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 張海飛
借三毛文化的東風,舟山市定海區“文化富民”之樹正在努力將根扎得更深、將花開得更盛。為此,一屆又一屆人大代表鉚足干勁。區人大代表、小沙街道廟橋村黨委書記樂科龍就是其中的一位。
以文鑄魂,厚植三毛文化品牌
陽春三月,花團錦簇。廟橋村迎來八方游客踏青賞景。三毛書屋、竹林園、繆燧紀念館等景點游人如織。
老廟橋人都記得,村莊是如何蛻變的。為了治理“臟亂差”,樂科龍組織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拆除露天糞缸與違建設施、拓寬村道、美化墻體、修繕井臺、打造小公園、新建百姓健身房與黨員活動室……
面對停車難、流浪狗治理等問題,他利用代表接待活動,邀請村民坐到一起“頭腦風暴”。
過去搭著雞圈、鴨棚還遍布糞缸的土地,成了三毛兒童公園。附近的三毛書屋里,種類豐富的書籍點亮了孩子們的閱讀生活。書香墨味浸潤中,村民的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充實。
近幾年,樂科龍帶領廟橋人推進“三毛文化村”項目建設,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標。“三毛散文獎”已經連續舉辦三屆,成了家門口的“文學盛宴”。廟橋人借文化之力,搭上了發展村級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的“順風車”。
“樂科龍這個代表真不賴!我們廟橋的容貌完全不一樣了,環境變好了,家鄉的年輕人也相繼回來創業了!”村民倪云祥親眼見證了這些年的變化。
以文促富,振興農文旅產業
“散裝景點已經串起來了,接下來就是整體開發!”在樂科龍看來,除了借三毛文化引流,廟橋更要以可持續的方式,探索出一條可走、可讀、可品的沉浸式文學旅游體驗之路。
經過走訪調查、咨詢農戶及上級部門后,樂科龍帶領廟橋人試水“鄉村旅游+農業體驗+果蔬采摘”的農文旅模式,帶動了周邊天豐雨、古德嶺等精品果園發展。通過農副產品產銷一體化,不僅農戶實現增收,更有效提升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
眼見村里的陌生面孔越來越多,村民傅高成將自家位于三毛祖宅旁的房子出租給村集體,辦起了民宿“紅塵小筑”。“現在每年還能收3萬元左右的租金。”連說“劃得來”之余,他又補充,“老伴還在村里打掃衛生,家里一下子有了兩筆收入,生活很好。”
“傳遞好選民心聲,推動落實好百姓訴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作為人大代表和村主要負責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樂科龍的設想中,廟橋村還將有一棟集聚餐飲、購物、住宿、辦公等功能的綜合體。他正向著這一目標,為建設村富民強的新廟橋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