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佳





摘 要:本文利用門檻估計模型,根據湖南省2010年-2020年面板數據實證研究了湖南省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發展的放大效應。實證結果表明,湖南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存在著直接和間接的放大效應,并且當流通產業發展規模處于一定區間時,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放大效應程度不斷增大,當流通產業規模小于或大于這個范圍,其對農村電商發展的放大效應程度均會減弱,即存在門檻值。
關鍵詞:流通業發展;農村電商;門檻估計模型
一、引言
流通產業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已經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先導性產業,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隨著經濟發展逐漸轉型升級,“互聯網+”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發展,而農村電商正是應對農產品流通問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手段。流通是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流通產業的發展也必定對農村電商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研究流通產業對于農村電商的影響作用符合當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
二、文獻綜述
國內關于流通產業的研究最早是針對流通產業結構機制體系方面,20世紀初相關學者開始分析流通產業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冉凈斐(2005)利用菲德模型對我國1980年-2001年的統計數據進行測算,證實了流通業與經濟增長具有正相關關系,但流通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通過增加就業來實現的且邊際生產力較低。楊波(2011)基于空間視角,通過分析流通業的空間結構變遷,得出我國流通業無論是增加值還是微觀經營主體的數量,其在空間的分布都與該經濟板塊在全國的經濟份額基本一致,并且提出不是流通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而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我國的經濟增長推動著流通成長。陳增明、余香(2013)通過選取影響流通業發展的相關指標,分析流通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并利用菲德模型測算出我國流通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產生較高的直接貢獻和間接的外溢貢獻。胡永仕、許明星(2015)以福建省為例對流通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聯性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流通業對區域經濟增長有正相關關系,且流通業是區域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王秋穎、李昂(2017)運用灰色關聯分析對三次產業與流通業的關聯度做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流通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略大于第一產業,且在流通業內部批發和零售業的關聯度最大。訾豪杰(2018)通過分析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和問題,指出農村電商的發展有利于解決農村商貿流通和農村物流機制之間的矛盾。王學偉(2019)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促進農村流通領域的全面改革來解決三農問題,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劉通(2021)通過分析我國電商平臺各環節的模式創新,針對當前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舉措。
由上述文獻綜述可以看出,目前國內研究主要關于流通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農村電商發展對農村商貿流通及農村物流機制的影響,而對于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如何,是否有持續的推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從該方面著手,根據2010年-2020年湖南省統計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湖南省流通產業對于農村電商發展的門檻效應,探討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機制。
三、計量模型構建與變量數據的選擇
1.模型構建
為了探究流通產業發展在不同的發展規模下是否能夠持續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本文采用門檻估計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若流通產業的發展規模在一定條件下能夠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水平的提高,則表明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具有放大效應。相應的計量模型如下:
(1)
其中,變量Yit表示個體i在t年的農村電商發展水平,cirit表示個體i在t年的流通產業發展水平,X表示控制變量,α和γ表示各變量系數,ε為誤差項。I為示性函數,θ為門檻值,m為門檻數量。
考慮到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發展可能存在間接效應,為了檢驗這一猜想,將(1) 式中的解釋變量替換為流通關聯產業與流通產業發展水平的交互項ind×cir。此外,將ind作為單獨變量增加到模型中,考察流通關聯產業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相應的計量模型如下:
(2)
其中,ind為流通關聯產業發展水平,β為相關變量系數,其余變量符號含義同(1) 式。
2.指標數據選擇
本文中采用網絡零售額來衡量農村電商發展水平,流通業發展水平采用流通業增加值進行衡量。控制變量選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economy、信息化水平internet和城鎮化水平urban,分別以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年末互聯網用戶數和城鎮化率作為衡量指標。由于流通關聯產業較多,本文無法將所有的關聯產業均納入考慮,考慮到流通產業與農村電商均與生產息息相關,因此本文選擇第二產業增加值代表流通關聯產業發展水平。各變量指標定義見表1。
3.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湖南省2010年-2020年14個市州的數據構成面板數據,各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湖南省統計年鑒、各市州統計公報和《湖南省電子商務報告》。為了消除各指標數據量綱的影響,實證分析前均對指標數據做對數化處理。
四、實證分析
1.流通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的直接影響效應
根據(1) 式對模型進行門檻效應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當零假設條件分別為“零門檻值”和“一個門檻值”時,統計量均拒絕零假設;當零假設為“兩個門檻值”時,統計量接受零假設,也就是說該模型存在兩個門檻值,分別為4.42和5.11。這里的門檻值為對數化后的數據,轉化為實際值后分別為83.1億元和165.67億元。
模型(1) 的門檻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門檻值可將湖南省流通產業對于農村電商的直接影響效應可劃分為三個區間,轉化為流通產業增加值實際值為83.10億元和165.67億元。換言之,湖南省流通產業增加值小于83.10億元時,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影響系數為0.195。當流通產業增加值增長到83.10億元至165.67億元區間時,流通產業發展對于農村電商的影響依然顯著,具有1%的顯著性,且影響系數提高到0.371。在這種情況下,湖南省流通產業發展規模的增大對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具有正向的影響效應,且隨著流通規模的增大影響程度不斷加深,說明流通產業發展對于農村電商發展具有放大效應。但流通產業增加值繼續增長到超過165.67億元時,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影響系數又降為0.278,并且具有5%的顯著性,說明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放大效應不是無限增長的,當流通產業增加值超過165.67億元,這種正向影響程度就會降低。因此,可根據控制流通產業發展規模來控制其對農村電商的促進效應,保證其發揮最大效果。
2.流通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的間接影響效應
緊接著,利用模型(2) 進行門檻效應檢驗,分析流通產業發展對于農村電商發展的間接影響效應,實證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該模型具有3個門檻值,分別為4.1、4.8和6.35。轉化為實際的流通產業增加值為60.34億元、121.51億元和572.49億元。
表5為流通業發展對農村電商間接效應的門檻面板數據回歸結果,在不考慮門檻效應的條件下,關聯產業發展水平和流通產業與流通關聯產業交互項對農村電商發展均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應,說明流通產業通過影響其關聯產業可間接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根據回歸結果可將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劃分為四個區間,對應的流通產業增加值為60.34億元、121.51億元和572.49億元。當流通產業增加值小于60.34億元時,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間接影響系數為0.139,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即流通產業通過帶動其關聯產業每增加1個單位,可以間接帶動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增長0.139個單位。當流通產業增加值增長到60.34億元至121.51億元區間時,間接影響系數為0.327,表明流通產業的發展能夠增大其對農村電商的間接影響效應。當流通產業增加值繼續增長到121.51億元和572.49億元區間時,間接影響系數增長至0.591,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的間接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但這種促進作用也不是一直持續的,當流通產業增加值超過572.49億元時,間接影響系數開始下降至0.226。由此可以得知,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存在間接影響效應,且影響效果先隨著流通規模增大而增大,達到一定值后開始下降。
五、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的實證結果可以得出:(1) 總的來說,湖南省流通產業發展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同時具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流通產業可直接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也可以通過帶動其關聯產業發展間接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2) 就直接效應來說,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有兩個門檻值,分別為83.1億元和165.67億元,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可按門檻值劃分為三個區間,當流通產業增加值處于前兩個區間時,即流通產業增加值低于165.67億元時,其對農村電商的促進作用隨發展規模的擴大而增大,即具有放大效應,一旦流通產業增加值超過165.67億元,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直接促進作用將會減弱。(3) 就間接效應來說,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效應有兩個門檻值,分別為60.34億元、121.51億元和572.49億元。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間接影響效應可按門檻值劃分為四個區間,在前三個區間內同樣具有放大效應,間接影響效果會隨流通產業規模的增大而增大,超過這個范圍間接影響效果將減弱。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目前湖南省流通產業的發展規模尚處于具有放大效應的區間內,因此可持續推動流通產業發展,增加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構建農產品冷鏈運輸體系,改善農產品倉儲條件,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以此帶動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第二,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利用流通產業對農村電商的間接促進作用,通過加強流通領域與其關聯產業領域的不斷融合,使各產業間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帶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第三,推動流通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創新發展新業態,加大資金投入,拓寬流通產業發展渠道。培養具有專業流通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高端科技提高農村電商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冉凈斐.流通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理論與實證[J].生產力研究,2005(03):21-22.
[2]楊波.我國流通業的增長和變化——基于空間的視角[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1(03):33-39.
[3]陳增明,余香.流通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衡水學院學報,2013(01):113-117.
[4]胡永仕,許明星.流通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作用的經濟學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5(02):92-101.
[5]王秋穎,李昂.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流通產業與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3):7-1.
[6]訾豪杰.新型電子商務環境下農村商品網絡流通系統探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03):147-149.
[7]王學偉.我國農村流通供應鏈改進分析——基于電子商務的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9(12):121-124.
[8]劉通.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平臺創新與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1(19):141-144.
[9]蘇娟.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流通業增長對就業的放大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