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婧 李琳婧 鄭冰倩
摘 要:2019年9月國產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自上映以來就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羅小黑戰記》所展現的中國風。基于此,對《羅小黑戰記》中中國風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形式進行探討和分析,以引起觀眾對動畫電影中中國風表現形式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中國風;國產;動畫電影;精神內核
自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以來,一部部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這意味著國產動畫電影自20世紀90年代沒落以來,再一次走入大眾的視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縱觀近年來的動畫電影作品,無論是在主題情節的設置上,還是在場景服飾風格的打磨上,中國風的影響都表現得很鮮明。而《羅小黑戰記》則以其精良的制作、導演獨特的敘事風格以及慢熱治愈的情感表達方式等吸引了國內外觀眾的關注,其中也不乏對《羅小黑戰記》風格過于日式的抨擊。本文從《羅小黑戰記》的場景設計、角色設計、情節設定、道具設計等方面來探析《羅小黑戰記》的中國風表現,試論在創作層面,中國風在動畫電影中的真正表現形式。
一、中國風國產動畫電影
“中國風”一詞最早來源于法國,原指的是中國的古玩或者工藝品,意指具有中國風貌的藝術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中國風”一詞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現今是指中國風格,也是指在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中國精神,蘊含著各種中國元素,同時適應當今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可被運用在建筑、音樂、服飾、電影、動畫等各個領域。中國風不僅包括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包括對現代文化的接受,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代表中國文化。
國產動畫電影,從字義上來理解,國產即本國生產,動畫電影則指以動畫形式制作的電影,是電影的一個類型。一般優秀的動畫電影通常需要具有本國獨特的情節發展內容和敘述風格,合理地運用多方面元素來表達本國的文化觀、審美觀以及價值觀,向世界觀眾傳遞自己的審美文化和創新性。美國動畫電影中最具區辨特征的是體現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動畫電影,以及改編自歐洲童話和名著的動畫電影。如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制作的動畫影片,其畫風大都十分夸張,展現了一個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正能量故事和體現社會人文精神的真情故事,因而成為最能體現美國企業精神的一個符號和象征。相當一部分的日本動畫電影都是圍繞著青春與溫馨的題材展開,如導演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通常以少男少女的情感為主題,講述或溫馨或帶有遺憾的青春故事,影片風格清新質樸。美國和日本的動畫電影發展不僅具有非常強烈的地域環境特點,而且廣泛吸收并融合了當今世界的不同文化,所以它們的動畫影片風格獨樹一幟。
單論作品元素,似乎夢工廠的《功夫熊貓》、迪士尼的《花木蘭》也屬于此類。這兩部電影中都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且都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其中的景觀、服裝、食物更是充滿了中國特色,尤其是《花木蘭》的故事更是直接取材于中國古老的民間故事,然而觀眾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美式風格。因為這兩部作品不論是造型的審美設計,還是故事的表達手法,都是美式風格的,體現著美式審美觀念及文化價值觀,最終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美式動畫的高超藝術表現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動畫電影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在于對元素和表現風格的運用,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傳達出的思想觀念、精神內核、價值觀念等。
縱觀中國風國產動畫發展歷史,從早期的《鐵扇公主》到《九色鹿》《天書奇譚》,從享譽海內外的里程碑式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寶蓮燈》,到今天重新引起人們對動畫關注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這些優秀的中國風國產動畫獲得了諸多好評,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從孫悟空和哪吒這兩個具有反派精神的經典形象的塑造上就可以看出,動畫設計師不僅只是運用了中國的民族元素和民族故事,而且在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傳遞出了體現中國文化內涵的思想觀念,在作品中呈現出了中國獨有的審美風格和精神內核。正如萬籟鳴所言:“動畫一在中國出現,從題材上就與西方分道揚鑣。在苦難的中國,我們沒有時間開玩笑,我們要讓我們的同胞清醒過來。”
二、《羅小黑戰記》中中國風的表現
《羅小黑戰記》自從上映以來,關于其風格是否過于日式的爭論一直存在,而《羅小黑戰記》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中國風動畫電影。提到中國風動畫電影,少不了的一點便是中國元素,而最常見的中國元素便是燈籠、水墨、紋飾等。然而,觀眾卻很難直觀地在《羅小黑戰記》中看到這些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實際上,《羅小黑戰記》運用了一種更為內斂的表現手法,可以在每一幕場景甚至是每一處小細節中讓你相信這就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
(一)場景設計
動畫電影中,場景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場景的功能性作用,二是場景的隱喻性作用。功能性作用體現在交代時空關系、營造整體的氛圍和情緒、刻畫角色等方面,而隱喻性作用則體現在不突出的視覺象征上,通過場景氛圍的襯托深化影片主題和文化內涵。《羅小黑戰記》開篇的場景,先是被人為破壞的溪流、郁郁蔥蔥的森林,接下來畫面一轉來到了城市隨處可見的陰暗小巷,緊接著的場景是我們熟悉的盤山公路和中國的鄉村稻田,以及一閃而過的放在桌子上的吃了一半的包子、城市大橋旁天空上放著的紙鳶,這些都隨著主角小黑的行動軌跡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很好地交代了整個故事背景。隨著劇情的推進,風息去找胖老頭閔先生借東西。閔先生居住在一座四合院里,電影場景中有四合院中的蒲墊、下圍棋的矮桌、門口的影壁,還有沏好的茶、古色古香的木桌,墻上還掛著書畫和對聯。接著,風息又去書畫館奪取能力,書畫館鋪著木質的地板,有線狀的書籍和書架,墻上面掛著國畫。不論是書畫館還是四合院都充滿著中式文化氣息。而在小黑和無限的這條劇情線上,在前行的過程中,他們經過了很多地方。從海邊的小漁村,到小橋流水人家,經過石板路、種著稻田的江南小鎮,行駛到云霧繚繞充滿詩意的桂林山水,一直到最后又回歸城市,出現干凈的小旅館、大街上的路邊攤、騎著電車人來人往的人群,還有北京國貿、北京地鐵六號線等,這些都起到了交代故事、烘托氛圍、表達人物情感的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無限的靈質空間和龍游會館的設定。無限的靈質空間設計運用了留白的手法,在大面積的留白中悄然屹立著一座中式的庭院。龍游會館則建在海面之上,是半懸空式的中國古代建筑形制,旁邊停留著出行的小船,鳥類在周圍盤旋,整個場景頗有中國山水畫中的仙境之美,在天水交融之中仿佛一切都沒有了界限。這個場景同時也隱喻了《羅小黑戰記》的一個思考——人與妖、人與自然是否能和諧共存。這些場景結合在一起,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二)極具現代特色的中國風角色設計
一部動畫電影成功與否,同其角色設計也息息相關,角色設計是整部作品的重點之一。一個動畫的角色設計能夠體現整部動畫作品的風格,影響觀眾看下去的欲望。而一說《羅小黑戰記》,就要說到其主角小黑,名如其“人”。在電影還沒有播出之前,觀眾即使沒有看過這部作品,也一定有見到過小黑貓的形象,這就足以證明角色設計深入人心的重要性。而除了小黑,在《羅小黑戰記》中,我們也能看到其他頗具中國特色的形象。《羅小黑戰記》在角色設計上采用了現代和古代造型結合的手法。主角小黑的師父無限,以及反派的風息、虛淮、洛竹等人由于都是生活了幾百年的妖精,所以在角色著裝、造型上就更加偏向古風。此外,中間出現的說著東北話的東北虎、金眼真仙、靈珠子、哪吒等角色都是由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或歷史傳說改編而來的,其角色設計是在角色傳統形象基礎之上又加入了中國現代的流行文化元素。哪吒除了保留最有特色的頭頂上的兩個小揪揪以外,打扮新潮,套著棒球衫,腳蹬運動鞋還踩著風火輪,活脫脫一副現在街上的潮流少年模樣。雖然這些角色有的造型上更偏向古風,但是他們用著手機、說著東北話、開著小摩托的時候,卻不會讓觀眾有絲毫的違和感,這仿佛就是他們出現在現代應該有的模樣。這些都歸功于影片角色設計師的用心,他們重視的不僅僅是形象本身,還注重形象背后的神韻,生動地體現了角色的精神和個性。他們對這些角色形象的設定都是建立在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之上的。
(三)情節及情感表達上的中國式特色
提到中國元素的運用,就不得不提到水墨。水墨的運用是最常見的一種中國風的表達手法,在《羅小黑戰記》中則是通過一段情節來展現的。在《羅小黑戰記》中,若論最精彩的一段情節,那就不得不提畫虎大戰風息這一段。風息為了對付無限,前來奪取畫虎的能力。畫虎為了守住自己的能力跟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畫虎的這一段故事不僅運用了水墨山水畫這一傳統元素,還用到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畫龍點睛。只見畫虎拿著毛筆大筆一揮,書畫館掛畫里的角色瞬間活了起來,老虎、雞、青蛙等一個個從畫布上跳下來與風息展開了戰斗,而被風息打敗的動物不會死去,只會回歸它們本來的面貌,變成一筆墨水留在地面,這也足以見《羅小黑戰記》情節安排的巧妙之處。《羅小黑戰記》的主線劇情是圍繞著小黑和師父無限進行的,生活在叢林中的妖精小黑被人類趕離了故土,一直在流浪的它想要擁有一個家,在這一路上它遇到了風息和師父無限等。“家”這個字的概念對中國人的意義不可謂不重,我國自古就有表達思念家鄉的詩歌。漂泊在外的人會渴望落葉歸根,甚至在死之前托人將自己的骨灰帶回故土。如今,每逢節假日,火車站就擠滿急著歸鄉的人。由此,足以看出家對于中國人的意義。在小黑和師父無限的旅途中,無限雖然不說,卻處處透露著對小黑的關心,教其法術和控制自己能力的方法,帶其看遍山水,給其住的地方和吃的東西,不惜讓自己陷入危險也要救小黑,讓一直獨自流浪的小黑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愛,最終說出“我想和你在一起”這樣的話。從頭到尾,師徒二人都沒有說出“愛”這類字眼,只是在前行的過程中相互陪伴和守護,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之下,我們追求的都是靜默、雅致之美,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也更為含蓄內斂。
三、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國產動畫創作者的靈感源泉。創作者不僅要在視聽語言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還要注重價值觀的跨文化傳播。只有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美,國產動畫才能更好地展現民族精神,擴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力量。《羅小黑戰記》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動畫中情節的發展、人物的造型、場景的意境營造以及情感氣氛的烘托等,使物、情、意的交融更加自然,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表現的特點可以讓觀眾沉浸在獨特的中國文化氛圍中,同時能夠激發觀眾的文化認同感,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為觀眾帶來更具中國風味的藝術體驗。
《羅小黑戰記》或許在調度或者武打場面的設計上能夠看出一些日式動畫的痕跡。《羅小黑戰記》的導演木頭也說過動畫的制作肯定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各種優秀動畫的影響,在制作過程中也并沒有刻意地要表達中國風,整部作品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講述中國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羅小黑戰記》的風格看似不中國,但其內核是非常中國的。中國風到底是什么呢?用中國方式表達的建立在中國文化基礎上的東西不就是中國的嗎?反之就算表面上是“中國”的,表達的語言、邏輯、內核都是國外的,能夠說它是中國的嗎?《羅小黑戰記》在場景的設計、角色的設計、情節的發展以及情感的渲染上都將中國風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部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并不是簡單地將中國元素進行堆砌,而是將中國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到影片中的每一處細節中。《羅小黑戰記》的出現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在國產動畫電影層出不窮的當今,是否要刻意去追求所謂的中國風,而忽視了其中最本質的精神內核呢?其實,不必刻意去追求,我們要樹立起文化自信,走出屬于自己的動畫創作之路,尋找自身的價值,這樣的作品即使沒有大量中國元素,表達的精神內核也依舊是屬于中國的。
參考文獻:
[1]林浩晗.國產“中國風”動畫電影的解構與重構[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142-148.
[2]閆李.九旬還念悟空情:訪萬籟鳴先生[N].中國文化報,1990-07-08(2).
[3]殷俊,劉媛霞.從“中國風”文化看美國動畫電影的設計思維[J].當代電影,2012(9):157-160.
[4]韓笑.影視動畫場景設計[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
[5]于苗.傳統文化價值觀在中國動畫電影中的現代表達[J].當代電影,2018(9):168-170.
[6]楊瑩瑩.意境與表達:國產動畫電影與中國繪畫比較[J].美與時代(中),2013(2):66-67.
[7]沈強.寫意精神在中國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運用[J].黑河學院學報,2019(9):176-178.
[8]向娟.國產動畫中傳統繪畫元素的運用[J].藝術家,2019(9):190.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