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河
她7歲時雙目失明,經過不懈努力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學習鋼琴調律,畢業后成了一名優秀的鋼琴調律師,被中央電視臺《平凡匠心》欄目專訪,應邀為著名鋼琴家郎朗的鋼琴調律
意外失明后,姐姐教她讀課文讓她重拾快樂,她決定去學校上學。父母很作難:“你這個樣子,怎么讀書啊?”她倔強地說:“我不管,我就要去讀書!”
蔡瓊卉1993年出生于杭州市鹿山街道江濱村,母親孫水娟在街頭擺攤賣水果,父親在村辦工廠上班,她還有個姐姐叫蔡艷春。一家人雖然生活不很富裕,但其樂融融,美滿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10月的一天下午,蔡瓊卉和幾個小伙伴去看鄰居家建新房。當她仰著臉看泥瓦匠站在架子上壘磚時,泥瓦匠隨手揚起的一把石灰,正好落進了蔡瓊卉的眼睛里。她一聲慘叫,雙手捂著眼睛大哭起來。
聞訊趕來的父母急忙把蔡瓊卉送進了富陽人民醫院。醫生檢查后說傷勢非常嚴重,建議立即送往杭州的大醫院治療。等他們趕到杭州市區的醫院時,已是晚上7點多。醫生立即給蔡瓊卉做了手術。但因事發后三個多小時沒有對蔡瓊卉的眼睛做清潔處理,導致灼傷非常嚴重。醫生無奈地說,她有可能完全失明。
父親不愿放棄,又帶蔡瓊卉到上海治療。醫生檢查發現,她的眼角膜已全部脫落。盡管經過最權威的眼科專家操刀手術,最終結果還是很不理想:蔡瓊卉的右眼徹底失明,左眼僅剩下極微弱的視力。
剛做完手術那幾天,蔡瓊卉滿懷希望地以為過幾天就能重見光明,誰知揭開眼睛上的紗布后,她眼前仍一片漆黑。她一下子意識到自己再也看不見了,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姐姐蔡艷春打電話安慰她:“妹妹你別怕,我相信你的眼睛總有一天會治好的!”
出院后回到家,眼睛看不見讓蔡瓊卉心煩意亂。每當昔日的小伙伴上學、放學從她家門前經過時,那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更讓她心情低落,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以前一樣跟小伙伴們一起去學校上學啊!
看到妹妹總是悶悶不樂,蔡艷春便想辦法哄她開心。而最讓蔡瓊卉開心的一件事,就是跟著姐姐讀語文課本。姐姐讀一句,她跟著讀一句,就像上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跟著老師讀課文一樣。因為能跟姐姐一起讀課文,蔡瓊卉臉上終于有了久違的笑容。
一天晚上,蔡瓊卉向父母提出去學校上學,父母苦笑道:“你這個樣子,怎么去上學啊?”蔡瓊卉倔強地說:“我不管,我就要去上學!”爸爸只好去學校找到她以前的班主任,把她想要上學的想法跟班主任說了。班主任說:“孩子的要求是對的,她眼睛看不見了,如果再不讀書,以后還能有啥希望?但普通學校她是沒法上的,只能去讀盲校。”父母商量后決定滿足蔡瓊卉的愿望,于2003年秋將她送進了位于杭州市富陽區的浙江省盲人學校學習。
為了學會鋼琴調律,她每天要在鋼琴上摸索十幾個小時。一架普通鋼琴有8000多個零件,三角鋼琴有13000多個零件,很多零件帶鉤、帶刺,她的手指常被扎得鮮血淋漓
為了讓女兒盡快掌握盲文,母親孫水娟決定住校陪讀,盡可能地幫助女兒。母女倆同堂學習,孫水娟在課堂上學會后,再在課下輔導女兒。蔡瓊卉入校不久,便很快掌握了盲文,能夠自主閱讀盲文書籍。
除了上文化課,盲校還開設了興趣課堂供學生選擇。蔡瓊卉從小喜歡音樂,就在興趣課堂選擇了彈鋼琴。由于看不見,她只能用手指摸著鍵盤學習。她要先記住所有琴鍵的位置,以及每個琴鍵對應的音調。因為每首曲子的樂譜都不同,她學習鋼琴曲時要先用手摸讀盲人專用的琴譜,再牢記每個音符對應的琴鍵。蔡瓊卉很聰明,很快就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她買了一只錄音筆,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全部錄下來,然后再對照錄音一遍遍地進行練習,有時一天要練琴七八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后,蔡瓊卉對音樂的把控能力甚至超過很多視力正常的學生。她代表學校應邀到杭州和寧波的劇院演出,彈奏貝多芬的《月光》和肖邦的《革命練習曲》,總能獲得滿堂喝彩。
臨近高中分班時,大多數同學選擇了推拿班,畢業后直接進按摩院工作掙錢。可蔡瓊卉不甘心以后被困在推拿室里,又沒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一時之間猶豫不決。
一天上罷鋼琴課,老師突然拍了拍鋼琴說:“該調音了!”第二天,學校里就來了一位鋼琴調律師。很快,經過調音的鋼琴又恢復了正常,彈奏出了美妙的樂曲。蔡瓊卉腦海里忽然蹦出一個念頭:我也要學習鋼琴調音。她向老師咨詢,得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開設有鋼琴調律專業,可以報考。
2013年秋,蔡瓊卉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鋼琴調律專業。
對于一個盲人來說,學習鋼琴調律可謂“難于上青天”。蔡瓊卉每天都要在鋼琴上摸索十幾個小時,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仔細摸、用心記。一架普通鋼琴有8000多個零件,一架三角鋼琴的零件更是多達13000多個,其中不少零件都是帶鉤、帶刺的,蔡瓊卉的手指經常被扎得鮮血淋漓,傷痕累累。就這樣,她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硬是將鋼琴所有零件的位置都準確無誤地烙印在了腦海里。還有更艱難、更讓人頭疼的,那就是全域音頻的辨識——在88個黑白琴鍵、230根琴弦中,即使只有0.1毫米的誤差,也會造成音符音調的偏差。而她要做的,就是從88個黑白琴鍵、230根琴弦和成千上萬個鋼琴零件中,逐一摸排查找,發現問題的癥結,然后加以矯正。
學校里一共有60架鋼琴,蔡瓊卉幾乎每架鋼琴都摸過、調過,以至于她能聽出每一架鋼琴上一顆螺絲的松動。通過刻苦練習和反復記憶,她的鋼琴調律技藝很快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調好一臺鋼琴的時間,從最初的4個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再縮短到20分鐘。
2017年秋,經過4年刻苦學習,蔡瓊卉完全掌握了鋼琴調律的全部技藝,以專業課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畢業后的蔡瓊卉在杭州開了一間盲人鋼琴調律工作室,立式鋼琴收費300元一次,三角鋼琴500元一次。
然而,工作室開業后生意卻不太好,盡管她的收費與同行相比是很低的,但很多人不信任她,認為讓一個盲人給鋼琴調律太不靠譜。生意不好時,蔡瓊卉連日常生活都難以維持。
以高品質服務打動客戶,經口口相傳,她一年能接到500多臺鋼琴的調律與維修訂單,被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平凡匠心》欄目專訪、報道,應郎朗邀請為其鋼琴調律
為了盡快打開局面,蔡瓊卉頂著烈日走上街頭發宣傳單,終于迎來了第一單生意。蕭山區的一位老先生,家中有一臺很有年頭的珠江鋼琴,需要調音。老先生年輕時學過大提琴,對音準的要求極高,之前請過好幾位調律師都未能讓他滿意。看到蔡瓊卉的宣傳單后,他決定讓蔡瓊卉試一試。蔡瓊卉前后花了3個多小時,反復測試,反復調整,仔仔細細將鋼琴調了3遍。
老先生試琴時,只輕觸了一下琴鍵,便流露出驚訝和欽佩的表情。他緊緊握著蔡瓊卉的手連聲夸贊:“沒想到你能調得這么好!”說罷,老先生接連打了幾個電話,把蔡瓊卉介紹給他那些需要調琴的老朋友。
經口口相傳,蔡瓊卉的知名度大增,找她調琴的客戶越來越多。但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去客戶家時,她經常坐錯車、走錯路。不過,她很快就找到了應對之策——請姐姐蔡艷春幫她把杭州地圖上的街道、車站、小區、弄堂等名稱一一抄寫成盲文,然后她一一記住,直到爛熟于心。她還向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申請了一只導盲犬,在自制盲文地圖和導盲犬的幫助下,她可以徒步或坐出租車去杭州市區任何一條街道、任何一個小區上門服務。
除了接一些老客戶介紹的訂單外,蔡瓊卉還與姐姐一起經營了一家鋼琴調律網店,客戶可以直接從網上下單。
經蔡瓊卉調過的鋼琴,聲音干凈通透,沒有雜音,琴鍵也非常靈敏,觸感特別好。
蔡瓊卉不光會調律,還會修理鋼琴。一些小故障,她只要摸一遍鋼琴就能準確判斷出哪里出了問題。
2018年,蔡瓊卉一共接到500多臺鋼琴的調音及修理訂單。其中有一個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訂單,她花了一周時間才完成,共調音、修理鋼琴80臺。
2019年12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平凡匠心》欄目對蔡瓊卉進行了專訪報道,讓蔡瓊卉更是聲名遠播。
2021年5月,大運河國際鋼琴藝術節暨郎朗杯鋼琴大賽在寧波舉行,著名鋼琴家郎朗慕名邀請蔡瓊卉為其鋼琴調律。到達寧波演出現場后,蔡瓊卉先調了郎朗房間里的鋼琴。郎朗試彈后不禁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又請她為當晚演出要用的鋼琴調律。
寧波之行,蔡瓊卉不僅結識了著名鋼琴家郎朗,還結識了施坦威寧波音樂藝術中心的負責人。負責人與蔡瓊卉當面交流后,邀請她加入他們的團隊。蔡瓊卉欣然答應。就這樣,蔡瓊卉成了施坦威的特邀調律師。
如今,蔡瓊卉除了經營自己的鋼琴調律工作室,還擔任浙江省首個盲人鋼琴調律班的老師,幫助更多盲人實現他們的夢想。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生活在陰溝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在創辦鋼琴調律工作室的幾年里,蔡瓊卉遇到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她從未退縮,總是迎難而上。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今天不放棄,明天就有希望。”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