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言 鄭宇軒
3月24日晚,瑞幸咖啡發布2021年Q4及全年財報,數據表現亮眼,較2020年的凈收入近乎翻一倍。財報顯示,2021財年,瑞幸總凈收入為79.65億人民幣(約合12.499億美元),較2020財年的40.334億人民幣增長了97.5%。在門店數量上,截至2021年年末瑞幸咖啡合計擁有6024家,已超過星巴克中國的5557家。
緊接著,瑞幸就上了一波熱搜。“瑞幸門店超過了星巴克”一登榜,大家就紛紛感嘆:瑞幸這是翻身了!
曾經深陷財務造假、遭遇強制退市的瑞幸,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不知不覺中,瑞幸似乎又占據了消費者心中的咖啡“首位”,這并不是空穴來風。
首先,瑞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之一。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瑞幸咖啡2021年第四季度凈新增353家門店,截至2021年年末,門店總數已達到6024家,其中自營門店4397家,聯營門店1627家。此外,年報也顯示,瑞幸咖啡自營門店層面利潤也在2021年度首次實現轉正,達12.528億元。
其次,在眾多社交媒體上,瑞幸也憑借著多款熱門飲品火爆出圈。在小紅書上,有關瑞幸的筆記數量多達20多萬,是同品類咖啡Manner、三頓半的7倍。并且,每次瑞幸的新品都會在小紅書上刷屏,從“YYDS生椰拿鐵”到“櫻花季限定拿鐵”,網友的呼聲伴隨著瑞幸上新水漲船高。
社交熱度的背后是銷量的暴漲,生椰系列為瑞幸帶來單月破1000萬的杯量,瑞幸也依靠“奶咖”的形象成功在咖啡品類獲得一席之地。除了小紅書,瑞幸在《第一財經》2021年發布的“金字招牌大調查”中,也位于品牌偏好度的首位,獲得了眾多網友的認可。

再次,瑞幸對標的對手星巴克負面新聞頻發:驅趕執勤民警、漲價、被曝衛生狀況差等負面新聞先后登上熱搜,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網友紛紛@瑞幸,并自發號召其通過運營動作“替代”星巴克。在星巴克驅趕民警的新聞下,有網友建議瑞幸趕緊出一波營銷方案,為民警、環衛工人贈飲。
最后,整體咖啡市場或將進入快速擴張的高速發展階段。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3817億元,預計行業將保持27.2%的增長率,2025 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與此相對,觀研天下認為,中國人均咖啡量即將在2022年突破9.9杯。在整體咖啡發展迅猛的環境下,一眾咖啡品牌也紛紛開始擴張。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消息,3月初,Tims中國宣布獲得1.945億美元融資,目前其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超過了410家;Manner咖啡也官宣將在國內10座城市同時新開超過200 家門店;主打精品咖啡的品牌Seesaw Coffee也在兩年內獲得了數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喜茶、黑蟻資本。
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咖啡市場愈演愈烈,多家品牌不僅受到資本青睞,門店數量也急速增長。瑞幸也宣布2022年1月新開門店360家,刷新了瑞幸單月新開店總數紀錄。
伴隨著一系列爆款出圈、開店擴張,瑞幸似乎又行了。
瑞幸“起死回生”,主要從四個方面看:
1.私域:重視留存,提升復購
對瑞幸有過了解的用戶會知道,私域是它白手起家的第一張牌,早期的瑞幸靠著無人能及的拉新手段橫空出世,迅速占領龐大的市場份額。在財報丑聞出現后,瑞幸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也是私域幫助其實現“逆勢反轉”。據見實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瑞幸共累積私域用戶1000萬,社群數量3.5萬個,并且私域(社群)已經成為 APP 和小程序外的第三大訂單來源。
我們觀察到,現在瑞幸的私域運營重點由增長拉新,變成了留存和轉化:
第一,留存:社群+直播。
圍繞留存,瑞幸做了兩方面的嘗試: 一方面,瑞幸打造福利社群,通過福利官不定期在社群中發起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低價促銷、新品首發等,刺激用戶持續關注。對于瑞幸這樣的高頻低價的產品來說,社群留存往往能夠有效觸達用戶,是最重要的私域留存方式。
另一方面,瑞幸通過私域直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比如瑞幸在社群中定期邀請咖啡大牛們進行直播,講述一些與咖啡相關的知識,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口碑和專業度;再比如,瑞幸通過視頻號進行門店直播,幫助用戶進一步了解咖啡的生產流程,同時,還會邀請用戶實現內容共創。從2021年6月起,在瑞幸咖啡的視頻號推送中逐漸出現了“匿名粉絲投稿”系列內容:瑞幸會根據評論內容設計腳本,制作搞笑視頻,增強互動感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的情感投入。
第二,轉化:復購+客單價。
在轉化上,瑞幸沒有像原來一樣漫天撒券,賠本吸引用戶消費,而是結合自身“高頻低價”的模式,在社群和朋友圈有節奏地觸達用戶,幫助用戶養成消費習慣,提升復購頻率。
在社群中,瑞幸通過SOP(標準作業)式的固定推送,覆蓋從早餐到深夜咖啡等所有環節;在朋友圈里,瑞幸通過節日、周末等特殊的節點,“提醒”用戶領券消費。長此以往,用戶很容易養成周五下班點一杯瑞幸新品,周一上班買一份瑞幸咖啡早餐的習慣。
為了進一步提高轉化,瑞幸還通過組合套餐,進一步提高用戶客單價。當用戶進入結算界面以后,瑞幸會在此提供幾款超值換購,比如原價12元的經典麻薯只要6.9元,原價15元的抹茶紅豆瑞幸卷只要8.9元 ,這種模式對提升客單價頗為奏效。
2.定位:結合特性,改變模式
瑞幸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定位和價格上,以此精準俘獲最佳受眾。
第一,定位差異化。
在定位上,早期的瑞幸定位一直對標星巴克——追求商務化的大空間門店和高品質的現制口感,因此當時的瑞幸只做直營店。這樣做的優點固然,但是缺點是資金占用大,在長期補貼沒有贏利的經營過程中,很容易陷入現金流危機,出現爆雷、崩盤等局面……對此,瑞幸的改變有兩點:
一是恢復加盟模式,通過加盟優惠和技術扶持,吸引加盟商進場。這樣一來,既能保證持有穩健的現金流,又能開辟收入新渠道——加盟商需要向瑞幸購買原材料。
瑞幸董事長郭謹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瑞幸咖啡聯營門店營業利潤率增長到25%以上,在瑞幸咖啡收益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瑞幸自營店收入61.93億元,同比增長78.3%;加盟店收入13.06 億元,同比增長312.5%。
二是瑞幸放棄大店模式,砍掉營收不合格的店鋪,跑起外賣模式。從客觀角度看,瑞幸雖然一直叫板星巴克,但也不得不承認它和星巴克的用戶畫像重疊度很低,瑞幸真正的用戶群體,從來都是那些注重性價比的年輕白領。于是,瑞幸搞起了錯位競爭,密集開起快閃店,打出“我們喝的是咖啡,我們只為咖啡買單”等口號。在2021年第四季度里,瑞幸首次將配送費用從銷售和市場費用中獨立出來,配送費為2.33億元,同比增長83.8%。
第二,價格差異化。
在價格上,瑞幸之前主要通過3.8折優惠券補貼用戶,但是不少消費者反映,現在的瑞幸減少了補貼優惠,優惠券大多是5折左右。與此同時,瑞幸根據不同門店,不同用戶消費水平,通過部分單品1—4元不等的調價空間,實現價格精準化。@大摩財經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飲品平均售價約為15.2元,和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提升了5.5元。2021年,瑞幸的平均月銷售額達到1300萬元,同比增長55.2%。
3.產品:推陳出新,爆款邏輯
在產品上,瑞幸采取高頻推新品,打造爆款的邏輯。和西方市場不同,咖啡對于大多數中國用戶來說,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更多的還是以娛樂飲品的形式存在。在這一賽道上,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顯然更喜歡多樣化的口味。為了快速推出更多優質新品,瑞幸在研發上搞起了賽馬機制。
品牌觀察報表示,瑞幸在研發上非常卷,先由研發團隊中的各小組提出方案,經過內部品鑒、層層篩選后,還要通過員工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其中獲得最高分的產品才能夠投入市場,一旦用戶反饋不佳,就會被立即撤下,更換新品。據官方數據統計,2021年,瑞幸一共推出113款全新現制飲品,其中生椰拿鐵、絲絨拿鐵作為爆款產品,成為瑞幸業績增長的頭號功臣。生椰系列產品的單月銷量甚至超過1000萬杯,刷新了瑞幸咖啡的新品銷售紀錄。
4.營銷:押中頂流,修復形象
最后,不得不提到瑞幸的一系列“押寶式”營銷。其中,最出圈的就是簽約代言人利路修和谷愛凌。去年5月6日,在創造營因為“不想營業”大火的利路修成為瑞幸冰咖的推薦官,發布了廣告片《瑞幸YYDS》。在短短6天內,相關話題在微博達到1.1億閱讀量(截至5月12日)。相關的《瑞幸YYDS》視頻,也在微博得到超過600萬的播放量。同時,B站內該視頻也被利路修的粉絲推上熱門,獲得100多萬的播放量。
借著創造營與利路修代言的熱度,瑞幸成功吸引了年輕人,甚至成功打入了年輕人扎堆的B站,成為當時的造梗頂流,不少用戶也通過瑞幸知道了“YYDS”這種只在年輕群體中活躍的梗。
瑞幸簽約的另一位代言人谷愛凌,則更能體現其營銷嗅覺。2022年2月8日,谷愛凌奪金,瑞幸隨即推送了“奪冠券包”,還在小程序中特別添加了“谷愛凌推薦”菜單欄。而瑞幸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將“谷愛凌”相關的宣傳鋪開,主要是因為其早在2021年9月就簽約了谷愛凌。
據紫金財經消息,簽約代言人時,瑞幸就推出谷愛凌定制新品瑞幸瓦爾登滑雪拿鐵和藍絲絨颯雪拿鐵;冬奧會前,瑞幸咖啡推出了谷愛凌杯套,帶有谷愛凌元素的吸管立牌、門店裝置人形立牌,還在北京布置了2家谷愛凌快閃主題店。
如果說私域為爆雷后的瑞幸贏得了一絲喘息之機,精準定位、打造爆款和品牌營銷等后續動作的疊加,才真正讓曾經瀕死的瑞幸,有了重新角逐中國咖啡品牌的資格。

回顧瑞幸這個品牌曲折起落的歷程,給人一種傳奇色彩。毫無疑問,瑞幸咖啡,正如它的名字luckin coffee一樣,是幸運的。但市場從來不缺翻身神話,也不缺花式的營銷套路。面對激烈的咖啡市場爭奪戰,瑞幸還有許多路需要走,例如在用戶忠誠度上,沒有星巴克強,無法建立起核心用戶群體,客單價也不如星巴克高;社群、外賣即走的模式易復制,并未完全建立起品牌護城河,易被競爭對手復制。未來,瑞幸在咖啡這條賽道上,是否能成為常勝將軍并一直幸運下去,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公眾號運營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