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斌
“雙減”政策背景下,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城第三中學從“以學生健康成長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出發,立足鄉村教育實際,確定了“以生為本,多元發展”的德育工作理念,以九項舉措為抓手實施精細化管理,有效增強了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關公文化”,體現特色元素。學校就地取材,積極挖掘校園古建筑關帝廟所蘊含的文化資源,將古典文化中的“忠、信、義、勇”升華為“愛國、誠信、友善、自強”的精神內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組織師生募捐、祭拜革命英烈馬寶玉等;為學生搭建發揮個性的平臺,鼓勵學生勇敢拼搏,學校學生多次參加機器人大賽、冰雪運動會等,取得了優異成績;不斷完善評價機制,設置發言之星、努力之星、進步之星等,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多元發展。
主題班會引導,突出立德樹人。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制定了“三級版塊兩個層面”的主題班會模式,七年級為“養成教育”,八年級為“規范教育”,九年級為“人生教育”,除了每周一全校各班同步開展常規班會課外,各年級各班還會于每周四輪流舉行主題班會展示觀摩活動,強化家校協同育人效果。
心理咨詢疏導,塑造陽光心態。學校以整體輔導(團輔課、心理講座)和單獨輔導相結合的模式,對師生分別開展心理咨詢疏導活動——組織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少數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調適。同時,建立師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的跟蹤疏導工作。
家校共育,組建特長社團,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學校積極挖掘家長資源,開展主持人、傳統文化、美術等特長社團二十余個,并以豐富的社團為載體,深入推進精神文化建設,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和創建活動,如“感恩教育活動”“關愛女孩行動”和“關愛留守學生工程”等,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品質、合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做實班級文化,完善宿舍文化。班級是學校的細胞,學校非常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通過班徽、班歌、班規、班主任寄語等凝聚精神,同時鼓勵學生自治,實現規范有序管理。此外,學校通過“一室一品”“一生一品”“走廊文化”等活動,不斷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積極營造和諧共進的生活氛圍。
設立“名人堂”,釋放“正能量”。為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健康、持續發展,學校實施了“名師工程”,成立三中“名人堂”并制定了評選辦法。入選“名人堂”的教職工將成為三中發展的功勛教師,享有終身榮譽,以此激勵教職工突破自我、不斷成長,用自己的“正能量”影響身邊的人。
開展“三立”活動,形成三方聯動。第一,立師德。開展師德師風整頓活動,通過教師承諾、亮諾、踐諾、評諾提升師德建設水平,通過學校巡視組巡查、值班領導家訪等嚴格師德考核。第二,立生德。依托學校文化資源和節慶資源開展系列德育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第三,立家德。通過家訪、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向家長傳遞科學育兒知識,提高家長的認識和教育水平,形成教育合力。
落實“三成”教育,確保全面發展。通過扎實開展安全教育、體育活動、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常規管理,為學生正三觀、養德行,讓學生長大“成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4個特長社團定期活動,因材施教,讓學生博學“成才”。
開門辦教育,經驗多學習。“雙減”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新變化、新挑戰,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學校多方“取經”,并與中陶會鄉村教育專業委員會達成合作,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責任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