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豐來
(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 110166)
預制裝配化鋼結構橋梁是以預制構件為主,經裝配、連接而成的鋼結構橋梁。隨著遼寧省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裝配式組合結構體系逐步得到重視,開展裝配式組合梁橋的應用,可完善新型組合結構體系,對提高遼寧省橋梁工業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1]。主要特點:預制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的構件利用工廠化制作和預制裝配技術,保證構件質量,提高橋梁建設速度,減小施工過程對交通的干擾和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小交通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2-3]。
目前中小跨徑橋梁(16m、20m跨徑)常用結構形式為空心板,空心板具有結構形式簡單、建筑高度低、用材經濟等優點,成為以前國內公路橋梁20m以下跨徑橋梁的首選橋型。但受施工、自然侵蝕及運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建成后的空心板梁橋,隨著服役時間的延長,逐漸出現材料劣化、裂縫、鉸縫損傷等病害,尤其鉸縫是易損部位,在東北地區冬季常使用除冰鹽,從而大大加劇鉸縫的破壞進程,因此降低了空心板梁橋鉸縫結構耐用性,這些病害的不斷累積和發展,嚴重降低橋梁的承載性能并危及行車安全[4-5]。
針對空心板橋的缺點,研究鋼混組合梁替代空心板,鋼混組合梁具有耐久性好、預制方便、易于標準化生產和施工、便于運輸、吊裝、綜合造價較優等特點。
采用Q345D熱軋帶突起翼緣板與Q345DNH鋼板腹板焊接而成的H型鋼(簡稱熱軋組合H型鋼),熱軋組合H型鋼優點如下:
(1)頂、底板厚度和寬度及腹板厚度和高度可根據受力情況進行調整。
(2)由于頂底板與腹板連接部位存在凸起,減弱了頂、底板殘余變形和殘余應力。
(3)由于頂底板軋制而成,降低了由切割導致的浪費。
(4)對舊橋改造工程,梁高與原設計保持一致,從而不需調整路線縱斷。
缺點如下:
(1)凸起部位的尺寸沒有相關規范及依據。
(2)生產熱軋帶突起翼緣板的廠家很少。
鋼板梁是通過Q345D鋼板焊接而成,鋼板梁同樣具有頂、底板厚度和寬度及腹板厚度和高度可根據受力狀況進行調整等優點,同時缺點也很突出,列舉如下:
(1)頂底板和腹板通過雙面角焊縫焊接,在頂底板存在較大的熱影響區域,使鋼板梁存在較大的殘余變形及殘余應力,焊后需經過復雜的校正工藝消除殘余變形,這些將導致鋼梁產生附加應力,校正增加加工費用。
(2)角焊縫焊接影響結構抗疲勞性能。
(3)由于板材的尺寸限制,縱橋向需要全截面對接焊,大大降低了抗疲勞性能。
(4)頂底板由較大標準尺寸鋼板切割而成,大大增加了由切割導致邊角料的浪費,同時切割處理增加制造費用。
熱軋H型鋼由于全截面無焊接從而抗疲勞性較好,但存在較多缺點如下:
(1)熱軋H型鋼國標型號固定,局部材料在受力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導致單位平米用鋼量較高。
(2)通過調研生產梁高大于708mm的熱軋H型鋼廠家極少,訂貨極其困難。
(3)同等跨徑的橋梁,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熱軋H型鋼的梁數較多,并且建筑高度較高。
16m跨徑的簡支橋梁,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經初步計算鋼梁尺寸如下:
組合H型鋼方案采用Q345D熱軋組合H型鋼,頂板厚18mm,底板厚28mm,寬均為400mm,凸起高度均為45mm,腹板厚10mm,高為494mm,梁高為630(簡寫為630×400×10×28(18)),斷面見圖1。

圖1 組合H型鋼橫斷面
鋼板梁方案采用Q345D鋼板梁鋼,型號為630×400×10×28(18),梁高584mm,頂底板寬度為400mm,頂板厚度為18mm,底板厚度為28mm,腹板厚度為10mm,斷面見圖2。

圖2 鋼板梁橫斷面
熱軋H型鋼方案采用Q345D熱軋H型鋼708×302×15×28,其中梁高為708mm,頂底板寬度均為302mm,厚度均為28mm,腹板厚度為15mm,斷面見圖3。

圖3 熱軋H型鋼橫斷面
以沈康四期K16+669.5處張家堡中橋作為依托工程,橋梁全長為55.4m,跨徑布置為3×16mm,交角為125°。橋面凈寬為11.45m,兩側各設0.5m鋼護欄。橋面凈寬11.45m;總寬度12.45m;荷載等級公路Ⅰ級;結構形式采用簡支鋼-混組合梁。端橫隔梁采用混凝土橫梁,見圖4,中橫梁采用槽鋼40a,與主梁通過螺栓連接,見圖5。

圖4 端橫隔梁斷面

圖5 中橫隔梁斷面
鋼混凝土梁由多片鋼梁及橋面板組成,根據不同鋼梁結構形式,計算了橫向6片鋼梁的情況,梁間距均為2.25m,采用220m厚的鋼筋混凝土橋面板,其中橋面板與鋼梁采用施工階段聯合截面進行計算,中間無臨時支撐。主要荷載組合為:
(1)恒載+設計車道偏載+混凝土收縮徐變+整體升溫+溫度梯度。
(2)恒載+設計車道偏載+混凝土收縮徐變+整體降溫+溫度梯度。
模型見圖6。

圖6 鋼混組合梁計算有限元模型
在上述荷載組合情況下,分別對3種不同結構形式在最不利荷載組合作用下,上下翼緣板的應力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在偏載作用下,組合梁的上下翼緣應力均小于270 MPa,活載撓度小于L/500(32mm),均滿足《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范》(JTG D64—2015)要求限制,通過計算以上三種方案均滿足跨徑為16m簡支橋梁的設計要求。
通過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三種方案下翼緣與上翼緣應力比值依次為:1.29,1.28,1.31。說明熱軋H型鋼的上翼緣板的富余度較大,頂板設計厚度偏于保守。
本項目主要從用鋼量及造價角度對熱軋H型鋼、鋼板梁及熱軋組合H型鋼方案進行對比,見表2。

根據上述對比,鋼梁每平米價格由低到高分別為鋼板梁、熱軋組合H型鋼和熱軋H型鋼。熱軋H型鋼每平米造價比鋼板梁及熱軋組合H型鋼分別高21%及18%。但鋼板梁和熱軋組合H型鋼如果考慮加勁肋的用鋼量及加工費用,與熱軋H型鋼費用基本相當。通過綜合考慮對鋼結構橋梁采用熱軋H型鋼,可有效地避免疲勞開裂等病害。
以遼寧境內已建成的中小跨徑鋼-混組合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跨徑為16m的鋼結構橋梁,通過受力分析、造價及使用性能的綜合比較,建議選取熱軋H型鋼組合梁較為合理。這將為中小跨徑鋼-混組合橋梁的結構選型提供有意義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