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娟 肖燕憐

【摘 要】本文以2014年8月至2021年11月CNKI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相關論文為基礎數據,運用信息處理軟件CiteSpace生成關于我國當前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發現我國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已經全面鋪開,但研究機構、作者之間缺乏有效合作,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傳統媒體是研究的主要領域,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深度融合領域的研究不斷涌現。文章展現當前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現狀與熱點領域,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度和切入點。
【關鍵詞】新型主流媒體;CiteSpace;知識圖譜
互聯網傳播生態的復雜化對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提出了挑戰。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1]。
隨著國家對新型主流媒體的不斷重視,學界對新型主流媒體領域的研究也在不斷地完善與深入。我國學界關于“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經歷了哪些階段,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當前研究的熱點與盲點是什么,未來需要如何改進?本文運用CiteSpace信息處理軟件,通過分析新型主流媒體研究領域的機構、作者、關鍵詞和研究熱點,描述新型主流媒體在國內學術界的研究現狀,展示新型主流媒體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以期回答上述問題。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信息可視化通過技術手段把抽象的文本信息轉變為更加具體的圖形信息,可以讓復雜的信息看起來更加易于觀察,將信息的核心要點更為直觀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費城德雷賽爾大學陳超美博士所研發的信息處理軟件CiteSpace, 主要是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它是使用Java語言研發的一種信息可視化軟件系統,通過它能夠對特定領域的重要文獻集合加以計算,可以探尋出學科領域發展的重要路徑,并通過描繪各種信息可視化圖像來形成對當前學術發展情況以及學科發展前沿問題的分析。知識圖譜是指某一領域知識發展過程和結構關系的圖形,同時具備了“圖”和“譜”的特征。本文所使用的CiteSpace的版本信息為5.8.R2,并生成相應的知識圖譜。
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解釋度,本文的分析對象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以主題名“新型主流媒體”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并篩選核心期刊,共查到文獻509篇。之后使用CiteSpace進行分析,在CiteSpace軟件內,將時間閾值(Time Slicing)設為2014年至2021年11月,時間切片(Year Per Slice)為1,分析來源(Node Types)根據不同的關鍵詞進行不同的選擇,其他功能區保留默認選項。
二、新型主流媒體在國內學術界的研究現狀
通過對所研究的509篇核心期刊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國內對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在時間上論文發表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某研究領域的發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該領域在不同時期學術發展的基本情況。根據圖1顯示,大致可以將國內學界對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2018年,是新型主流媒體的發軔期。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將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提高到國家層面,新型主流媒體的構建方式和實踐創新此后開始成為研究的熱點方向。第二階段2019—2021年,是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期。這一階段以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新年伊始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為起始點,為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2]。顯然,文獻數量以及文獻內容都與時代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戰略走向緊密相關,國家對新型主流媒體的關注度越高,相關文獻數量就越多。
此外,利用CiteSpace軟件,分別設定分析對象為“Author”和“Institution”,得到研究作者圖譜和研究機構圖譜。在研究作者圖譜當中,節點字體大小代表作者發文量,連接邊表示合作性[3]。由圖譜顯示可以得知,對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學者以黃楚新、朱春陽、左志新和喻國明等為代表,但這些節點之間的連線很少,說明學者們基本上都是“單兵作戰”,科研力量較為分散,缺乏相互的交流與協作。根據圖譜顯示,對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的主要機構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上海報業集團黨委、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和新華社。這些機構對新型主流媒體關注較早,且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但各機構之間幾乎沒有連接,缺乏有效的橫向合作。
三、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熱點分析
知識圖譜的分析方式通常以關鍵詞作為重要分析對象,并利用共詞分析法來發現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主旨與發展趨向。共詞分析法是內容分析方法的一類,其基本原則一般是根據計算一個詞在同一個文章中經常出現的頻次,并且在此基礎上對這部分詞匯加以聚類,以揭示詞匯間的相互關聯,進而解析這種詞匯所代表的學科領域和主體內部的結構變化。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一個學術論文的核心概念,對文章關鍵詞進行分類可以對文章主題做出窺探。關鍵詞的共現頻率越高,就表示其意義越大;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越高,即表現出它在整個關鍵詞聚類網絡上的中介性和影響力就越大[4]。在本節研究中,通過對前10位關鍵詞的頻次進行排序,可以得知,“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融合”的頻次和中介中心性最高。
在關鍵詞共現圖譜中,一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節點范圍越大,則說明該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就越高。節點間連線表示相關性的存在,線條越粗,反映關鍵詞間相關性越高。根據圖譜,可以看出國內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方面而展開,除此之外,也更加側重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研究。
(二)聚類圖譜分析
CiteSpace軟件具備關鍵詞聚類的功能,本研究將時間切片設為1年,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數據選取標準為Top50。利用Pathfinder簡化網絡并突出其重要的結構特征,同時使用“對每個時間切片進行修剪”和“對合并后網絡進行修剪”進行輔助,最終呈現圖譜可視化方式為聚類靜態和展示整個網絡。
對已產生的關鍵詞運行自動聚類,出現關鍵詞聚類圖譜,本研究挑選了前八大聚類,分別是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新興媒體、媒體深度融合、主流媒體、上海報業、創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CiteSpace 中評判圖譜繪制效果的兩個重要指標分別是模塊值和平均輪廓值。前者為Q值,一般以0.3為標準,大于0.3意味著劃分出的社團結構是顯著的;后者為S值,其值在0.7以上時,聚類效果是令人信服的。根據研究可知,Modularity Q=0.4651>0.3,Mean Silhouette S=0.8027>0.5,說明聚類圖譜展現的知識結構是顯著的,聚類效果是令人信服的。
為掌握當前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脈絡與發展趨勢,本文中利用CiteSpace軟件運行出了該領域的關鍵詞聚類時間線視圖。可以看到,我國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以2014年為起始,之后隨著中央相關會議的召開、政策的出臺而不斷地得到關注。2016—2019年出現多個研究熱點。2018年以后,研究熱度趨于平穩,重點也開始轉移,主要研究放在了新型主流媒體的具體實踐表現上,實現了從側重理論的相關研究到理論指導實踐、總結實踐經驗的研究的轉變。
(三) 突變詞圖譜分析
CiteSpace軟件可以通過突變詞來呈現某個階段發表文獻中相對增長率較高的關鍵詞,以揭示研究前沿的發展趨勢。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得出在2014年8月至2021年11月新型主流媒體研究領域的前八個突變詞圖譜。
根據列出的新型主流媒體研究領域的突變詞,大致可以將2014年8月至2021年11月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前沿分為三個時期,不同時期的研究主題各有不同,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
第一時期是2014—2015年,這一時期的研究前沿主要是“新興媒體”“新型媒體”“現代傳播體系”“互聯網思維”。這一時期,研究學者重點關心的是對新興主流媒體的范疇進行定義和對怎樣在新媒體格局下構建新型主流媒體。例如,陳國權認為新型主流媒體應當是具有多種傳媒形態的媒介集團,它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創新自身的傳播途徑,并且同時獲得良好的效益;譚天和林籽舟提出,新型主流媒體就是新型媒體的主流化或主流媒體的新型化,并同時強調要運用網絡思維建設新型主流媒體;而朱春陽則強調,新型主流媒體必須要擔負起價值溝通與社會共識實現之間的重要橋梁。
第二時期是2016—2018年,“新聞輿論工作”“媒介融合”“新聞輿論”是這一時期學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其背景是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了要“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5]。同時,新型主流媒體也陸續投入實踐當中。因此,這一時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新型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以及實踐經驗上。比如,劉師賢認為當前愈來愈復雜的輿論環境給新型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提出了挑戰,提出新型主流媒體可以從人才、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方面不斷創新來提升自身的輿論引導能力;潘建中通過對溫州日報報業集團的實踐總結,認為當前黨報可以從建立自身品牌、優質內容的生產和拓展平臺三個方面實現快速發展。
第三時期是2019—2021年,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上,提到了“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自此,縣級融媒體中心開始如火如荼的改革與實踐。學界也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針對如何建設好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好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輿論引導作用提出了不同的建議。比如,溫馨和駱正林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成為一種新的平臺形式,改善自身的經營和盈利模式以求獲得更長遠的發展;葛明駟從技術、內容和用戶三個方面提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基層輿論治理的路徑。
四、結語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到的有關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的核心期刊論文為樣本,綜合、系統地分析了國內關于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現狀、研究前沿和熱點等內容,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媒體的發展與國家的關注度息息相關,自新型主流媒體這一概念正式提出后,很快就受到各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熱度雖然呈現回落趨勢,但總體而言處于一種良好發展的狀態。研究成果在2019年出現集中爆發式的特點。
第二,從作者群和研究機構上來看,研究成果多為個人成果,各研究者和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較少,不利于研究領域深度和廣度的拓展。
第三,通過文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新型主流媒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媒體融合大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轉型、新型媒體如何提升自身傳播力和輿論引導能力三個方面。
第四,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應該增強機構和學者跨地區、跨學校、跨領域的合作,共同促進該領域的進步。未來的研究可能主要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媒介融合”“新聞輿論”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全媒體”成為新型主流媒體未來發展的一種形態,新型主流媒體研究的關注點也要進入全媒體空間,把握全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為有效推動全媒體傳播體系的構建提供科學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EB/OL].[2014-08-18].http://www.gov.cn/xinwen/2014-08/18/content_2736451.htm.
[2]胡正榮.廣播全媒體化的操作路徑[J].中國廣播,2019(10):51-52.
[3]傅居正,喻國明.數據新聞的學科建構:演進邏輯、知識圖譜與前沿熱點:基于美國核心期刊數據庫Web of Science(1992-2018)的文獻分析[J].新聞記者,2018(10):57-69.
[4]朱宇,蔡武.華文教育研究的熱點主題與演進趨勢:基于CSSCI(1998—2017)的文獻計量與知識圖譜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163-172.
[5]馬海燕.傳統媒體發力新媒體的困惑與方向[J].新聞戰線,2018(3):106-109.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