,學校在對于人才培養方面,還應積極注重對學生的科學評價,積極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方法來對學生的技能、思想以及道德品質等進行系統化的全面化的考核與評價,進而通過科學評價來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需求探究意識和學習,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二)實施多元化教學方法
1.構建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教學是當代學生科學培養以及教師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科學掌握民族器樂演奏中的新技能與知識獲取手段,增強其知識獲取路徑以及效率,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有數據表明,在當前職業教育階段,職業教育實施課上課下網絡輔助教學的比例高達72%,通過網絡自主獲得技能以及知識的學生更是達到87%,甚至在一些發達地區,幾乎95%的學生都曾在自我知識需求下,主動通過網絡教育平臺來自主獲得對應的技能與知識。因此,在民族器樂演奏教育教學中,各大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引入網上網下混合式對分翻轉課堂教學等先進思想和手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培養效果,保證技能以及知識的教授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無論是技能、知識還是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都能得到巨大的提升與發展。
例如在教授學生民族器樂合奏技巧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慕課平臺或者微課平臺,積極尋找并制作一些先進的對應專業課程視頻以及教學案例,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將一些學生熟悉的模式或者元素穿插進來,待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將學生分為幾個探究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就其具體知識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性探討,提升他們的探究意識,激發探究思想,讓他們逐步構建出新的學習模式以及自身知識獲取策略,增強其學習綜合素養。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自身學習素養,積極利用在線教育等手段科學的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和問題探究,從而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下,能夠通過各種網絡平臺來自我獲取對應的技能與知識,增強他們的學習素養和綜合水平。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自主構建一個自主學習平臺,在平臺上發布一些自主教學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這樣的平臺中,主動進行對應知識的學習和深度探討,科學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2.實施基于新媒體云平臺知識技能測評模式
云平臺教育是當代互聯網時代比較先進的一種教育模式,其主要運作模式來自大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其主要模式是指教師在完成基礎課堂知識與技能教授后,可以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云平臺上進行對應的練習,而這個云平臺根據學生對應練習的難度、速度以及答題時間等綜合數據對學生的實際技能與知識優缺點進行科學分析和有效性探究,以此來幫助學生科學認知自己的所學缺陷,并在云平臺上給出的對應輔助、針對性練習中,查漏補缺,有效性完成技能與知識的深度獲取以及牢固性掌握。云平臺模式是當代互聯網輔助教學的一種全新方式,其不僅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生態模式,還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綜合素養,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如在教授學生指間技巧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各種教學研平臺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激發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知識的興趣,接著利用微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按步驟來進行對應知識板塊的學習和研究,并在互聯網實時交流系統支持下,進行小組合作在線探究分析,并科學掌握對應知識。預習完畢后,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題解惑,并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及對應練習。在課堂練習完畢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入對應的教育云平臺,讓學生利用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模式,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測評和分析,進而有效增強自身的素養,完成對應技能與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系統性講解。
總而言之,科學推動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改革,有效促進當代教育教學現代化發展,這是當代職業教育教學的追求,當代師范學校一定要加強對于當代不同學科教學改革的分析和研究,進而在結合本地域、本學校學生發展與培養的實際情況下,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科學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進而有效構建職業教育新思想、新模態,推動當代職業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邦春.高校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藝術科技,2016,29(07):48.
[2]楊維祥.高校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戲劇之家,2021(3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