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乾 郝翠玲
【摘 要】目的:探究在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功能鍛煉治療與推拿手法配合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方法:從醫院進行治療的肩關節周圍炎患者中選取86例進行研究,采用隨機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選取功能鍛煉療法進行治療干預,研究組采用功能鍛煉治療與推拿手法進行配合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VA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VCMS評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對于治療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肩關節周圍炎患者采用功能鍛煉治療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患者疼痛情況得到緩解,肩關節功能也好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肩關節周圍炎;功能鍛煉;推拿治療
Effect of functional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shoulder periarthritis
ZHANG Binqian1, HAO Cuiling2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xi Baixin hospital, Yuxi, Yunnan 653100,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Yux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Yuxi, Yunnan 65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unctional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eriarthriti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eriarthriti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selected functional exercise therapy for treat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functional exercise therapy and massage for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of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CM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eriarthritis, functional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pain of patients has been alleviated, and the function of shoulder joint has changed,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Functional exercise; Massage therapy
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肩關節周圍炎容易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肩關節周圍炎在中老年群體中相對較為常見,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坐姿不良、長期過度活動以及肩部固定不良等因素導致[1]。臨床上,肩關節周圍炎患者多數伴有肩部疼痛的癥狀,痛感以陣發性與持續性作為主要特征,若患者過度勞累或外部氣候出現變化,則可造成痛感的加劇,從而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與困擾[2]。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肩部周圍肌肉往往會出現痙攣與萎縮現象,進而造成肩峰突起,對患者上舉與后伸動作造成極大的影響與限制[3]。針對本病治療,傳統西醫療法是通過服用止痛藥物與對患者患處進行封閉治療的方式,但是上述方法可在短期內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然而,長期效果欠佳。本次研究針對在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功能鍛煉治療與推拿手法配合所取得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入院進行治療的肩關節周圍炎患者中選取86例進行研究,采用隨機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5歲~62歲,平均年齡(52.36±3.64)歲,病程2個月~27個月,平均病程(8.15±0.26)個月;研究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7歲~70歲,平均年齡(55.64±3.77)歲,病程3個月~25個月,平均病程(9.01±0.33)個月。在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不大于80周歲;(2)無其他重大疾病;(3)在近1個月內未接受過其他相關治療;(4)經臨床檢查后確診為患有肩周炎。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者;(2)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有效滿足研究數據調查的相關需求者。
1.3 方法
對照組選取功能鍛煉療法進行治療干預,主要治療方法如下:(1)揪耳朵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兩手以交叉的方式揪住對側耳廓,每次練習揪耳朵15次;(2)搖肩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雙腿開立呈弓步狀態,肩關節進行環轉練習,搖動速度逐漸加快;(3)拉繩訓練:醫療人員應在高處懸掛一根細繩,指導患者雙手握緊繩子兩端進行交替拉動訓練,以便實現肩關節的伸展;(4)后拉手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雙手向后伸展,由健側手拉動患側手并逐漸向健側進行移動;(5)爬墻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雙手貼墻并向上進行緩慢移動,每次訓練時間在2min左右;(6)器械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雙手抓住木棍并向上運動,同時配合左右外展運動;(7)畫圈與展翅訓練:醫療人員指導患者以患肩作為中心依次做畫圈與上下揮動訓練,每次訓練動作為30次。
研究組采用功能鍛煉治療與推拿手法進行配合治療,推拿按摩手法的主要內容如下:(1)肩部松筋按摩:醫療人員指導患者保持坐姿,采用揉與滾的推拿按摩手法對患者進行按摩,以便有效實現患者經絡的合理疏通;(2)患者疼痛位置的推拿:醫療人員對患者肩峰、喙突、三角肌止點、大小結節、肩貞、秉風以及天宗等穴位使用彈撥與點揉的手法進行按摩,同時,針對外關、合谷以及曲池等穴位使用點按的方式進行治療;(3)外展按摩:醫療人員站于患者患側后,對其患肩進行按壓,同時,抓住患者手腕,以便引導患者患肢向外進行伸展,極可能擴大外展角度;(4)內收按摩:醫療人員應首先對患者患肩進行按摩,隨后對患者患側肘關節進行上抬,抬升高度超過患者正中線為宜;(5)后伸內旋訓練:醫療人員在患者患肢側面對其患肩進行按壓,同時,醫療人員應握住患者手腕引導其向后進行拔伸。當患者患者靠近人體后,向上提起患者腕關節。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肩部疼痛情況、肩關節功能以及治療滿意度。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表示患者肩部痛感消失且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表示患者肩部痛感緩解且肩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表示患者肩部疼痛情況無改善且肩關節功能未見好轉;肩部疼痛情況采用VAS量表進行評價,量表滿分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明顯;肩關節功能采用CMS量表進行評定,該量表主要包括疼痛、肌力、生活功能以及肩關節活動度等四個項目,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肩關節功能性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7.6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3.7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肩部疼痛情況對比
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肩關節功能情況對比
治療后兩組CMS評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各類疾病的發病率均出現升高趨勢,從而造成了醫療行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其中肩關節周圍炎對于患者肩關節的活動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與限制。目前,西醫主要通過藥物與封閉患者患處進行治療,該療法雖然可以緩解患者痛感,但是對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并無實質性的幫助。中醫理論認為,肩關節周圍炎主要由于患者體內正氣匱乏導致風邪入侵,進而造成血脈出現阻滯淤積,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在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應積極做好推拿護理的開展,以便通過相關手法的應用,合理實現患者肩關節血液流動的通暢,從而實現肩關節周圍肌肌力的強化,以便進一步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合理優化。
綜上,在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功能鍛煉與推拿按摩配合的方法開展治療工作,對于患者治療質量的優化具有積極價值,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迎杰,史亮,方銳,等.“柔筋開結”手法在凍結期肩關節周圍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學報,2018,33(1):157-160.
[2] 鞏固,曹銳.基于筋骨辨證理論應用反阿是穴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理論探討[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8,30(4):643-646.
[3] 項丹萍.消瘀接骨散聯合針刺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61):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