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華





武夷肉桂,也稱玉桂。
據《崇安縣新志》載:肉桂茶樹最早發現于武夷山慧苑巖。另說,肉桂原產于武夷馬枕峰上。上世紀6O年代初,肉桂茶樹由崇安縣(今武夷山市)茶科所自水簾洞引種于武夷天游,至80年代后期,肉桂已遍布三仰峰、馬頭巖、天游、雙獅戲球、曬布巖、響聲巖、百花莊、竹巢、九龍巢等峰巖之中和九曲溪畔,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微域氣候條件。
“肉桂”茶名早見于清代,是武夷一個名叢的名稱,也是一個無性系茶樹品種的名稱。1949年以前,已被列為武夷山十個優良無性品種之一。它因制茶品質優異,形狀穩定,而被外地廣為引種。
肉桂茶于1982年和1986年兩次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85年肉桂茶樹品種被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良種。1981~1988年,福建科委與武夷山市茶科所簽訂的肉桂茶優質豐產試驗課題,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支持下,試驗結果確認肉桂為優質豐產型茶樹良種。
優質成因
肉桂,茶樹為大灌木,樹勢半披張,稍直立。樹高和寬幅可達2米以上,自然生長者可達3米以上,分枝尚密,節距尚長,通常為4~6厘米。葉片水平著生,葉長平均6.6~12厘米,葉寬平均2.2~4.7厘米,長寬比為3.O左右;葉長橢圓形,尖端鈍,基部漸斜或稍鈍;葉緣略向面上卷、較光滑,略具波狀,齒淺細,20~24對;葉肉質厚尚軟;側脈細明;5~10對;葉色綠或濃綠。
一芽三葉百芽重53.0克?;ü谥睆?.0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開花結實率低。嫩芽梢綠色,毫少。發芽較密,持嫩性尚好,育芽能力強。萌芽期遲,屬遲芽種。肉桂抗旱、抗寒性強,捍插繁殖力較強,成活率高,適制烏龍茶,品質優良。
成品茶條索壯實,色澤青褐泛黃帶砂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干嗅茶香顯,香氣濃郁辛銳似桂皮香或姜味,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齒頰留香,給人以香溶于水、香味融成一體之感。葉底勻亮,呈綠葉紅鑲邊狀。沖泡四、五次仍有余香,屬高香品種茶。滋味醇厚甘爽,“巖韻”顯。
肉桂內含物成分較豐富,其中碳氮代謝適中,水浸出物、醚浸出物含量在一般水平以上,氨基酸、單糖、雙糖含量較多,各種兒茶素組成含量比例協調。據測定,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4.6%,茶多酚22.7%,兒茶素總量14.6%,咖啡堿3.8%;肉桂三葉駐芽梢干樣,含茶多酚25.41%,水浸出物39.00%,兒茶素總量179.43毫克/克。這些都表明肉桂茶品種具有適制烏龍茶的生化特性。
據原崇安縣肉桂茶課題技術組研究報告,肉桂茶香氣主要成分為正辛酸、水楊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正丁酸、順-3-己烯酸、叼噪、β–紫羅蘭酮、順-茉莉酮等,為武夷肉桂高香品種奠定了物質基礎。
生產技術探討
田間生產技術
配備純種肉桂剪穗的母本園和專用苗圃,從剪穗母樹取穗并結合幼樹定剪取穗。育苗期細心科學管理,出圃的苗木務求純度高、生活力強。做好建園基礎,包括土壤深耕,表土回溝,施放基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幼齡期土壤覆蓋。鑒于肉桂樹姿較直立,定植后二年內可定剪2~3次,結合反復打頂和剪穗以培養樹型骨架。采摘期茶樹每年春后輕修剪,7~8齡開始適度深修剪,以后輕剪與深剪交替進行,有利控制茶株徒長,維護樹勢,推遲衰老,延長優質豐產年限。
當地每年農歷7~8月土壤耕作結合施用菜子餅、農家肥等有機肥或少量復合肥、灰肥。實施每三年一次挖山填土(客土)的武夷耕作法。不施用單體氮肥,單體氮肥會引起新梢生長過速,水分、葉綠素含量增高,不利做青,降低芳樟醇、香葉醇、蚓啄等香氣組成物含量,影響成品茶品質。
采制加工工藝
肉桂茶貴在奇香,制作工藝沿用武夷標準。要求曬青、做青程度適中,做青至殺青全過程保持“一路香”,香氣由清香向花果香轉化。
采制優質肉桂茶,同采制其它茶一樣,取決于7個主要因素,其中四個與制茶小環境有關:空氣溫度、空氣濕度(水蒸汽分壓力)、空氣速度和輻射溫度;另外,還與茶鮮葉的老嫩、季節和原始含水量有關。即便是現行廣為應用的空調技術,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除空氣溫度以外的其它上述小氣候環境??刺熘撇枞匀皇侨夤鸩璨芍频幕緶蕜t。
武夷山北斗巖茶研究所的實踐表明,針對肉桂茶的品種特性和成品茶的品質要求,肉桂茶制作過程應嚴格對青葉水分進行控制管理,掌握曬青適度,搖青多次少搖,使青葉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持續而緩慢地失水。
青葉自曬青至炒青過程中連續失去一定量水分,引起葉細胞膜透性變化,對促進內含物質的變化而奠定烏龍茶的品質基礎有一定作用。所以,制作過程的失水是必要的;但是,失水同時也必須保水,而且要求緩慢地、持續地失水。這是因為青葉中的水分為天然溶劑,參與做青過程中一系列物質的水解氧化反應:比如,茶多酚的酶促水解氧化后轉化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溶解于茶湯構成橙黃明亮的主要物質;蛋白質、脂類、原果膠、多糖等大分子物質的降解后形成的氨基酸、醇、酸、單糖等成為茶湯中可溶性呈味型和香型物質;葉綠素的降解、脫鎂、氧化使葉色由青綠轉變為黃綠等。
上述一系列水解氧化反應都必須水分參與。為了促使肉桂品種本身所具備的天然香氣充分散發,因此,整個制作過程既要失水又要保水。肉桂初制過程掌握曬青的減重率,略低于其他茶樹品種,搖青尤需多次少搖,也就是為了防止失水過多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