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容



換位思考是處理人際關系時的重要思維方式,它是交際主體在人際互動中能夠由己及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問題,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難處,從而獲得良好人際關系的一種方式。幫助大班幼兒理解并學會換位思考,可以幫助他們更友好地和同伴相處,更受同伴歡迎,對幼兒未來的學習、生活都十分有益。在我園的自主探索與共情專家指導下,我們從情緒體驗積累、思維意識啟發、換位思考應用三個層面入手,逐步幫助幼兒提升換位思考能力。
捕捉生活事件,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
同樣一件事,不同孩子的感受會不相同。比如,同樣是輸了比賽這件事,有的幼兒雖然也會有一點難過,但是能夠很快恢復情緒;有的幼兒的情緒不但立刻低落下來,滿臉的沮喪,且久久不散;還有的幼兒會馬上發起脾氣,沖著對方嚷嚷:“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媽媽說輸贏不重要。”因此,了解幼兒的不同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到幼兒的不同情緒點,以情喚情,讓幼兒在體驗情緒的同時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不但可以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還可以為幼兒樹立榜樣,幫助幼兒在未來更好地理解和共情他人。
戶外活動時間,劉老師組織小朋友4人一組跑接力賽,豆豆、文文、琪琪、岳岳被分在了一組。岳岳是班上有名的運動健將,跑步、跳繩、立定跳遠都是全班成績最好的;而文文則正好相反,小姑娘文文靜靜的,喜歡看繪本、畫畫,不喜歡運動,加上個頭兒本身也偏小,所以跑步速度不是很快。劉老師這樣安排的初衷是為了讓每組的實力比較均衡。只是沒想到,跑完第一棒的岳岳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在內圈追著自己組的小朋友跑,邊跑邊給隊友加油。知道岳岳體能好,運動需求量大,老師也沒有制止。豆豆和琪琪跑得也不慢,到文文接棒時,岳岳組已經領先了一大截。岳岳滿臉興奮地對文文喊著:“加油,快跑,我們就要贏了。”可是不論他怎么喊,文文的速度就是提不上,眼看著對手組的小朋友已經逼近了,岳岳急得直跳腳,興奮的加油聲也變成了怒吼:“你倒是快跑啊!睿睿就要追上來了!”很快,睿睿超過了文文,率先跑到了終點,岳岳急得眼睛都紅了,生氣地對文文嚷嚷:“都是你,都是你,你是蝸牛嗎?要不是你跑這么慢,我們就贏了。”聽到岳岳的指責,文文委屈地小嘴一癟,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看著同樣難過的兩個孩子,王老師把他們叫到了身邊,她一邊給文文擦眼淚,一邊摸了摸岳岳的小腦袋,輕聲地說:“岳岳,接力賽你們組沒有贏,你一定很傷心吧?”岳岳點著頭說:“嗯,都怪文文。”“文文,接力賽沒有贏,你也很難過吧?”文文邊點頭邊低聲說:“都怪我,跑得太慢了。”“你是故意跑得很慢嗎?”“不是的,我沒有,我已經很用力地跑了。”文文抬起頭急急地辯解著。“老師相信你,你已經盡力了,所以岳岳那樣說,你一定感覺特別委屈吧?”“嗯。”文文剛收起來的眼淚又洶涌而出。“岳岳你看,文文跟你一樣,也不想輸掉比賽,她也像你一樣努力地跑了哦!有的時候,結果并不重要,只要努力了就很棒,你覺得呢?”“嗯。”岳岳點了點頭,他看著文文,很真誠地說:“對不起,文文,我不該那樣說你。”“沒關系,岳岳,確實是我跑得太慢了。”文文嫩嫩的小臉掛起一抹笑。“那我帶你練習跑吧,多跑跑就能跑快了。”“嗯,說不定下次我就能跑贏了。”兩個孩子笑嘻嘻地一起跑遠了。
開展主題活動,啟發幼兒換位思考
大班幼兒雖然還處于自我中心的發展階段,但并不是說在他們眼里完全看不到他人。其實大班幼兒是能夠關注到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的,只是有些時候因為玩得太過興奮會顧及不到他人,或者是已經發現了他人情緒的變化,卻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需要老師進一步啟發,引領幼兒萌生換位思考的意識,推開換位思考的大門。共情陪伴主題活動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好抓手。
該主題活動圍繞小老虎丹尼爾和貓頭鷹小歐一起游戲、丹尼爾打碎媽媽的花盆兩個事件展開。第一個事件講述的是,丹尼爾和小歐一起玩修理工的游戲,丹尼爾假裝在修車,用錘子使勁地敲擊鐺鐺車,敲得不亦樂乎,而小歐因為天生聽覺敏感,被丹尼爾一聲高過一聲的敲擊聲震得耳朵疼。圍繞這個事件,老師引導孩子們一起討論:小歐怎么了?它為什么那么生氣?丹尼爾敲擊鐺鐺車帶給小歐的感受是怎么樣的?為什么丹尼爾跟小歐的感受不同?在這樣的討論中,孩子們發現,原來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當別人已經說出不舒服的時候,即便我們自己沒有感覺不舒服,也要停下來想一想別人的感受。第二個事件講述的是,丹尼爾和小歐在屋子里玩,不小心打碎了媽媽的花盆。丹尼爾知道那是媽媽最喜歡的花盆,花盆碎了媽媽一定會很傷心,于是和小歐一起想辦法為媽媽做了一件她喜歡的事,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圍繞這個事件,老師引導幼兒理解,在與親人、朋友的相處中,要學會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我們做一些事情時別人會是怎樣的感受,我們又可以做哪些調整。
孩子們還圍繞幾個情境進行了討論。比如,在區域游戲的時候,如果旁邊有小朋友看書,我們怎樣做會更好;在家里,如果媽媽很晚才下班回家,媽媽會是什么感受,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通過對具體情境的討論,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換位思考,也知道了如果我們能夠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將心比心,會讓自己更受他人的喜歡,也會讓我們喜歡的人高興。丹尼爾帶著魔力的共情小兒歌——“想一想,別人什么感受”也成為了孩子們的口頭禪,不斷啟迪著孩子們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動。
抓住矛盾沖突,引導幼兒在換位思考中解決問題
情緒體驗的積累、思維意識的啟蒙,最終目的是幫助幼兒在人際互動中能夠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從而提升自己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學以致用是根本。因此,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契機,在實際的矛盾沖突中,引導幼兒通過換位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幼兒的實際應用能力,逐漸將換位思考內化成自己的一種思維模式。
區域活動時間,美工區里小雨和貝貝突然吵了起來。原來是因為兩人想捏的作品都需要一些紅色的橡皮泥,但美工區紅色橡皮泥只剩下最后一塊了,貝貝手快,直接把那最后一塊紅色橡皮泥全部拿走了。小雨沒拿到,就跟貝貝搶,貝貝不給,于是兩個人吵了起來。了解完情況,王老師發現這是一個可以通過引導幼兒嘗試換位思考來解決問題的契機,于是柔聲對她們說:“老師聽明白發生什么事了,不過老師覺得,你們兩個一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說著,王老師俏皮地唱起了共情兒歌:“想一想,別人什么感受。”唱完就去忙別的事情了。
王老師一邊忙一邊留心觀察著小雨和貝貝的動靜。只見兩個小家伙先是對視了一會兒,然后平靜地聊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見貝貝將自己手里的橡皮泥撕下來一塊,遞給了小雨。看到兩人之間的互動,王老師會心地笑了。在區域總結時間,王老師特別邀請她們兩個來分享自己今天區域活動的體驗。貝貝不好意思地說:“今天玩橡皮泥的時候,我想要捏一個草莓,就把最后一塊紅色橡皮泥全拿了,一點都沒有給小雨留,如果我給她留一點,她就不會跟我搶了,是我沒有考慮小雨的感受。”小雨緊接著說:“我也沒有考慮貝貝的感受,看到貝貝先拿走了紅色橡皮泥就想搶過來用,如果我一開始跟貝貝好好商量,我們就不會吵起來了。”“那你們后來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呢?”王老師問。“您讓我們自己解決問題,還提醒我們想一想別人什么感受。我想到,如果我想捏的東西捏不了,心情會很不好,小雨應該也是這樣吧!所以我愿意分給她一些。”貝貝望著小雨說。“我想到,如果有人跟我搶東西,我也一定不會給她的。”小雨小臉紅紅地說,“謝謝你,貝貝。以后你需要什么我也給你分享。”看到兩個孩子自己成功地解決了問題,王老師帶頭為她們鼓起掌來,在響亮的掌聲里,兩個小家伙開心地笑了。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當幼兒學會從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出發進行思考,以他人所期待的方式進行回應,那么,幼兒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必然會越來越融洽。良好的換位思考能力不但能夠為幼兒和諧人際關系的發展保駕護航,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