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光





摘 要:隨著質檢工作的普遍展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編輯出版規范越來越受到編檢人員的重視。然而各類規范種類眾多,內容繁雜,泛泛的研究學習無法有效指導具體編校實踐。從圖書的組成構件出發,梳理與某一構件相關的各類編輯出版規范,或將有助于更好地指導編校實踐。本文專門針對封面作了梳理,一方面列明封面的各個部位都涉及了哪些規范,另一方面對各類規范的重要內容作逐條梳理。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編校人員,特別是剛從事編校職業的新人,能夠更加方便快速地了解和熟悉與封面有關的編輯出版規范,有效提高編校實踐能力。
關鍵詞:封面 國家標準 編輯出版規范 拼音 標點
近些年來,隨著出版業的迅猛發展,圖書的種類越來越多,圖書封面的設計也是五花八門,爭奇斗艷。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出版機構都在封面設計上下足了功夫。隨著國家每年一度的質量檢查的開展,各出版機構也越來越重視圖書質量的合規,加大了對各類編輯出版規范的研究力度。本文擬專門針對封面涉及的編輯出版規范進行梳理,以與同人共同探討。
一、封面涉及的編輯出版規范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專用教材之一《出版專業實務·初級》(2020年版)在講到“封面”時指出,“封面”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封面”也稱“封皮”“書皮”,由面封(封一)、底封(封四)、封里(封二)、底封里(封三)和書脊構成。狹義的“封面”僅指面封(封一)。下文將統一用“封一、封二、封三、封四”這類通常的稱呼。
封一上應印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如何標注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的國家標準,而是由約定俗成的規定來予以規范。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定主要分布在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考試的教材,各類關于編輯出版規范的合集、解讀、手冊等圖書中。
封一還是印載與中文書名相對應的漢語拼音的四個可選位置之一,這是國家標準《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GB 3259—92)中明確規定的。因此封一上的內容也涉及該國家標準關于書名漢語拼音拼寫的具體規則。
書脊作為封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哪些內容、如何著錄,均由國家標準《圖書和其他出版物的書脊規則》(GB 11668—89)予以規范。
封四上的書號及條碼涉及國家標準《中國標準書號》(GB/T 5795—2006)和《中國標準書號條碼》(GB/T 12906—2008)。封面上的各類文字也涉及標點符號的用法,需要按照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的規定使用。
封二和封三一般保持空白,也有根據需要設置一些圖文的情況,需要遵守的編輯出版規范和正文中的圖文是一樣的,這里不再贅述。
二、關于封一的編輯出版規范
1.封一上應印載的內容
《出版專業實務 初級》(2020年版)指出,“面封應該印上書名(有副書名的應該同時印上,叢書則還要印上叢書名)、作者(包括譯者,下同)名、著作方式和出版者名,多卷書要印上卷次”,“翻譯作品應標明中文書名、原作者名(譯成中文)和譯者名。原作者名前應注明國籍。國籍一般用簡稱,且置于方括號內”。
《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校對研究委員會2005年修訂)第五十二條規定:“封面……應按照常規和法定要求,在固定的位置刊登書名、著譯者名、出版者名、條碼、定價、國際標準書號等項內容。”這里的“封面”指的是封一和封底。
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范? 圖書版式》(CY/T120—2015)第6.1條規定,“封一……通常應標明書名(含版次、卷號等書名信息)、作者及著作方式和出版單位”;“作者名稱采用全稱,多作者時可僅列主要作者”;“翻譯作品應標明原文書名和中文書名,原作者譯名和譯者”;“宜使用規范的漢字、民族文字以及規范的外文”;“題簽等手寫體、書法體、繁體等可作為書名的文字”。
可見,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是封一上的必備要素,除此之外的其他要素,則可視出版單位各自的內部規定而定。至于文字的排版方式,可以橫排,也可以豎排,字體、字號也可以自行設計,沒有專門的規范約束。
2.中文書刊名稱的漢語拼音拼寫規則
國家標準《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GB 3259—92)第一條規定:“國內出版的中文書刊應依照本標準的規定,在封面,或扉頁,或封底,或版權頁上加注漢語拼音書名、刊名。”本文將該部分內容放在封一范圍內進行梳理。
該標準第三條、第5.1條均明確規定:書刊名稱拼寫以詞為單位。即拼音既不能連接排,也不能按字分開排(連詞除外)。何時連寫,何時分寫,需遵循一定的規則。具體見下面表1和表2。
除了連寫和分寫的規則之外,拼音拼寫還涉及字母大小寫、特殊結構詞語以及少數民族文字和外文等特殊情況,國標也做了細致的規定。下面的表3、表4和表5對此分別做了梳理。
需要說明一點,上述標準只是對書刊名稱中常出現的特定類別詞語的分寫和連寫規則做了規定,對于大多數普通詞語只是籠統地規定以詞為單位分寫。至于如何以詞為單位,則是由另一部國家標準《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 16159—2012)規定的。因此要全面掌握中文書名漢語拼音的規則,就要同時學習這兩部國家標準。本文不在此予以贅述。
三、關于書脊的編輯出版規范
國家標準《圖書和其他出版物的書脊規則》(GB 11668—89)對書脊名稱的類型、書脊的內容和設計規則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1.書脊名稱的類型
按照書脊名稱所在的位置可分為兩類。
(1)當書脊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時,應設計書脊(第3.1.1.1條)。這時的書脊名稱印載在書脊上。排版方式也分為兩種情況。
①縱排。即從上向下排字,也是絕大多數圖書書脊的形式(第2.1.2條)。
②橫排。即當書直立時,橫向排字的書脊名稱。一般在書的厚度比較大,足夠橫向排開較多文字時,可采用橫排(第2.1.3條)。
(2)當書脊厚度小于5mm時,書脊太薄無法印刷書籍名稱,此時便可在封四上緊挨書脊邊緣不大于15mm處,印刷邊緣名稱(第3.2條)。
2.書脊的內容
不同類別的圖書,其書脊所印內容略有不同。但圖書名稱和出版者名稱是必備項。
(1)一般圖書書脊,應印載主書名和出版者名稱(或圖案標志),如果版面允許,還應加上著者或譯者姓名。如果版面還允許,可以再加上副書名和其他內容(第3.1.1.2條)。
(2)成系列的圖書書脊,應印載本冊名稱和出版者名稱。如果版面允許,也可以加上總書名和冊號(第3.1.1.3條)。
(3)多卷圖書的書脊,應印載總名稱、分卷號和出版者名稱,但不印分卷名稱(第3.1.1.4條)。
(4)書脊厚度小于5mm的圖書邊緣名稱,除出版者名稱不列入外,其他的內容與上述書脊內容相同(第3.2條)。
3.書脊中的字母排版規則
書脊中如果含有外文或漢語拼音,按外文習慣排印,一般為順時針旋轉90度(第3.1.1條注)。
四、關于封四的編輯出版規范
1.封四上應印載的內容
國家標準《中國標準書號》(GB/T 5795—2006)第6.1條總則規定:“中國標準書號應永久性出現在出版物上。”對于印刷形式的出版物,第6.2.1條規定:“中國標準書號應同時印刷在出版物的版本記錄頁和封底(或護封)。”第6.2.3條規定:“在封底(或護封)上,中國標準書號應以條碼格式印刷在封底(或護封)的右下角,條碼符號上方印OCR-B字體的中國標準書號。”
國家標準《中國標準書號條碼》(GB/T 12906—2008)規定的位置與上述標準第6.2.3條相同。第6條規定:“圖書上的條碼印制優選位置為封底(或護封與之對應位置)的右下角。”
上文中“關于書脊的編輯出版規范”還提到了一項內容,即書脊厚度小于5mm的,可在封四靠近書脊邊緣15mm內的位置印載書脊的邊緣名稱。
除上述內容之外,封四也可以再印載一些其他內容。《出版專業實務·初級》(2020年版)提到:“底封的右下角應該印上中國標準書號及其條碼和定價……底封上也可印上內容提要、出版物宣傳語等文字。”
綜上,封四必須印載的內容有中國標準書號、中國標準書號條碼、定價。其他內容則可根據需要或出版單位各自的內部要求予以確定。
2.關于中國標準書號及條碼的一些基本知識
(1)中國標準書號由標識符ISBN和13位數字組成。其中13位數字又分為五部分:EAN·UCC前綴、組區號、出版者號、出版序號、校驗碼。印刷書號時,標識符ISBN大寫,后面空半個漢字空,13位數字的各部分以半字線“-”隔開。
(2)一個中國標準書號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能改變、替換或重復使用。
(3)版本、形式或出版者毫無變化的重新印刷或復制的出版物,以及僅僅是定價改變或者修正打印錯誤等細微變化的重新印刷或復制的出版物,均不分配新的中國標準書號。其他存在各種變化或不同的,都應申領新的中國標準書號。
(4)中國標準書號條碼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13位數字(EAN-13)組成,一種是由主代碼(EAN-13)+附加碼組成。前者為大多數圖書的條碼形式,后者適用于僅有定價變化時的圖書,即同一圖書僅定價發生變化、其他不變時,封四上的中國標準書號條碼后要增加附加碼,表示價格變化的次數信息。
五、關于封面上標點符號用法的注意事項
只要有文字,就免不了使用標點符號,封面上的文字雖少,也不例外。封一和封四上的簡介性文字中,標點用法和正文一樣,不在此贅述。書名通常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但也并非完全不能用標點符號。
1.圖書書名中使用標點的情況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附錄B.4條規定:“文章標題的末尾通常不用標點符號,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問號、嘆號或省略號。”
圖書書名與此類似,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選用一些標點符號,如頓號、逗號、嘆號、問號、書名號等。如《余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北方文藝出版社)、《心若淡定,便是從容》(天津人民出版社)、《學校變革,我們一起來!——教育引導者的12種角色》(教育科學出版社)、《如何設計閱讀教學工作坊?》(教育科學出版社)、《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定性量紀實務》(中國方正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提到:“書名內一般不加標點。有副書名和說明書名文字時,應用不同字體或(和)字號與正書名區別……單純說明書名文字極少時,可以加圓括號排在書名后。”
當圖書書名既有主書名,又有副書名時,除了上述以不同字體、字號區分外,也可以用冒號、破折號隔開的方式。如《醞釀之道:當漫畫遇見葡萄酒》(艾蒂安·達沃多,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以及上面提到的《學校變革,我們一起來!——教育引導者的12種角色》(R.布魯斯·威廉姆斯,教育科學出版社)。
2.著者信息中的標點
翻譯類的圖書,著者的姓名前要注明國籍,國籍要用方括號“[ ]”括起來。著者和著作方式之間可以用空格、圖案等間隔開,字體上最好也有區別。因為有時著者較多,需加“等”字,而人名本身末字如為“等”字,則易產生混淆。所以用圖案或字體加以區別是較好的方式。
有的圖書用分隔號“/”隔開著者和著作方式,筆者并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國標《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中,分隔號“/”并沒有這個用法;另一方面,該符號如用在書脊上,豎排時是否旋轉,沒有明確規定,易產生混亂。
3.書脊豎排時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
(1)雙引號應使用“﹃”“﹄”的形式,書名號可使用“︽”“︾”的形式,圓括號應使用“︵”“︶”。
(2)頓號、逗號、嘆號、問號、冒號要放在相應文字之下偏右。破折號要在相應文字之下居中。
六、小結
封面雖然頁數不多,版面不大,字數也有限,但因為是一本圖書的臉面,是留給讀者第一印象的重要組件,起著吸引讀者眼球的關鍵作用,所以在圖文設計、字體字號、版面使用方面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復雜關系。對于編輯來說,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兩方面:一是各項必備要素不缺少;二是符合各項編輯出版規范,沒有錯誤。在此基礎上,配合圖書設計人員做好設計工作,增強封面的吸引力,才能讓封面發揮出其應有的全部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實務:初級(2020年版)[M].武漢:崇文書局,2020.
[2]汪繼祥.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3]中國標準出版社.編輯常用法規及標準選編(3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
[4]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學術出版規范? 圖書版式:CY/T120—2015[S].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系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