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曾用“一個黑天鵝帶著三個灰犀牛”來形容現在的國際形勢。
“一個黑天鵝”,就是已經持續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天數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不得不因此按下暫停鍵。
“三個灰犀牛”:第一個,是全球債務水平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明顯上升,尤其在新興市場國家。第二個,是產業鏈重新調整。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主導產業鏈轉回到國內,但這違反成本最低的經濟規律,從而進一步推高了通貨膨脹。第三個,則是碳排放。發達國家現在鉚足了勁要減碳,中國政府也做出了莊嚴的承諾,但現在中國的減碳技術和新能源技術還沒有發達國家成熟,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商業周期不可預測,很多企業似乎又陷入了寒冬。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說過:任何一家企業都活在周期當中,周期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經濟是有周期的,行業也是有周期的。很多企業踏著一個行業的周期崛起了,一旦這個行業遇到問題,一個大浪就能直接將這個企業覆滅。所以,周期上行時企業可能走得快一點,周期下行時企業要走得穩一點。
2021年,“跨周期”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詞之一。當下的經濟周期主線中,又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使得大量企業不得不面對成長分化。在這場穿越周期的試驗中,它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穿越周期的過程中保命,或者跑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