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紡織工業在舊中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中國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產業之一。中國近代紡織工業誕生于19世紀后半葉時期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在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中,近代紡織工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工業化紡織生產推動了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展。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紡織工業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發展,技術不斷升級,效率不斷提高,紡織工業在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研究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展進程,首先要明確中國紡織工業的歷史地位,這是其發展過程的直接依據,對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地位進行研究和分析,學習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有益經驗,有助于中國工業的現代化建設。

作 者:郭星梅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由郭星梅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的《中國近代紡織品牌研究》一書主要描寫了我國近代紡織的品牌發展,對我國近代的紡織品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我國近代紡織行業艱難前行的歷程進行了詳細描寫,包括中國近代紡織科技的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的艱難歷程,描寫了我國勞動人民在對紡織工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品質,分析了近代紡織工業與民族自立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改革創新精神的融合,這些對中國現代紡織工業的發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是實現我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方向發展的動力源泉,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該書內容豐富、語言有趣、結構合理,內容主要包括近代紡織、近代商標、品牌理論的主要文獻、西學東漸視野下的品牌本土化,中國近代紡織品牌的崛起和發展,近代上海毛紡織品牌的個案研究,紡織品牌與技術創新,紡織品牌與文化自信,紡織品牌與經營創新,中國近代紡織品牌興衰的歷史規律,中國當代紡織品牌建設的形勢與對策的理論價值及應用價值。
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產生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有很大的關系,隨著外來資本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斷增強,導致我國傳統手工紡織業受到巨大的沖擊,打亂了我國傳統的紡織模式,促進了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產生。隨著外來資本的進入,洋布、洋紗在中國市場上大量出現,紡織品價格大幅下跌,我國傳統的手工紡織業無法維持生計,傳統的紡織廠大量倒閉,我國的紡織業百廢待興,失業人口的增加提高了紡織市場的勞動力的數量,這為紡織品商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促進了我國近代紡織行業的發展。民族紡織企業不斷出現,我國出現了紡織工業的黃金時期,隨著對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品牌概念在我國逐漸流行起來,中國的民族品牌得到了誕生和發展。
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促進了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展。西方各國在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開放中國的通商口岸,導致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西方紡織品的進入對于我國的手工紡織行業形成巨大打擊,西方通過工業化生產洋紗布,價格便宜,迅速擠占了中國市場。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1842年我國的棉織品的進口僅占進口總量的8.4%,中國棉織品主要是自給自足的方式。在資本主義進入中國市場后,中國的手工紡織品優勢下降,洋紗布迅速擠占中國市場,到1867 年,洋紗的進口總量達到了21%,到1885年甚至飆升到35.7%。洋紗以其質優價廉的優勢迅速打敗了我國傳統的紡織品,成為了國內民眾的首選。手工紡織業的衰敗為我國近代的紡織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人們為了維持生存不得不尋找紡織發展的新道路,這為我國近代興辦近代紡織業創造了條件。
白銀的外流促使政府提高對我國近代紡織業的投入。西方的洋布、洋紗在我國的銷量不斷增加,給我國的紡織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減少了我國紡織品的銷量,白銀大量流失,洋務派官員對于這種情況感到擔憂,加大了對紡織業的投入,對我國傳統的紡織發展模式進行改革,提高我國紡織品的產量和質量,減少白銀的外流。李鴻章對于我國當時紡織業的現狀非常擔憂,創建了我國第一家近代棉紡織企業,是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開端。張之洞認為棉布是我國傳統商品,紡織業應該是我國的優勢產業,但是如今受到西方洋紗的影響,我國的紡織產業日漸衰落,紡織從業人員不斷減少,原來的紡織人員也成為了洋紗的使用者,這讓我國的資金大量外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將不堪設想。張之洞提出要建立我國自己的紡織廠,購買國外的機器,奪回中國的市場。1888年,張之洞在廣東創建了紡織廠,不久后建立了湖北紡織四局。
西方近代紡織技術促進了民族紡織工業的興起。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我國紡織品牌誕生的原因,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使我國出現了更多的民族紡織品牌。隨著近代紡織品的生產力、種類和流通速度不斷提高,紡織品牌的競爭越發激烈。民族紡織工業的興起實現了我國近代紡織品牌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紡織品牌,如棉紗、棉織品牌;毛紗、毛織品牌;蠶絲、絲織品牌等,中國近代紡織品牌在探索中不斷發展,由于先進的紡織技術在中國得到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引起了一些地主、商人和傳統紡織工場主的興趣,他們購買西方的紡織機器,學習西方的紡織技術,對國外的技術進行引進和改造,促進了民族資本紡織工業的興起,如華僑商人陳啟沅早年對于西方的技術有很高的興趣,通過在各個工廠數年的學習,去國外學習先進技術,總結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在廣東南海縣對機械進行仿制,創辦了繼昌隆繅絲廠,大大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紡織工業發展。
在經過資本主義入侵之后,我國的傳統工業受到全方位的打擊,我國政府和社會人士不得不發展創新來維持生計,例如為了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減少白銀的外流,促進了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辦,這為我國工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條件。洋務派人士對于紡織工業的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減少資金的外流,更重要的是保護中國的商業主權,減少國外資本主義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削弱資本主義的力量,這是我國工業實現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些具有先進思想和長遠眼光的先進人士,為可遏制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通過近代紡織工業來與外國資本勢力進行“商戰”。近代紡織企業的發展為現代工業的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和示范的作用。近代紡織工業的發展,提高了我國紡織品的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引起我國近代的生產大變革和社會的進步。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我國近代的一些著名的紡織品牌,這些品牌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先驅者,給我國近代的紡織工業帶來了技術的創新,作者以上海毛紡織廠為例,對上海毛紡織廠的工業發展進行了概述,對上海近代的主要品牌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其艱難的發展過程進行描寫,以上海的毛紡織業為我國近代紡織業的縮影,對我國近代紡織業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歷史地位進行了總結。另外,不同紡織品牌的發展也為我國的近代紡織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含有資本主義的成分,它以商品生產為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讓中國近代的工業具備了資本主義的性質,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在中國出現,這促進了近代工業的先進性和科學性。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起,是對西方技術的引進,西方技術的引進促進了我國工業近代化的發展,也是對我國紡織工人的訓練和培養的過程,提高了紡織工人的技術,通過近代紡織行業的大規模生產實踐,逐漸改變了我國工業一直以來被國外壓迫和欺凌的狀況,是我國近代工業發展的先驅力量。
紡織產業的工人是中國近代工人運動的主要力量。紡織產業工人是中國早期工人階級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之一。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很多關于紡織品牌的影響因素,其中工人的素質和能力是品牌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近代紡織工人的人數曾達到過全國產業的三分之一,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近代紡織產業的產生是近代工業的一次革命,1891年,上海機器織布機匠由于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進行罷工抗議,在這之后紡織產業的工人為了爭取自身的權益進行多次罷工活動,這催生了我國新的政治力量,對中國革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起,不僅對紡織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于我國近代紡織品牌的變革以及我國紡織品牌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近代紡織工業在民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紡織工業為人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國的國計民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近代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紡織工人人數一直高居榜首,紡織工人發揮了領導作用,是近代工業工人階級的主體,隨著近代紡織行業對于近代工業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主體性的作用,對近代民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對于外來資本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提高了近代紡織行業的工業化水平。 (作者簡介:沈偉民,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法律及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常州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