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雋媛,顧依然,張 梅,潘 力,3,孫 紅,王 軍,3
(1.大連工業(yè)大學 服裝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4; 2.江西省現(xiàn)代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201;3.大連工業(yè)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4)
合體文胸可以塑造女性完美體型,也能減少運動時由于乳房的協(xié)同運動而產(chǎn)生的不適[1]。文胸合體性研究是服裝工效學領域的重要課題,目前已有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胸穿著尺碼和舒適性的調查研究、文胸合體性樣板研究等方面。相關研究[2]發(fā)現(xiàn)有多達70%的女性選擇了錯誤的文胸尺碼,超過65%的女性在穿著文胸時感到不適;賈莉等[3]對我國西部地區(qū)女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文胸合體性已經(jīng)成為影響購買的主要因素。
模杯式文胸是目前女性穿著最為廣泛的內衣類型,模杯是決定該類文胸舒適性與合體性的關鍵。在現(xiàn)有研究中,較多關注文胸模杯曲面造型與曲面形態(tài)特征[4-7]、文胸模杯復合材料研究[8-9]等方面;部分文獻關注文胸模杯的合體性問題。馬靜[10]研究乳房邊界、文胸罩杯與女性乳房匹配問題,構建胸部特征點、特征參數(shù)與文胸樣板的映射關系,設計個性化文胸樣板。徐瑤瑤等[4]將有限元分析方法引入虛擬試衣中,輔助消費者選取相對舒適合體的文胸模杯。高曉曉等[11]探索了基于逆向工程技術構建運動文胸模杯模型,運用3D打印技術制作模杯的方法。
本文基于三維掃描與建模技術,探索合體性文胸模杯的參數(shù)建模方法。通過三維掃描得到數(shù)字化人臺模型,提取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重建胸部三維模型,以此為基礎構建參數(shù)化文胸模杯模型,所構建的模型與人臺胸部特征吻合,可進行參數(shù)化三維設計及合體性模杯的快速制造。
本文通過三維掃描儀掃描人臺得到點云數(shù)據(jù),并對點云數(shù)據(jù)優(yōu)化處理,獲得光順、完整的三角面片網(wǎng)格模型。
本文以東北地區(qū)青年女性上裝原型人臺為研究對象,該人臺是基于體型特征統(tǒng)計分析與3D打印技術建立的東北地區(qū)18~25歲女性中間體軀干人臺[12]。采用德國Human Solutions公司Anthroscan Bodyscan彩色三維人體掃描儀掃描人臺得到人臺數(shù)字化模型。
對人臺模型點云數(shù)據(jù)進行預處理,主要包括點處理和多邊形處理2個階段[13]。在逆向工程軟件中,對點云模型進行合并點云、去除孤點雜點、降低噪聲、統(tǒng)一采樣、封裝曲面;多邊型處理主要針對模型表面存在的一些孔洞和凸凹不平,處理后得到光順的三維人臺模型,預處理三維人臺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預處理三維人臺模型Fig.1 Preprocessing 3D mandrel model
應用三維曲面檢測對模型整體處理精度進行檢測[14]。將處理后的三維軀干人臺模型與原始點云數(shù)據(jù)進行偏差比較分析,所得曲面偏差色譜圖如圖2所示。胸部曲面模型的最大正偏差9.509 0 mm,最大負偏差-0.971 9 mm,平均偏差0.327 6 mm,標準偏差0.559 9 mm。圖2為曲面偏差色譜圖,由圖2可以看出,模型曲面偏差主要集中在人臺邊緣處,胸部曲面整體偏差很小。

圖2 曲面偏差色譜圖Fig.2 Curved deviation chromatogram
通過提取人體胸部特征曲線重新構建胸部模型,該模型是參數(shù)化模杯建模的基礎。
圖1預處理后的三維人臺模型坐標系中前后身方向為X軸,身高即垂直方向為Y軸,左右即水平方向為Z軸。沿Y軸方向,以XZ水平面截取胸部人臺得到胸部特征曲線。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密度應適中,過密集則增加后續(xù)模型重建的工作量,甚至對建模造成干擾;過稀薄又很難保證模型的準確性,導致模型失真。經(jīng)過多次試驗,最終確定以5 mm間距截取特征曲線。圖3為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由圖3可知,從下胸圍線開始到上胸圍線截止,每隔5 mm向上截取曲線,共提取29條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

圖3 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Fig.3 Chest shape characteristic curve
BP點是胸部曲面的最高點,也是模杯形態(tài)造型的關鍵點。人臺模型BP點肉眼較難確定,可通過胸圍線和胸切線的交點來確定。胸圍線和胸切線分別是水平和垂直方向曲率最大的乳房形態(tài)曲線。BP點位置見圖4,由圖示出以右側胸部為例,通過曲率分析初步確定人臺模型BP點區(qū)域,在區(qū)域內以1 mm間距分別截取XZ、XY方向截面曲線,比較曲線曲率,得到曲率最大的胸圍線與胸切線,2條曲線的交點即為BP點。

圖4 BP點位置Fig.4 BP point location
由胸圍線與29條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M共同構建胸部三維曲線模型,如圖5所示。對模型曲線精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30條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的誤差均小于1 mm,平均誤差為0.719 mm,最大誤差0.923 mm,最小誤差為0.325 mm。

圖5 胸部曲線模型Fig.5 Breast curve model

表1 胸部模型曲線精度檢測Tab.1 Accuracy detection of breast model curve mm
模杯建模以人體胸部模型為依據(jù)設計模杯形態(tài)特征曲線,進而構建三維模杯模型。在人體建模研究中,假設乳房左右形態(tài)對稱,以右乳房為例進行模杯設計。
文胸模杯根據(jù)罩杯上弧線的位置和形狀通常可分為全罩杯、3/4罩杯和1/2罩杯;根據(jù)功能可分為基礎薄模杯、功能性模杯、塑形性模杯等。本文以3/4模杯為例,基于人體胸部模型設計文胸模杯,模杯內表面與人體胸部相吻合,輪廓曲線依據(jù)胸部曲面形態(tài)與模杯造型特征進行設計。
圖6示出在人體模型上的胸部參考線。其中,曲線a為下胸圍線;曲線b為胸圍線,是經(jīng)過BP點的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曲線c為上胸圍線,是乳房及模杯上邊界參考線;曲線d為乳房內側邊緣參考線;曲線e為胸切線,是經(jīng)過BP點的縱向胸部形態(tài)曲線;曲線f為前后身分界線;曲線g為腋窩曲線;曲線h為文胸肩帶位置曲線,經(jīng)過單肩1/3點與BP點[13]。

圖6 胸部參考線Fig.6 Chest reference
乳房邊界曲線如圖7所示。根據(jù)胸部參考線與人體模型曲面形態(tài)特征,確定乳房邊界點BU、BF、BD、BR,構建乳房邊界曲線M[3、15]。曲線c與e的交點BU為乳房上邊界點;曲線a與e的交點BD為乳房下邊界點;曲線b與d的交點BF為乳房內側邊界點;依據(jù)曲線f和g的位置及胸部模型曲面特征,確定乳房外側邊界點BR。在人體胸部模型上,依次連接BU、BF、BD、BR 4個邊界點,調整得到閉合的光順曲線,即為乳房邊界曲線。

圖7 乳房邊界曲線Fig.7 Breast boundary curve
以乳房邊界線為參考,結合3/4模杯的造型特征,設計構建模杯輪廓曲線,圖8為3/4 模杯輪廓曲線。模杯輪廓曲線的3個關鍵特征點分別標記為A、B、C,其中A點為乳房上邊界線與曲線h的交點;B點與BF點重合;C點位于乳房邊界曲線上,距腋窩曲線g與乳房邊界線交點約1 cm處。弧線AB沿胸部表面形態(tài)設計成光順的S形曲線;弧線BC與乳房下邊界線完全重合;弧線AC沿胸部模型表面向BP點方向彎曲,弧度較小形態(tài)自然,弧線最大凹進處距乳房邊界線AC約1 cm。

圖8 3/4 模杯輪廓曲線Fig.8 3/4 mold cup profile curve
在SolidWorks軟件中輸入胸部形態(tài)特征曲線模型。圖9為右胸部曲線與曲面模型,將人臺模型前中線所在截面定義為基準面XY,前后身分界線所在截面定義為基準面YZ,用2個基準面剪切胸部模型截取右胸部特征曲線模型,如圖9(a)所示;通過曲線放樣即可得到右胸部曲面模型,如圖9(b)所示。

圖9 右胸部曲線與曲面模型Fig.9 Right chest curve and surface model.(a) Curvilinear models;(b) Surface model
將圖8中的模杯輪廓曲線導入SolidWorks軟件系統(tǒng),剪切圖9(b)右胸部曲面模型得到模杯三維模型,如圖10三維模杯模型所示。模杯曲面模型通過加厚可得到模杯實體模型,可用于3D打印快速成型。

圖10 三維模杯模型Fig.10 3D mold cup model
胸部形態(tài)特征是文胸模杯曲面造型與合體性設計的依據(jù)和基礎,本文應用逆向工程技術與三維曲面建模方法,研究基于人臺胸部特征曲線的合體型文胸模杯建模問題。應用三維人體掃描儀掃描人臺模型,經(jīng)逆向工程建模及預處理技術得到光順的三維人臺模型,精度檢測證明模型胸部曲面尺寸偏差較小。根據(jù)人體胸部曲面特征在三維人臺模型上提取30條特征曲線,重建胸部模型。以女性乳房形態(tài)特征及人臺胸部模型為基礎,設計3/4罩杯文胸模杯結構特征曲線,構建三維模杯模型。
數(shù)字化三維模杯模型具有參數(shù)化及可復用設計的特征。基于文胸合體性設計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人臺重建模型為基礎構建模杯模型,使模杯形態(tài)與人臺模型高度吻合,為文胸模杯合體性研究提供了技術參考,為后續(xù)模杯的功能性與創(chuàng)新設計奠定了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