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
談回歸線下,不能籠統談,一定要具體談,否則,又是空談。
所謂線下,主要有三大經營主體:廠家區域團隊、經銷商和零售店。回歸線下,就從線下經營主體開始談。
深度分銷時代,對門店是區別對待的。區別對待的標準是門店規模,因為客流量通常與店面大小成正比。
大店,即KA店(重點零售客戶)要派導購,中型店要派分銷員(理貨員),小店交給二批覆蓋。這是深度分銷的常態。
過去有個說法,不做KA是等死,做了KA是找死。這是因為KA在過去銷量增長很快,所以不做是等死;因為KA對供貨商過于苛刻,所以做了是找死。
現在回歸線下,我們發現情況有變。門店價值要重估,特別是小店的價值要重新看待。
過去,小店因為小,交給二批了?,F在,小店因為連接周邊用戶的深度關系,通過互聯網工具與用戶有了立體連接,即線上、線下、社群三度空間的立體連接。
方剛老師說,回歸線下是新巷戰。新巷戰,過去是爭奪街道(KA店),現在是爭奪巷道(小店)。
回歸線下,我們發現越是小店,連接用戶優勢越大。
立體連接對連接用戶非常重要。純粹的線上連接,多數是僵尸粉。有了小店的立體連接,就有了與用戶的雙向互動,從而具有激活用戶的能力。因此,在線上線下雙運營的環境下,小店的價值擴大了,即“小門店,大運營”。
小門店,是因為門店面積小;大運營,是因為門店與用戶的關系強。
線上運營,最怕僵尸粉。小程序運營,最怕用戶“沉底”。因此,連接用戶只是第一關,激活用戶才是關鍵一環。
門店與用戶的雙向互動,價值無窮。價值就在于可以激活用戶。激活用戶的能力,才是用戶變現能力。
重估門店價值,店面大小非常重要。但連接用戶后的雙向互動能力,才是關鍵。這是重估門店價值所產生的巨大商機。
對于連接用戶后有雙向互動能力的門店,我們稱之為“新店商”,即有線上線下雙重場景的能力,有連接和激活用戶的能力。
KA店的價值,現在反而有所貶值了。如果KA店沒有體驗場景,那么KA店的持續下滑難以避免。
KA店的未來,一是深度體驗,二是增加自采比例,建立新供應鏈。這是河南許昌胖東來的做法,代表了未來。這種做法,對前端制造商有利,對品牌商不一定有利。
KA店自采比例增加,這是全世界的趨勢,與互聯網無關。
KA店在互聯網時代的問題,恰恰在于它與用戶是弱關系?;蛘哒f,KA店有會員,但無私域。會員與私域的差別,就在于會員是單向的,而私域是雙向的。

小店與用戶之間是有私域的。私域不是聯系,而是關系。這恰恰就是小店的優勢。只不過小店私域的優勢,需要廠商配合才能發揮價值。
回歸線下,能否激活小店連接用戶的價值,就是新任務。
未來線下增量來源,更多是小店連接用戶后產生的增量。因此,重做門店價值,才能決定渠道力量的投入。
廠商有三支渠道隊伍,即業務員、分銷員、導購員。
以快消品一線品牌為例。業務員負責經銷商層面,按照縣級經銷商單元的分布,一線品牌有2000―3000名業務員。分銷員負責終端深度分銷,這是深度分銷的核心隊伍,人數是業務員的5―10倍。導購員負責KA店,數量也是業務員的5―10倍。
這是深度分銷格局下廠商人員在渠道的分布情況。沒有這三支隊伍,做不了深度分銷。三線品牌的渠道隊伍,充其量不過是做了個招商,然后渠道工作就結束了。這也是深度分銷格局形成后,再也沒有品牌通過渠道運營晉升為一線品牌的重要原因。
回歸線下,三支隊伍的人員分布會發生變化。業務員隊伍“一對一”或“一對多”(一名業務員負責一個或多個經銷商)的格局不會變。
變化比較大的是分銷隊伍。深度分銷的終端工作,一是客情,二是陳列(上架、理貨等),這支隊伍不可或缺。終端門店,你不去占領,對手就去占領。這項工作,方剛老師稱為“掃街”。
回歸線下的新巷戰,產生了另外一項工作——“掃人”。即前述的連接用戶,而且是基于門店的連接用戶,現在稱為“bC(零售店和消費者)一體化”。方剛老師稱為“分布式掃人”,有別于電商平臺的集中式掃人。
當有了“掃人”職能后,“掃街”的價值就發生了變化。從深度分銷對門店的推銷,變成了“掃人”后的拉銷。因為“掃人”后,可以通過線上運營用戶。
在深度分銷體系下,這部分人員過去叫分銷員(以貨的分銷為主導工作)。未來這項工作仍然存在,但核心已經是連接用戶了。特別是過去交給二批運營的小店,可能要交給廠商直接運營了。
導購員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現在有些KA店,如胖東來,不再讓導購員做推銷,只讓做體驗,這應該是趨勢;另一方面,導購員的職能以前是推銷,現在要肩負起導購與連接用戶的雙重職能。
從經銷商角度,看到兩大變化:第一,三支隊伍暫時不會變,但職能發生了變化,2C(到消費者)職能會超過2B(到經銷商)職能;第二,三支隊伍人員結構發生了變化,同時“掃街+掃人”的隊伍會擴大。
一線品牌與二三線品牌的差別,反映在職能部門分布上是:一線品牌是雙市場部。
總部有市場部,區域(通常是大區)還有一個市場部。如果說總部的市場部有很強的規劃職能的話,那么區域市場部則主要是配合區域銷售、區域性傳播和區域性銷售政策落地。
渠道職能部門的最大變化,就是區域市場部將會變身為區域營銷中臺。具體職能是:
第一,為業務員“掃街”獲取數據支持。過去幾年B2B(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和SFA(銷售能力自動化)的普及,很多人以為渠道數據是分銷員通過SFA在現場抓取的數據,或者是B2B平臺的交易數據。這個觀點要改變,營銷中臺通過遠程抓取終端實時數據,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第二,線上渠道運營。傳統渠道是四方三段交易:F2B(廠家到經銷商)、B2b(經銷商到零售商)、b2C(零售商到消費者)。數字化工具加持后,渠道任何兩方均可線上交易,因此,增加了三種新交易模式:F2b(廠家到零售商)、F2C(廠家到消費者)、B2C(經銷商到消費者)。上述交易過去需要區域營銷中臺來運營。
第三,用戶運營。通過終端連接用戶,誰來做線上運營?不是分銷員,不能完全交由總部,特別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部分,要由區域營銷中臺運營。
回歸線下,是營銷重心的回歸,不是傳統方法的回歸。經過10年互聯網的影響,線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線下了。
有人認為回歸線下,就是做更好的深度分銷。這種“內卷”的思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