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新燕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深入應用,信息環境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各種信息設備已成為每所學校的基本技術標準。當下,英語教學的發展需要融合信息技術,走高質、高效、科學之路。廣大教師應重視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逐步探索將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的渠道和方法。
一、中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意義
中學英語教育在中國城鄉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對教師來說,信息技術和豐富網絡資源的使用,實現了資源的存儲、提取、管理、復制和教育資源的相互共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教師設計精品課程,構建真實語言場景,豐富教學內容。
對學生來說,課堂教學已經從一本基礎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變成了演示幻燈片、電子白板、智能英語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創造了多種學習空間和渠道,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課堂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中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1.構建多元化趣味語言課堂
語言學習的枯燥乏味不可避免,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樂趣。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致力于創設愉快的課堂。
課前,教師可選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制作幻燈片。課堂上,教師可請幾名學生就本單元的話題進行簡單對話,對話過程中,教師可在課件上實時記錄學生在描述中使用到的語句,在對話結束后,根據記錄教給學生正確的英語表達方式,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詞匯的印象。
此外,在語法模塊中,教師可收集在線訪談中關于基本詞類或語言使用語法的簡短對話,以便學生明確這些單詞和語法的具體用法。以購物情境為例,在實施購物情境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學會運用“What can I do for you?”“I would like...”等重要句型。
2.設置模塊化英語教學課程
眾所周知,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同等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可將英語學習按照聽、說、讀、寫劃分為4個單元。
例如,聽力單元中,教師可挑選一系列通俗易懂的英文電影,幫助學生提高對語言和文化的理解,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指導學生注意中文字幕并闡明人物對話的含義。教師也可嘗試播放沒有字幕的片段。當合適的語境或語篇出現時,教師可以停下來詢問學生句子的中文意思,根據句子所涵蓋的語法知識進行全面的解釋。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也能讓學生有效地練習聽力,鞏固英語語法知識。
3.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通過英語課程掌握英語詞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便攜式通訊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各種教育學習類軟件也應運而生。根據學生的需要,這些軟件可以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分配每天的單詞背誦量,并定期參加考試。
通過網絡平臺下載聽力資源 英語聽力對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單詞的發音和意思,還要有足夠的英語語感。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下載英文視頻和英文歌曲,并保存在通訊設備上,保證學生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進行聽力的訓練。
利用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 提高英語讀寫能力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和練習,保持足夠的練習才能有效提高讀寫能力。中學英語教師要利用網絡化教學構建更合適學生讀寫練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預制的閱讀和寫作教學視頻提交到在線平臺,包括核心知識模塊和課外擴展模塊,供學生學習。
總之,借助信息技術,教師不僅可以輕松完成英語教學任務,還可以為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創設趣味英語學習情境,讓學生輕松、愉快、科學、熟練地獲得語言知識。借助信息技術教授英語可以成功喚醒學生的學科意識,讓他們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中理解和掌握英語,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