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琴
摘要:中職學生專業認同感對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校的幸福感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本文從主要介紹中職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現狀,提升的意義,并分別從硬件設備、班級活動、企業體驗三方面出發,提出了提升中職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生;專業認同感;建議
“認同”這個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是指個人以群體中的身份來界定自己,是受到環境因素影響,最終內化成自身認知、情感、行為模式的一種主觀心理過程。專業認同作為認同的下位概念,是個體在已經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表現出對專業認可和接納的情感,并伴隨積極行為的一種過程。中職學生的專業認同是指學生對所學專業,在認知的基礎上建立的情感認同,并且伴隨積極主動的專業學習行為以及內心契合感的過程。
一、中職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現狀
很多中職學生在中考失利后進入職業中學,在家長要求下或者招生老師的宣傳下選擇專業,導致很多學生對所選專業不了解,不喜歡,沒興趣。筆者通過網上問卷對四個班級近160名中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設置“你喜歡現在所學專業嗎?”“你了解本專業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嗎?”“未來你會從事這個專業嗎”等問題,得出結論目前有近半數中職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不認同的,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也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
二、提升專業認同感的意義
中職學生對專業認同度高,能很好地提高和促進所從事職業的自豪感和責任心,將所從事的職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在工作中面對困難時能勇于面對,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很容易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反之,如果學生的專業認同度低,他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在學校幸福感低。因此專業認同感對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在校幸福感的影響較大。
三、提升專業認同感的班級活動
(一)硬件設施方面,靠攏真實企業
1.布置班級教室,營造專業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要求教育者“努力做到使教室的墻壁也說話”。教室是中職學生日常上課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在校期間,所待時間最多的地方之一。教室設計布置過程中可以體現班級特色、班級文化,培養本班教室的親切感。中職的教室文化建設除了具備傳統教室文化的主要特征外還應該考慮職業教育特色,培養所學專業的認同感,為中職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開展布置教室的活動,加入一定的專業元素,體現職業特色,讓學生置于專業氛圍,潛移默化中提升專業認同感。
2.實訓平臺軟件,創設企業場景
使用實訓平臺軟件,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在平臺軟件中實際應用,營造企業工作的場景,達到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職業性。
(二)組織各類活動,激發學生專業信心
1.積極參與活動,發揮專業優勢
利用專業優勢,積極組織參與各類活動,培養專業信心和專業自豪感。如外貿專業的學生英語算是一個強項,可與其他專業英語困難班結對,開展英語助教活動或者英語角,也可在學校一年一度的愛心義賣中利用所學外貿專業知識,設計攤位,核算定價等。如物流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在學校收發快遞、圖書館圖書倉儲獻策獻力,發揮物流專業課程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將平時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運用,在增加專業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2.模擬職場情境,組織技能比武
課堂中專業知識的學習較理論化,學生會覺得與實際職場相距較大,可利用班團課開展一些職場模擬的活動,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專業知識活學活用。班級中組織開展模擬職場活動,模擬場景,學生扮演角色,讓學生在模擬中體驗職業感,同時體會運用所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同感。為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習動力,也可組織一些與專業有關的競賽活動。模擬公司的業績考核表,將學生每月的專業課學習情況量化,結合專業任課老師的評分,評選每月職場的業務之星和進步之星若干名,舉行頒獎儀式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定期舉辦職場技能比武,開展專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專業學習動力。
(三)開展專業講座,體驗企業工作
邀請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企業專家、行業協會等到學校或者班級講座,讓學生對該專業有更深入了解專業的前景等。分批次組織高二學生到當地的相關成功企業進行參觀、跟崗體驗、頂崗實習活動,更真實地了解所學專業的工作場景和現狀。
四、結語
想激勵一個人,就必須強調認同感、成就感,因此對于中職學生,除了專業教學以外,還應該幫助其提升其專業認同感、專業榮譽感。只有提升這些,才能讓中職學生在學校里更樂于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雷碧洋.學前教育中職生專業認同對學習狀態及效果的影響[D].教育觀察,2020,9(36):117-120.
[2]季永樂.中職學生專業認同對職業發展的意義[J].職業,2018(6).
[3]劉勇,向榮華.體驗式學習方式應用原則探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1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