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讀者林某來信說:我今年63歲,服用藥物靶向治療5周后,出現乏力、食欲不振、黃疸等癥狀,在醫院復查發現肝功能指標升高。請問是否要吃保肝藥物,間隔多久再復查?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一旦出現肝臟損害,臨床采取的治療方法取決于肝損害的程度。肝功能指標輕度升高可繼續觀察。注射或者口服保肝藥物,有助于降肝酶和減少肝損害。
臨床上,靶向藥可能會出現肝損害,一般發生在服藥后7天~6個月。建議吃靶向藥一周左右抽血查肝功能、血常規,以及心電圖、肺部聽診。后期則每1~3個月復查肝功能。如果有惡心、嘔吐、乏力、食欲不振、黃疸等癥狀,及時到醫院查肝功能。
靶向治療不良反應一般輕微可控,如果有特別嚴重的不良反應,建議停藥。但首先要明確副作用是否由靶向藥引起,注意區別患者心理作用、飲食或其他因素帶來的副作用。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有皮疹、腹瀉、皮膚干燥、脫屑等。生活中,建議患者使用刺激較小的洗護用品,外用溫和的潤膚露,避免暴曬。
服用靶向藥期間,患者在保證營養充分,沒有體重不足的情況下盡可能瘦,避免超重、肥胖。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豆類。不吃加工肉類,比如香腸、臘腸、午餐肉、熱狗,以及腌制類的食品。吃水果也要注意,柚子、橙子、橘子、石榴等可能會影響體內藥物濃度,降低靶向藥物的代謝,引起患者不良反應。
患者要養成定時定點服藥的習慣,可以通過做記錄、設鬧鐘、家人監督來落實,提高用藥依從性。早晨起床和睡前規律測量血壓。服藥后一周左右患者來復查,根據用藥情況、癥狀和體征,醫生會建議隨訪時間和具體內容。通常,第一個月建議患者到門診隨訪1~2次,后續每1~3個月復查隨訪。患者隨訪時間和項目則因人、因用藥而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魏雪梅
(吳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