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曄,蔣 玲
(1.湖北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2.湖北省大悟縣天有實驗學校,湖北 大悟 432800)
重陽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既有登高宴會、賞菊飲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豐富的習俗,又有消災辟邪、祈壽求吉、敦親睦友、娛樂身心和感恩神靈的訴求。重陽節出現之初即有敬老之義,曹丕的《與鐘繇九日送菊書》云:“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1]九與久諧音,曹丕以一束秋菊送與鐘繇,“以助彭祖之術”,是想借此祝鐘繇長壽,以博尊老敬賢之名。還有《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2]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2006 年又將其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管是求長壽還是博尊老之名,重陽節都已經與敬老孝親密不可分。而孝感本土蘊育的孝文化、千百年來形成的孝老愛親優良傳統,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利用重陽節民俗文化來充實孝感旅游資源,將豐富孝感文化旅游的內涵,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提高孝感旅游的質量,帶動孝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重陽節有著豐富多樣的民間風俗和文化內涵,其民俗文化隨著時代和地域環境的改變或多或少會發生變化,但其核心內容——孝老愛親思想卻一直不變,重陽節甚至成為中華民族的敬老節,這和傳統的孝文化密不可分。作為孝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孝感,在孝文化旅游開發與建設方面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促進孝感旅游經濟發展具有可行性。
為促進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1年1月27日發布了印發《關于支持文化旅游產業恢復發展振興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該《細則》表示“將長期堅持加大專項資金扶持,特別是對文化旅游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文旅品牌創建,深層次發掘荊楚文化內涵,組織開展全域旅游各類創建活動,對創建成功的單位給予支持;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產品,積極推進數字經濟格局下文旅融合發展;加快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3]。同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又發布了印發《湖北省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湖北要“著力釋放旅游的文化功能,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荊楚文化為基礎,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和符號,推出系列文化旅游產品,加強對外宣傳和推廣,使旅游成為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成為增強荊楚文化軟實力、提升荊楚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并將“深化發展文化旅游”作為“十四五”期間湖北“拓展旅游發展重點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要從“建立文旅互促機制”、“建設文旅融合項目”、“豐富文旅融合業態”、“培育文旅融合品牌”和“實施文明旅游創建工程”這五個方面來推動落實。[4]湖北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這一系列政策對孝感結合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于孝感對現有旅游資源升級換代,推進孝感旅游特色品牌創建,以區域旅游的發展促進湖北整體旅游的發展。《孝感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中認為孝感的核心旅游資源具有“以孝文化為核心,楚文化為基底,名人文化為亮點,紅色文化為特色,融合孝感本地民俗文化的資源特點”,要以此為基礎“立足大區位優勢,以孝文化為核心線索,努力把孝感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文化生態康養型旅游目的地”[5]。有了省市兩級政府對孝感旅游的政策支持,孝感結合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二)孝感旅游資源中蘊含了豐富的重陽節民俗
孝感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因漢代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孝”在中國古今的社會、家庭、倫理等思想傳統中居于主要地位,被視為延續祖宗生命與傳統的重要形式。弘揚孝文化、釋放孝文化的光彩,不僅能提高孝感的知名度,而且還能更有效地增強民眾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使孝感兩個文明建設和諧統一發展。孝感旅游資源中蘊含了多樣的重陽節民俗,充分挖掘重陽節民俗中體現的祈求長壽意愿和尊老敬老內涵并運用于旅游宣傳和開發,與孝文化在孝感的弘揚和傳承密不可分。
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知名度很高的有雙峰山。雙峰山位于孝感市區東北部,主峰由兩座海拔888米對峙的山峰組成,故名“雙峰山”[6]13,是孝感第一峰,境內有峽谷探幽、雙峰托日、書院聽琴、回龍晨鐘、涼亭看花、林海聽濤、古寨烽煙、白云曉月等景區,登臨主峰憑高眺望,也是重陽登高的首選之地。
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比較典型的有董永公園。董永公園位于孝感城區的中心地段,是以漢代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相配結成百日姻緣的傳說為主體,集孝感境內有關“天仙配”故事的文物古跡于一體的主題公園。位于公園中心地段的是 “孝子祠”,祠正堂立著記載董永生平的橫匾,兩旁陳列著有關的文物、碑石、族譜和名人字畫,祠院圍墻有十六面窗花,以浮雕形式,展示了民間傳說中的16個孝子故事圖畫。攜老帶幼游玩公園,賞孝子祠,既能陪伴父母放松心情,又能提醒晚輩將“孝”銘記于心,因此董永公園也是重陽節游玩的好去處。
在特產文化方面,孝感麻糖不僅以其本身的酥甜香脆吸引人,它還蘊含著孝感的歷史文化,令人回味無窮。[6]347孝感米酒同樣是孝感具有千年歷史的傳統風味小吃。早在宋代趙匡胤就贊其為玉液瓊漿,而在明代米酒就已出名,并創出百年品牌。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攜全家老小登高暢游,品味傳統名吃麻糖和米酒,也體現出重陽節民俗文化與孝文化在孝感旅游資源中的有機結合。
雖然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已產生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僅有分散的旅游文化產業建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借鑒運用節日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成功案例,統籌各地資源,樹立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以重陽節民俗的文化凝聚力吸引游客的興趣,為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提供更大的可行性。
河南上蔡作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在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方面已經作出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地以每年重陽節舉辦的“中國·上蔡重陽文化節”為載體,加強對外宣傳、交流和合作,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同時上蔡還“培養出一批以重陽茱萸絳囊工藝杰出傳承人張社、桃核雕花工藝杰出傳承人劉海龍、白云翁毛筆制作杰出傳承人白山林等為代表的重陽文化人才”,促進重陽節民俗文化在當地代代相傳。上蔡還大力扶持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研制生產了菊花酒、菊花茶、重陽系列糕點,制作重陽登高點景物宣傳冊、旅游紀念冊、紀念章等工藝品,培育生產菊花、茱萸盆景等;扶持創辦了上蔡縣重陽茱萸絳囊祈福用品有限公司、上蔡縣秀梅重陽茱萸絳囊制品有限公司、東岸雕花桃核扣等重陽文化生產企業”,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品牌效應逐漸突顯出來。[7]隨著時代的發展,上蔡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形式不斷地豐富、影響也不斷地擴大,其開發模式對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有重要啟示。我們在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時也要注重結合孝感民風民俗,開展系列節慶活動吸引民眾共同參與。此外,要具備發展性的眼光,持續培養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傳承人,同時關注旅游主體的需求,與時俱進地推動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文化產業發展,讓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能夠長遠持久,為孝感旅游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掌握重陽節民俗文化促進孝感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現狀,筆者對孝感普通市民、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這五類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5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92份。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關于重陽節的具體時間,調查對象中86%的普通市民、86%的專家學者、96%的企業代表、96%的媒體工作人員和95%的公務人員都知道重陽節是在農歷的九月初九,只有極少數人不知道重陽節的具體時間。對于重陽節的別稱,普通市民和專家學者中知道其被稱為“登高節”的比例較高,分別為78%和70%;而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中知道其被稱為“老人節”的比例較高,分別為80%、89%和95%;在被調查的五類人員中都對重陽節被稱為“菊花節”知之甚少。至于重陽節的風俗,調查對象中知道登高風俗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了88%、76%、52%、56%、100%;其次知道插茱萸風俗的人也較多,分別達到了74%、72%、64%、56%、91%;對賞菊、喝菊花酒和吃重陽糕這幾種重陽節的風俗知道的人相對較少。



對重陽節過節形式和參與節日活動方式的調查主要是針對普通市民來開展的:

在重陽節到來之際,只有14%的普通市民會選擇送禮物給父母以表達自己的心意,有56%的普通市民會陪父母聊天、吃飯來過節,也有28%的普通市民愿意陪父母出去旅游散心,還有34%的人從來沒有和父母一起過節。

假如在重陽節時到養老院開展尊老敬老活動,48%的受訪者會積極去參加這項活動,44%的人表示要看自己的時間,如果時間允許也會參加這類活動,還有12%的人表示不會去參加這類活動。
結合工作和業務實際,關于重陽節民俗文化在孝感推廣宣傳價值的調查主要針對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來進行,關于重陽節民俗文化和孝文化能否共同發展的調查是針對專家學者來進行。


在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中各有78%、67%、59%的受訪者認為重陽節民俗文化在孝感地區有可推廣宣傳的價值,96%的專家學者認為重陽節民俗文化和孝文化有共同發展的可能。

調查數據顯示,普通市民、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中認為孝感現在的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基本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比例分別為64%、56%、58%、40%和62%。同時在五類調查對象中還分別有32%、40%、32%、40%和35%的受訪者認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產品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考慮到企業是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實施的主體,圍繞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的調查主要是針對普通市民、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進行的。從調查數據來看,整體宣傳促銷力度不夠、規模較小是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在四類調查對象中都有反映,比例分別達到了56%、78%、66%和64%;其次,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在調查中普遍認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目前存在缺乏鮮明的市場形象、品牌效應無從體現的問題,比例分別為88%、86%和95%;再次,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對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反映也很強烈,公務人員中反映此問題存在的比例甚至達到了100%;還有孝感對重陽節民俗文化的開發太過于經濟化而缺少對文化內涵的關注,從而導致結合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層次不高、品級較低,這也是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比較關注的問題,比例也分別達到了74%、82%和91%。還有學者認為,目前孝感的旅游開發中對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基本內涵認識挖掘不夠,形式大于內容,缺乏頂層認真設計,要注意與孝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地位和影響相呼應。
通過調查發現絕大多數調查對象對重陽節的時間、別稱和風俗都很熟悉,特別是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的認識已經深入人心,也說明重陽節敬老孝親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人們的共識,同時大多數民眾愿意陪伴父母來過重陽節,也愿意在重陽節到養老院開展尊老敬老活動,這都為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中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重陽節民俗文化在孝感地區有可推廣宣傳的價值,專家學者還認為重陽節民俗文化和孝文化在孝感能夠共同發展,這說明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具有可行性。而孝感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在五類調查對象中只有接近一半的人認為孝感現在開發的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基本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三到四成的人認為不能滿足;調查對象認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還存在整體宣傳促銷力度不夠、規模較小、缺乏鮮明的市場形象、品牌效應無從體現、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和結合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的層次不高、品級較低等突出問題。
“從本質上說,旅游業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游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游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8]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要發揮重陽節民俗文化對孝感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迫切需要政府、媒體、企業共同努力,以重陽節民俗文化為根,以品牌宣傳為媒,充分利用互聯網培育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加快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和特色品牌打造的步伐。
孝感進行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應整合孝感各地的旅游文化資源,發揮各個景區的自身優勢,共同促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孝感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提出構建‘一心點亮,四區集聚,軸廊聯動’的總體空間構想,即打造‘中華孝城’人文都市心,四大旅游產業集聚發展板塊,一條漢江水上旅游黃金走廊,三條區域內外產業聯動發展軸。”[5]無論是“中華孝城”人文都市心的打造,還是生態康養休閑產業圈、人文山水休閑產業圈、文旅農林復合產業圈和文化創意休閑產業圈四大板塊的集聚發展,對于整合孝感各地的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體規劃、發揮各個景區的優勢并增強各景區之間的聯系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針對企業代表進行的調查中,88%的受訪者表示對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納入“中華孝文化名城”的打造進行整體規劃很有必要,愿意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和建設提供支持。
作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組成部分,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線路的整體規劃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以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為游客提供不同的旅行線路。《孝感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提出“圍繞‘必游孝感’主題產品品牌,推出四大主題旅游產品線”,其中包括以“頤養人生”為主題的“悅活之旅”、“慢享之旅”主題旅游產品線路,該線路“以養生養老為核心,開發主客共享的樂居生活社區”[5],與重陽節民俗文化緊密相關。在調查中,有33%的專家學者認為孝感可以在重陽節開設退休老人旅游專線,開展孝文化旅游節活動,有25%的企業代表認為可以組織老年人進行短距離的文化旅游活動,充實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這些建議都可以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線路的整體規劃提供參考。結合重陽節民俗文化和孝感自然及人文旅游資源整體開發的實際,旅行社可以設計白兆山—雙峰山—黃陂木蘭山的“登高”線路,也可以設計觀音湖—天紫湖—天嶼湖—湯池溫泉的“療養觀光”線路等。這樣的旅游線路不僅使游客有更多的機會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內涵和意義,還能增進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交流,讓敬老孝親傳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節慶活動是民眾維系宗族的骨肉親情、增強族群的凝聚力與文化自信、調節身心、健康生活、延年益壽的重要形式,也是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感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提出要“打造一個國際級龍頭節事品牌(中國孝感·中華孝文化旅游節),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兩大旅游文化季 (中國(孝感)康養休閑季、中國(孝感)民俗文化季)”[5]。孝感在進行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統籌規劃時,可以將重陽節節慶活動與中華孝文化旅游節、中國(孝感)康養休閑季和中國(孝感)民俗文化季的系列活動有機結合,擴大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在調查中,有50%的普通市民和14%的公務人員認為應該多開展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節慶文化活動來加強對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的宣傳。此外,鑒于調查對象對孝感民俗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強烈反映,在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整體規劃中還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只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從而促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更好地發展。
(二)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
在調查中,有50%的企業代表和57%的公務人員都認為要加大宣傳力度,將重陽節民俗文化和孝文化有機結合,共同打造孝感旅游文化的品牌。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迫切需要樹立品牌意識,充分發揮各類優勢,共同助力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
1.宣傳:“互聯網+”和“智慧旅游”。科技與文化旅游的結合能夠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和智慧科技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不僅傳播十分迅速,受眾面也很廣。互聯網技術在旅游中的運用主要是利用互聯網中的各大自媒體平臺拍攝視頻、編輯文案、網絡直播等途徑進行宣傳。[9]在針對孝感媒體工作者的調查中,有67%的受訪者認為通過網絡視頻的宣傳方式可以對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起到更好的推廣作用,有88%的受訪者表示會親自體驗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并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我們可以將孝感與重陽節有關的傳說故事以及相關民俗風情等進行影視化轉換,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拍攝宣傳短片或系列節目,并將轉化成果放到互聯網上,不僅能夠擴大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的知名度,還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的影響力,激發游客的旅游興趣。
智慧旅游是以應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智慧技術”為手段,使旅游變得更為人性化、科技化,可幫助游客實現更便捷、更舒適的旅游體驗。[10]智慧旅游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夠引起游客的好奇心,讓游客想要親身游訪從虛擬世界看到的景象。智慧旅游主要可以借助VR和AR技術得以實現,VR可運用于線上展示景點內容,方便游客對景區全貌進行預覽、規劃游覽順序、指引游覽路徑,使游客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吸引游客前來游玩。[11]孝感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雙峰山、白兆山等都是景點密集的風景區,在調查中有24%的普通市民認為可以利用這些景區資源加大對其蘊含的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我們可以借助VR技術制作景區全景圖,能夠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對景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引起潛在游客的興趣,從而將潛在游客轉變為現實游客。我們可以借助AR技術,通過科技手段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特定景物的還原,為景區開發提供極大的便利。此外,AR還能為游客指引景區內部的游覽地點,對其中的各個小景點進行介紹,展示每個景點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宣傳民俗文化的同時,對重陽節各類習俗的來源也進行講解。智慧旅游也需要與互聯網相結合,在互聯網上向人們展示智慧旅游的便利與奇妙,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可以逐步培養出景區的知名度,讓更多游客前來感受科技與旅游的融合,促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更好地發展。
2.特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周邊產品開發。開發旅游周邊產品是現代旅游產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不僅能使游客游有所獲,也能給旅游開發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針對孝感企業代表進行的調查中,54%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開發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特色產品,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周邊產品的開發提供資金支持。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周邊產品開發除了可以生產菊花酒、重陽糕、茱萸盆栽與飾品等特產外,還可開發出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特色文創產品,通過提取重陽節民俗文化中的特色意象將其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吸引游客前來游玩時購買。游客通過購買特色文創產品不僅能夠把文化帶回家,帶來更大的旅游滿足感,還有可能會將特色文創產品送給親朋好友。如果特色文創產品足夠吸引人,游客的好友也很有可能來到景區游覽,從而又會實現新的經濟效益。在針對孝感公務人員進行的調查中,14%的受訪者建議將孝感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如皮影、剪紙等作為重陽節民俗文化的載體進行旅游文創開發,能很好地促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按照這樣的旅游產業開發思路,我們在開發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產品的同時,能帶動旅游產業全面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孝感旅游經濟發展。
3.創新:成功案例的借鑒。除了河南上蔡在運用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旅游開發方面的成功經驗外,孝感在打造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方面還可以向北京環球影城和浙東唐詩之路品牌建設學習借鑒。環球影城于2021年9月20日正式在北京開園,截至9月23日,10月1日的門票已經售罄。[12]北京環球影城內部分為各個區域,是以電影為主題的大型主題公園,內部還有影片情景的高度還原、影片相關的道具、特色游樂設施等活動項目,其品牌特色較為顯著。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可以借鑒環球影城的開發模式,建設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主題公園。品牌的主題需要非常鮮明地圍繞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進行設計,可以依托尚未開發的游覽地進行建設,將景區內部劃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分別舉行自然景觀游覽、重陽節民俗文化講解和重陽文學作品分享、播放重陽節民俗文化系列節目、民俗體驗活動等游樂項目,展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特色。此外,還可利用包括董永公園、槐蔭公園、鳳凰天仙城、中華黃香文化園、孟宗孝文化公園等現有文化旅游品牌主題公園和正在建設中的中華敬老園,增添一些與重陽節民俗文化有關的景觀、旅游設施,開展豐富的重陽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實現重陽節民俗文化與孝文化在旅游開發層面的有機統一,使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深入人心,提升品牌影響力,促進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除了文化旅游品牌主題公園的新建和升級外,在調查中有14%的公務人員認為還可以通過在孝感建立養老產業園來推動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浙東唐詩之路品牌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它在建設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困難,值得我們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會稽山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之一和浙東唐詩之路的門戶,會稽山區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香榧群,用于香榧等干果類別的“稽東”商標卻被紹興一位市民注冊。最終稽東鎮政府通過和商標持有人協商,出資收購了“稽東”商標。[13]“稽東”商標的流失和回購,不僅耗時耗力,還浪費了許多資金,稽東鎮的榧農也無法實現收益價值的最大化。有了浙東唐詩之路的經驗教訓,孝感在打造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品牌時要注重對公共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增強品牌意識,將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特色內涵以藝術化的形式融入到品牌的標識設計中,在滿足旅游者文化體驗的同時給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標識設計好后還要盡快申請注冊商標,防止品牌流失,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讓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品牌下的產業造福更多人。
重陽節有祈壽獻壽和敬老尊賢的民俗文化內涵,重陽節敬老孝親既是孝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孝文化的發展和升華。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媒體工作者和公務人員,都能為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獻計獻策,讓敬老孝親傳統落地生根,持久傳承。對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必定能擴大孝感重陽節民俗文化的影響力,提高孝感旅游產品的知名度,提升旅游品位和消費層次,促進孝感旅游經濟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