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擬現實技術與旅游業的有機融合,不僅改變了人們對于現代化旅游的認知,還對基于“文化+科技+旅游”的智慧旅游、虛擬旅游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實現了對非遺的保護,增強了旅游體驗感。文章立足于內蒙古草原文化,合理利用數字技術,以創造出更多的文化旅游產品,傳承草原文化,實現文化旅游創新,并提出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推動內蒙古旅游業全面發展的策略,旨在為更多地區開展“文化旅游十數字旅游十科技旅游”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虛擬現實;內蒙古;旅游業
中圖法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Inner Mongolia tourism
WANG Jia
(Baotou Teachers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1,China)
Abstract: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tourism has not only changed people's cognition of modern tourism,but also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smart tourism and virtual tourism based on “culture+technology+tourism”,realizing the rea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tourism experience.Based on the grassland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this paper makes reasonabl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create more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inherit grassland culture,and realize cultural tourism innov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more regions to carry out “cultural tourism+digitaltourism+technology tourism”.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InnerMongolia,tourism
1 應用優勢
虛擬現實技術與旅游業的相互融合,為景區創造新的展示方式,打開新的營銷服務窗口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1]。
1.1 強大的互動性和視覺感受
當前,虛擬旅游成為一種新的潮流,引領各個地區進行創新和發展。360°的三維實景漫游全景虛擬現實技術與3D 動畫技術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前者是一種基于全景圖像的虛擬現實技術。全景圖主要是指利用360°攝影圈將拍攝出的照片進行排序后,打造出一幅全景圖像。然后,借助計算機技術將制作好的全景圖進行模擬,形成可以與觀眾互動、滿足觀眾觀看需求的真實場景,打破了3D 技術在瀏覽速度、場景觀看、被動觀看等方面的局限。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讓觀眾擁有了更好的觀看感和自由感,實現了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在觀看演出時,觀眾可以在臺下獲得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并且,虛擬旅游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觀眾能夠從多個觀察點進行切換,根據自身的意愿選擇要觀看的場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審美需求和觀看需求。
1.2 提升客流量
VR 全景展示能夠讓游客全方位了解景區內的環境、美景、文化、周邊設施、活動等,以獲取觀眾的好感,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使得整個旅游景區變得虛擬化、數字化,為游客提供更加詳細和真實的信息。例如,借助 VR 技術觀看非遺文物時,觀眾能夠通過模型的展示和互動,增強旅游體驗;全息技術與民族歌舞數字化關鍵技術等相互結合,使得觀眾在觀看演出和表演賽時,被整個演出所震撼,舞臺上呈現出的草原美景和絢麗多彩的燈光、渲染出的文化背景燈,都能一定程度上吸引人們的目光;美景的虛擬展示等更能調動起游客旅游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進一步滿足游客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流量。
1.3 保護和傳承旅游文化遺產
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緩解了歷史珍貴文化保護和游客游覽之間的矛盾。例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游客觀看非遺表演、非遺產品展示等,從而更好地對相關非遺文物進行保護。展館也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開展文化遺產保存和保護,如將文物通過影像數據采集的方式,構建三維數據庫和模型數據庫,保存好文化遺產的各項數據和空間關系等,為更好地宣傳和傳承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
2 應用方式
2.1 全息技術
結合三維圖形設計軟件中的 Maya 和3ds Max,利用全息技術能將歌舞內容之中的3D 和2D 的各項靜態或者動態數字素材等直接導入三維圖形軟件、影視特效軟件(如 EDIUSE,Adobe After Effects)中,從而結合傳統舞蹈的演藝需求等開展設計;結合 Adobe After Effects 軟件中的粒子特效和虛擬拍攝摳像技術等,形成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全息投影數據庫,再通過全息硬件的舞臺,實現真人表演、燈光、舞美的虛實結合,達到三維立體化交互的效果和虛實結合的效果[3]。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當蒙古族歌舞全息影像出現在觀眾眼前,觀眾會感到頗為震撼。除了觀看“全息虛擬人”的歌舞表演,還可針對當地的特色文化進行宣傳。例如,推廣安達文化,即推出“安代舞和頂碗舞”,觀眾不需要佩戴任何設備,裸眼情況下就可以體驗到視覺上的盛宴[4]。構建非遺舞蹈全息影像劇場,將在一定程度上讓觀眾獲得新鮮感和良好的體驗感,通過全息影像的光影特效和虛擬非遺舞蹈演員的互動,觀眾很快就學會了非遺舞蹈,并喜歡上蒙古族傳統舞蹈。因此,將全息技術與民族歌舞數字化關鍵技術進行融合,能讓觀眾觀看到內蒙古的人文旅游情況,實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2.2 VR 技術
內蒙古地區的風光比較優美,具有獨特的民族風俗、風情。為了讓更多游客體驗到內蒙古旅游的樂趣,借助 VR 技術與草原文化關鍵技術,游客能夠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觀賞內蒙古地區的大美風光。技術人員應用三維圖形設計軟件 Maya 對蒙古族地區的民俗文化資源、蒙古族歷史資源等展開交互編程,體驗者通過在展館之中佩戴 VR 設備,可以沉浸在全景的蒙古族歷史和草原特色場景之中[5]。
在參觀文物方面,在建立三維模型后,能讓參觀者從多個方面和角度等對文物進行有效地研究和觀賞,從而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觀眾的體驗感。面對一些無法公開展示的重要文物和收藏品等,相關人員可以借助 VR 技術制作虛擬場景,充分展示相關收藏品和文物,從而讓觀眾在旅游之中增加對相關文化的認知以及獲得相關文物保護知識。
3 面臨的問題
3.1 成本高
在設計展館和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時,由于受到資金和高昂開發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導致虛擬現實技術無法大規模在景區進行應用。例如,高度沉浸感的交互式感覺器、三維顯示技術、仿真設計等對于虛擬環境、虛擬交互、虛擬仿真的要求越來越高,代表系統開發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6]。從此方面可以看出,內蒙古旅游業在與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結合的過程中,相關運行系統和播放系統非常昂貴,在設計時需要人力、物力、資本的有機結合。與其他技術相比,虛擬現實技術不是一般旅游單位所負擔得起的,若要完全實現“人”和“機”的互動,需要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3.2 缺乏技術人才
目前,內蒙古地區若要開展數字化旅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持。例如,相對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人才或者團隊等較少,他們在設計和開發虛擬現實技術時所掌握的旅游知識較少,“虛擬技術+旅游”的結合缺乏人力支撐,這成為當前內蒙古旅游業向數字化旅游方向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3.3 行業標準低
內蒙古地區在發展虛擬旅游時由于受到經濟、觀念等影響,其發展的時間較短,不夠成熟,并缺乏相關行業標準。例如,視頻制作水平低;信息傳輸缺乏真實性;以次充好、夸大其詞等。這導致內蒙古地區利用科技發展旅游較為困難。
3.4 宣傳與現實不符
在內蒙古地區的旅游業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時,出現了體驗效果與真實感受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在宣傳中過分傳達一些與實際不符的信息,不僅無法讓游客置身于虛擬場景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還會讓游客在心理上和期望上對內蒙古旅游有一定的落差,進而無法充分發揮出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使得人們對于虛擬旅游等產生一定抗拒心理。
4 應用對策
4.1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相關管理部門和當地旅游部門等為大力發展旅游業,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目光,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為虛擬現實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等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內蒙古旅游局與相關部門進行合作后,對每一個旅游景區進行考察,對其虛擬現實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所需要的資金情況進行掌握后,向上級部門進行申請或者采取其他方面的融資渠道,進一步給予內蒙古旅游單位更大的支持。
4.2 提升技術人才的綜合能力
為了給予內蒙古旅游業人力方面的支持,相關景區應該加大對虛擬現實技術人才的引進,并且利用培訓的方式和激勵政策等,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旅游營銷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培訓;提升工資水平和相應的福利水平,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大力推廣和開展虛擬旅游,從而全面提升虛擬現實技術人才的技術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4.3 創新使用虛擬現實技術
創新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內蒙古地區文化旅游的長久發展。內蒙古地區旅游部門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旅游項目進行宏觀規劃和管理。例如,當地旅游部門人員和管理人員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和國外針對人文旅游開發的經驗等,深入開發出更多的文化旅游產品,從而讓更多旅游者能夠親眼目睹當地的特色文化和非遺產品,了解內蒙古地區的文化歷史,從而實現對特色文化和非遺產品的有效傳承和發展。另外,相關景區還可以舉辦更多的大型旅游活動,并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再現內蒙古歷史文化場景,提升觀眾的體驗感。
4.4 深度挖掘新型旅游模式
不斷發展“文化+藝術+科技+旅游”新型旅游模式,讓旅游者在跨越時空后,能對當地的特色文化和民族藝術等進行了解,從而自覺對其中的文化和展現出的民族藝術進行傳承和保護。例如,內蒙古旅游業在形成新的旅游模式后,繼續從民族歌舞的資源寶庫之中提煉更多的靈感,汲取其更多的價值,從而實現對傳統民族舞蹈的傳承和保護,推動民族藝術的創新性發展。
4.5 加大宣傳管理力度
為了提升內蒙古虛擬旅游的效果和質量,讓更多游客了解內蒙古的美景和人文文化,一方面,內蒙古旅游行業應加大對虛擬旅游的監督和行業規范管理。例如,對于虛擬旅游過程中出現虛假宣傳的情況,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并責令其整改。另一方面,內蒙古旅游業中各景區應該加大自檢力度,全面提升視頻制作水平和質量,不夸大宣傳,從而為更多游客提供真實、可靠的體驗。
5 結束語
從 VR 技術、全息技術、AR 技術到沉浸空間,在內蒙古旅游業發展中利用數字化新技術讓非遺文化“玩起來”、讓體驗者在身臨其境下暢游內蒙古草原等,能夠讓更多游客深刻體會到內蒙古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非遺產品得到更多游客的認可,從而帶動內蒙古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虛擬現實技術在內蒙古旅游業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更多地區開展“科技+文化+旅游”等提供參考和借鑒,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為促進當地就業和實現經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淼.旅游景區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研究[ J].大觀,2021(11):98?99.
[2]張榮溪.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旅游研究中的應用[J].旅游與攝影,2021(18):25?26.
[3]尉糧蘋,馬澤正,王曉晴,等.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中的應用分析[ J].中國信息化,2021(7):94?96.
[4]祖力皮亞·祖農.基于虛擬現實的數字化旅游景區建設研究及策略探析[J].文化產業,2021(5):114?115.
[5]李英.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行業發展中的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2):127?129.
[6]劉國紅.虛擬現實技術在文化旅游中的運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2):94+130.
作者簡介:
王佳(1982—),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