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滔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技術與工程學院,上海 201411)
步進電機是驅動電機的一種,應用在控制系統的執行終端,將脈沖信號轉換為電機運動的期望旋轉,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特點,在工業流水線、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步進電機啟動時具有較大慣性,啟動速度與額定速度相差較大,且步進電機振蕩頻率固定,運行時共振現象強烈,當負載沖擊波動較大時,負載會偏離目標位置,產生丟步、損耗等情況,使得電機不適用于速度不斷變化的作業場景[2-3]。步進電機結構特殊,不能接入電源直接驅動,因此,有必要設計步進電機閉環智能控制系統,驅動步進電機工作,保證步進電機工作性能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4]。
現階段,步進電機閉環控制系統相關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文獻[5]提出基于速度環模糊參數自適應PID 算法的控制系統,分析電機運行特性,求取電容電流容量,搭建控制模型,控制步進電機電流,但該系統反饋信號受外界干擾,電機響應時間較長,控制精度較低;文獻[6]提出基于LC 濾波器的控制系統,將反饋轉速的偏差作為輸入量,采用電容電壓微分算法,輸出參考電流值,對電容電流進行反饋和補償,得到模糊控制系統,確定調節器穩定范圍,但該系統受開關電壓諧波影響,電機響應時間較長,控制精度同樣較低。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現有的研究理論,提出基于可編程控制器的步進電機閉環智能控制系統。
1.1.1 基于可編程控制器設計系統總體結構
將可編程控制器(PLC)作為步進電機閉環控制器,設計系統總體結構。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可編程控制器的閉環控制系統總體結構Fig.1 Overall structure of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將可編程控制器作為主控單元,PLC 采用STM32F207VCT6 作為核心控制芯片,具有SRAM存儲器和閃存存儲器,內置定時器、以太網、硬件除法和乘法單元,通過單周期的PLC 運算,產生脈沖信號,驅動步進電機運行,PLC 操作面板包括位置按鍵、速度按鍵、方向按鍵、啟停按鍵,分別控制步進電機的移動距離、移動速度、移動方向、啟動和停止,其中位置按鍵和速度按鍵具有多擋[7]。
系統需要的電壓包括3.3 V 數字電源、5 V 數字電源、15 V 數字電源、電機電壓,把電源模塊輸入電壓劃分為兩路,一路為電機繞組提供電壓,另一路利用DC-DC 變換器和開關穩壓器件,將15 V 轉換為5 V 和3.3 V,使用磁珠,連接數字電源和模擬電源,提高系統抗干擾性能[8]。
由定子電流反饋和轉子位置反饋,構成速度反饋模塊,將增量式編碼器作為步進電機編碼器,輸出差分信號,利用差分信號接收器,將差分信號轉換為單端信號,檢測轉子位置。利用霍爾電流傳感器,對步進電機繞組電流進行采樣,配置濾波器,通過濾波電路,為系統濾除高頻干擾,提高濾波性能[9]。
通訊接口模塊包括USB 轉串口、以太網接口、串口,各個接口電路采用典型應用電路,將信息數據上傳至上位機,如波特率數據、控制器參數等。輔助電路充分利用PLC 核心控制芯片的I/O 口資源,包括撥碼開關電路、按鍵電路、指示燈電路、脈沖輸入電路、電壓設定與保護電路等,由指令脈沖輸入,實現步進電機閉環速度控制[10]。至此完成基于可編程控制器的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1.1.2 優化主功率驅動電路
優化系統主功率驅動電路,讀取上位機指令,控制步進電機運行。優化后的主功率驅動電路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主功率驅動電路Fig.2 Main power driving circuit of system
選取8 個功率場效應管,搭建雙H 橋結構,組成主電路和功率驅動模塊,功率場效應管的源極是浮地,由4 個浮地,驅動雙H 橋,通過功率場效應管通斷的控制,改變步進電機繞組電流的方向和通斷,在PLC 核心控制芯片和功率場效應管之間,增加驅動芯片和鎖存器,通過驅動電路,為功率場效應管提供較大的驅動電壓,實現功率放大和信號鎖存[11]。至此完成主功率驅動電路的優化,實現系統硬件設計。
1.2.1 構建步進電機數學模型
忽略非線性因素的作用,經由簡化和假定,建立步進電機數學模型。構建步進電機的電壓方程,表達式為

式中:h,a,A 分別為電機繞組的電壓、電阻、電流;B1和B2分別為繞組自感的基波和平均分量;t為電機運行時刻;α 為轉子機械角;C 為反電動勢[12]。構建電機轉矩方程c,表達式為

式中:D 為轉動慣量;E 為摩擦參數;e 為負載轉矩;I為電機角速度。步進電機的磁動勢有兩種,分別為繞組和磁鐵產生的磁動勢,由此,判斷負載轉矩e 由磁鐵激發的磁鐵轉矩,以及由繞組激發的反應轉矩組成。當電機繞組通電時,繞組的磁能f1為

式中:F1,F2分別為繞組互感和自感[13]。反應轉矩G1計算公式為

把繞組電流A 勵磁建立的磁場,等效為磁鐵的磁能f2,表達式為

式中:g1和g2分別為勵磁電流的互感和自感;d 為轉子齒數;H 為磁鐵等效勵磁電流。磁鐵轉矩G2計算公式為

疊加反應轉矩G1和磁鐵轉矩G2,得到負載轉矩e 的取值,將G1+G2代入公式(2),得到電機轉矩,由h 和c 組成數學模型。至此完成步進電機數學模型的構建。
1.2.2 優化可編程控制器閉環控制算法
由電壓方程h 和轉矩方程c,得到可編程控制器算法的輸入量,對步進電機速度環、電流環、位置環進行閉環控制。電機速度環和電流環采用積分分離的PI 調節,計算t 時刻電機繞組的電壓偏差J(t),公式為

式中:h1(t),h2(t)分別為繞組電壓的參考值和實際值[14]。對電壓偏差J(t)進行限幅處理,預設電壓偏差范圍i,當電壓偏差在范圍i 之內,對J(t)進行比例放大和積分,當偏差在范圍i 之外,僅對J(t)進行比例放大。計算積分項開關系數j,公式為

電機速度環和電流環的調節量K(t)表達式為

式中:k 為比例系數;L 為時間積分常數[15]。通過比例放大,對電壓偏差J(t)作出快速反應,提高系統響應速率,加快速度環和電流環的調節,通過積分,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無靜差調節,消除電壓偏差J(t)。可編程控制器的比例系數k 為

式中:l,m 分別為轉速和電流反饋參數;M 為磁通;N為總電阻;O 為電動勢參數;p 為磁極對數。位置環采用比例調節,計算t 時刻電機轉矩偏差P(t),公式為

式中:c1(t),c2(t)分別為電機轉矩的參考值和實際值。位置環調節量n(t)表達式為

通過調節量K(t)和n(t),對電機的電流和轉子位置進行調節,構成三環控制結構。至此完成可編程控制器閉環控制算法的優化,實現系統軟件設計,完成基于可編程控制器的步進電機閉環智能控制系統設計。
將此次設計系統,與基于速度環模糊參數自適應PID 算法的控制系統、基于LC 濾波器的控制系統,進行對比測試,測試3 種系統對步進電機的速度控制性能和位置控制性能。
搭建步進電機測試平臺,上位機通過Keil 集成開發環境、編寫軟件、實時顯示和保存數據。選擇57式兩相混合式步進電機,機身長度為55 mm,重量為3.2 kg,實驗測試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步進電機測試參數Tab.1 Stepping motor test parameters
對3 種系統的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進行調試,每隔一段時間,取出上位機的采集數據,使用Matlab軟件繪制數據。
2.2.1 速度控制性能測試
分別取5 mm/s 和10 mm/s 的速度階躍指令信號,繪制3 種系統的輸出轉速響應波形,如圖3所示。


圖3 速度階躍指令響應曲線Fig.3 Speed step command response curve
由圖3可以看出,3 種系統都可以使步進電機跟蹤速度指令信號,但響應時間和動態性能有所差別。根據圖3的速度階躍指令響應曲線,統計3 種系統的穩態到達時間和穩態誤差,實驗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速度控制實驗對比結果Tab.2 Comparison results of speed control experiment
由表2可知,速度階躍指令為5 mm/s 時,設計系統相比另外兩種系統,穩態到達時間縮短了0.24 s和0.58 s,穩態誤差減小了0.42 mm/s 和0.48 mm/s,速度階躍指令為10 mm/s 時,設計系統時間縮短了0.51 s 和0.83 s,誤差減小了0.56 mm/s 和0.91 mm/s。
2.2.2 位置控制性能測試
跟蹤位置指令分別取20 mm 和40 mm,繪制3種系統的位置響應波形,如圖4所示。

圖4 位置指令響應曲線Fig.4 Position command response curve
由圖4可以看出,3 種系統都可以使步進電機跟蹤位置指令信號。由位置指令響應曲線,統計3種系統位置控制的穩態到達時間和穩態誤差,實驗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位置指令為20 mm 時,設計系統穩態到達時間縮短了0.52 s 和0.73 s,穩態誤差減小了0.63 mm 和1.52 mm,位置指令為40 mm 時,設計系統穩態到達時間縮短了0.28 s和0.56 s,穩態誤差減小了1.44 mm 和1.48 mm,縮短了位置指令響應時間,提高了位置控制精度。

表3 位置控制實驗對比結果Tab.3 Comparison results of position control experiment
此次研究將可編程控制器作為中央主控單元,設計了一種步進電機閉環智能控制系統,步進電機能夠快速跟蹤指令信號,且電機運行更加穩定。但此次設計系統仍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會同時加入位置環和速度環進行調試,在系統硬件結構中加入光電編碼器,獲取轉子速度和位置,結合參數自動辨識算法,對步進電機進行無位置控制,進一步提高系統對步進電機的控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