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霖
摘要:農村產業的穩定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條件,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推進,鄉村勞動力大量外流嚴重影響了鄉村的振興發展。安溪桃舟鄉具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同時加上桃舟鄉自然環境十分適合茶樹的生長,桃舟鄉具備了天然的人文和環境基礎。本文將以網上電商經營為載體,以安溪桃舟鄉的茶產業為基礎,以農村振興的角度重點分析茶產業,以此為鄉村振興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桃舟鄉;鄉村經濟;茶產業
在網絡技術和電子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以網絡為載體的經營銷售模式成為主流。同時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勞動力流入城市,城市與周邊鄉鎮的建設發展逐漸拉開了差距。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想要加快對農村鄉鎮的經濟建設,就需要將農村的當地文化與經濟結合,以此來催生出獨特的鄉村文化經濟。在城市所具備的社會福利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鄉村想要進一步的緩解城鄉之間的差距擴大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來緩解鄉村人口的外流,或是以其他的方法來引進外來人員的加入。只有在確保勞動力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夠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
一、桃舟鄉基本概況
桃舟鄉由于所處位置在云中山自然生態保護區的東側,因此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優勢。桃舟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溫溫和,雨水量充足。通過調查發現,桃舟鄉具有林木山地面積為126.7平方千米、林地面積為10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6平方千米。桃舟鄉山地遼闊,植被異常豐富,同時又具有肥沃的土地,其具有天然發展林業、茶葉的天然優勢。
二、桃舟鄉發展困境
桃舟鄉由于地處云中山自然生態保護區東側,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下,桃舟鄉具有天然的茶葉種植優勢。同時基于福建省一千多年的烏龍茶茶文化歷史,桃舟鄉可以依靠自身的茶產業和茶文化快速發展起來。但是從現有的桃舟鄉發展現狀來看,桃舟鄉并沒有按照理想的方式快速發展,而影響桃舟鄉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勞動力大量流失
城市化也被稱為城鎮化,是指一個國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其產業結構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逐漸轉變為非農業為主的城市型社會。城市化作為農業到工業轉變的必然過渡結果,其最終都會引起農村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中,首要的關鍵是確保人才振興,人才作為基礎保障,是農村之后發展的根基。而在當下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市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吸引著大量有技術、有能力、有經驗的青壯年勞動力。鄉村振興戰略其目的是為了解決三農問題,在已有的解決方案中,最常用的是通過城鎮化來減少農村人口,通過將農村人口引入城市來通過人口的轉化從農民身上解決三農問題。但是城鎮化的轉變并不是使用所有的地區,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由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具有大量的工作崗位,農村外流的人口能夠得到基本的工作保障,同時由于農村所處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進行制造業的階梯轉移。而對于所處地勢較為崎嶇的農村,一方面是不利于制造業的轉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征地以及勞動力需求的飽和會導致外流農民轉變為流民。而桃舟鄉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所處地區交通不便,再加上周邊城市所帶來的巨大社會福利導致大量的青年勞動力進行選擇外出工作。而面對農村所在位置不便的情況下,最有效的辦法便是以農村自身出發,通過結合農村當地的文化和產業進行文化經濟的發展,并通過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來解決三農問題。
(二)交通不便
桃舟鄉位于福建省安溪縣西北部,距離安溪縣城88公里,東南與感德鎮接壤,西與漳平市象湖鎮毗鄰,北與永春縣一都鎮交界。從地圖上看桃舟鄉所處的位置與城市并不遠,從桃舟鄉到安溪縣距離不足百公里,兩地往返時間不到四小時,但是通過實際考察發現桃舟鄉所處地貌類型大多都是以中低山坡為主,交通并不方便。
三、以茶產業為主體的新農村建設策略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想要實現鄉村振興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首先需要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道路運輸作為確保桃舟鄉與周邊城市進行貿易和人員流動的主要方式,可以說是桃舟鄉的發展生命線。
在公路建設方面,桃舟鄉全鄉村公路為58公里、縣道28公里,已基本完成硬化,在2012年又拓展桃美公路8.6公里,與蒲永高速劍斗互通相連接,以此基本解決交通過于困難的問題,改變了以往全村對外聯系只能依靠潘南公路的尷尬局面。
在電力方面,已有水電站6座,農村電網改造已經全部完成,能夠保證當地人民的生活基本用電,通信方面,固定電話用戶有一千四百戶,六個村已經開通寬帶,七個村實現光纖入網,移動通信已經覆蓋全鄉所有村落。
(二)茶產品的再創新
從對大量的茶產業文獻資料梳理發現,茶與茶產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物,茶最為原材料是茶產業的基礎,但是茶產業想要脫穎而出不僅需要優秀的原材料,還需要通過想要的戰略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桃舟鄉具有4平方千米的茶葉種植面積,其中生態茶園有1.72平方千米,有機茶園500畝。每年桃舟鄉能產出240噸的茶葉,大量的茶葉為桃舟鄉的茶產業提供了大量的遠超了,但是桃舟鄉想要完成產品的突出,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來制定不同的產品類型。
(三)產品渠道的多元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的產品銷售模式以及轉變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傳統的單一線下的產品銷售模式,不僅會受到地理空間的限制還會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線上銷售不僅能夠擴大產品的銷售范圍,還能通過線上銷售渠道將產品推廣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桃舟鄉的茶產品。
在線上銷售方面,則是以電商推廣為主,微博、微信公眾號推廣為輔。隨著當下線上社交電商帶貨日益火爆,電商所帶來的大量流量能夠為桃舟鄉帶來大量的產品銷售量。通過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網絡平臺開設店鋪,并結合捆綁銷售、直播銷售等方式來擴大桃舟鄉的網上銷售影響力。而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方面,則可以通過微博平臺和公眾號推送相關的茶文化知識,以及售后服務,以及品茶知識等。通過不斷地更新內容來吸引粉絲,打到固客引流的效果。
在線下方面,則分為兩類,一類是最為常規的茶葉專賣店,另一類則是茶體驗店和展覽館。茶葉專賣店主要針對具有一定品茶經驗的消費者,而茶體驗店和展覽館則是向來訪游客以及消費者展示和介紹桃舟鄉茶文化和制茶工藝的地方。
(四)茶文化建設
農村相較于城市擁有更好的自然環境,桃舟鄉作為具有悠久茶文化的地方,不僅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同時還擁有茶文化,在當下城市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城市人口膨脹,環境污染明顯等問題,讓城市人口越發地想離開城市走進大自然。
茶園作為一種特殊的農業資源,它同時承擔了雙重意義,既是物質資料,又具有了文化價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被人們開發利用。福建作為全國的茶葉生產大省,有著悠久的茶葉培育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福建許多茶葉生產基地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茶文化底蘊,逐漸將茶也生產與旅游相結合,形成觀賞茶園、生態茶園、茶文化民俗園等多種茶文化旅游基地,不僅拉動了茶園經濟價值和觀光旅游雙增長,也帶動了鄉村茶文化旅游發展熱潮。
安溪縣地處福建省泉州市,是閩南金三角沿海重要區域,與南安、華安、廈門同安以及永春縣毗鄰。桃舟鄉,古有桃洲隘鄉之稱,位于安溪縣西北端,與德化縣、永春縣、漳平市接壤。根據《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安溪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安溪縣桃舟鄉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多份文件指出,要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突出強調福建茶文化,從而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安溪縣是中國著名茶都,位于海峽西岸閩南勝地,自然風光優美,眾多文物古跡,擁有清水祖師、安溪文廟、鳳山旅游景區等多個旅游名勝資源;還有茶葉制作技藝、民間清水祖師信俗、安溪竹編和印花藍本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桃舟鄉也同樣擁有豐富的茶文化資源,有著香火綿延的吾巖寺廟、質樸的桃舟古街道、特色的茶葉吾培人家以及當地流傳千年的古老茶樹、茶馬古棧道、古老村落、古寺庵遺址。
(五)引入外來人才
想要進行茶產業農村建設,首先需要確保其交通運輸的通常其次則是需要引入大量的外來人才。勞動力確實是鄉村振興建設的一大難題,隨著城市化所帶來的巨大社會福利,農村勞動力流失已成為必然,而想要確保發展就需要人才,在無法確保農村自身勞動力的情況下就需要通過政府高校的聯合來向農村進行外來人才的輸入。就桃舟鄉而言,進行茶文化以及茶產業的相關建設,桃舟鄉首先需要具有相關茶葉知識的人才,其次在產品的制作和銷售方面,需要相關的設計人才和銷售人才等。而對于技術人才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則是足夠的福利保障和薪資保障,但是相對而言進行農村建設不僅耗時而且費力,相較于在城市中尋找工作,進行農村振興建設幫助農村發展并不是大部分人才的首要選擇。因此桃舟鄉想要確保人才的流入,就只能通過與政府和高校聯合,通過在桃舟鄉開展創業就業發展基地來引入大量的應屆大學生。通過讓大學生了解桃舟鄉茶文化的基礎之上,以桃舟鄉的茶產品和茶文化作為基礎來進行相應的創業活動或是就業活動。通過這種桃舟鄉提供平臺和崗位,高校政府提供相應的高校大學生的方式,在幫助大學生積累專業和就業經驗的過程中,也帶動桃舟鄉的茶文化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向曉羽.赴茶韻之鄉云南保山探尋茶文化建設發展[J].東西南北,2018,No.518(18):181.
[2]李興振.基于茶陶文化下的宜興新農村景觀設計研究[J].藝術品鑒,2018(10X):3.
[3]龔華春,周艮平.淺談桃源茶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的初步構想[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4):2.
[4]梁少禎.茶文化背景下絲綢之路旅游經濟帶發展戰略[J].福建茶葉,202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