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力升溫或用炭火煮水,那水出來的效果有差別的,炭火煮的水柔和、鮮活、溫度高,使泡出來的茶湯更能保持茶原有本色。如用電水壺泡時原來已經喝到A茶的甘醇巖韻,今用炭火煮水沖泡,茶湯的醇度會遞增并帶出鮮活感,韻味會留得久一點,沖泡次數也可多一二泡。B茶原來覺得它很夠厚重清甜了,不過隱約有一絲悶的感覺,用炭煮水一泡,悶的感覺消失了,甜味中的棗香揚起來了,那厚重的口感還多了一些濃稠感。C茶本來自帶老茶的清醇清甜口感,炭火水一下去泡開,茶湯喝起來會加倍的醇甜,在整個口腔舒展開一種“透”和“化”的感覺,飽滿豐富的精華滋味無聲無息地融入我們身心。茶們不是“變得更好喝”,它們本來就有那么好喝的本質,只是炭火煮的水可泡出它以前不曾泡出過的香味。
用炭火水泡一個“壞茶”,也是不會變成“好茶”的。茶的本質早已經基本成形,不過使用炭火水沖泡個性較苦澀與猛烈的茶,它喝起來的個性雖仍耿直陽剛但邊邊角角會被修掉,口感回甘圓潤很多。有好茶好水,但無法有效燒煮好水,沒有考慮到如何將水燒至最佳點,以便讓茶的內涵物充分溶解于茶湯,就無法保證泡出來的茶湯屬于它真正的品質,也就顯示不出好茶好水的風格來了,結果茶色茶香都走樣,茶湯口感呆滯無力而且很“硬”。
要燒出一爐好炭火,要克服選炭、存放、打炭、起火、維持火勢以及掌握燒水時隨時變化的狀況。炭要選堅實、結構細密樹種制成的炭,這類炭不易點燃,但燒起來之后整顆炭紅彤彤,無異味不冒煙,耐燒,火力穩定。買炭大半買現成一箱或一包,原裝整塊木條形狀的,需預備刀或鐵錘將之解塊砍成一小段小段,收入鐵皮罐密封免遭潮濕,置于干燥處收放,要是意外受潮少許,燒之前應曬猛烈太陽至少一天。要砍多大段的炭,視乎使用的炭爐大小,茶道慣用風爐或功夫茶小紅爐、家用火盆或老式陶爐肯定都不一樣,反正要易于高低錯落擺成架子的長短。
起火時將木炭擺兩三層,交錯排列是為了讓木炭間有空隙可通風,便于燃燒,不要隨便弄散木炭火架子,假如堵住了風,初期的火很容易滅掉,也不必亂扇風搞到整個環境烏煙瘴氣,質地佳又足夠干燥的炭,火會蔓延一直燒著去,直至整爐炭身燒旺紅亮,這時才可讓煮水壺上座,不要文火就煮。維持火勢與候湯(等水燒開)過程,俗語稱“看火”,周圍是否有風吹過來影響火大火小、炭爐的小閘門是開是閉、何時加炭要加幾塊等都沒有一定的規則,關鍵是用炭火煮水用的不是“火”,是經燒紅的炭體發出的熱力,需避免火力時強時弱,應保持一致的“強大”,它讓水受熱均勻且全面“燒開”,令水結構柔和,即使只喝水也感受到“順滑”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