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師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互聯網教育”形勢不斷推動教育模式的創新。超星學習通平臺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文章闡述了超星學習通的特點及應用意義對超星學習通應用于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和實踐以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信息技術“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
中圖法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haoxing Platform in teaching mode of“two-dimensional,one inlay and four guidance”
--—Taking course 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WANG Jiajia
(Youxi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Sanming,Fujian 365100)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teaching method in teachersteaching,and the situation of“Internet + education”continues to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TheChaoxing Platform has rich teaching resources.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Chaoxing Platform,anddiscusses the “two-dimensional,one-embedded and four-guided”teaching mode of applying ChaoxingPlatform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urs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in order to improve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meet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Key words:Chaoxing Plat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ing mode of“two-dimensional,oneinlay and four guides”
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是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側重點。然而,在教學中,仍受傳統、單一、固化、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影響。發達的互聯網教學平臺為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提供了便利。在立德樹人理念下,中職一線計算機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充分發揮中職“信息技術”課程創新運用在線教學平臺的優勢,引導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二維”、落實課程思政的“一嵌”目標以及從教學全過程抓住問題導向、學習任務導學、評價導悟、作業實踐拓展導用的“四導”入手,進而借助在線學習平臺促進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1? “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
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設備在學生中的普及,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中職“信息技術”課程需求,需要將被動式教學轉換為主動學習模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整體部署,我校為了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堅持“立足崗位、邊學邊用、學為所用”的原則,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2.0研修,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為此借助移動端進行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已經形成 [1]。“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超星學習通平臺,讓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參與學習,在“二維”上實現自由,并在教學中嵌入思政教育,在教學策略上注重課堂導入環節、加強問題導向,教學過程中運用激趣提質的項目任務導學,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導悟,最后在課外作業中切實落實理論聯系實踐,達到鞏固課堂知識,延伸拓展實際操能力的效果。通過創新作業教學達到拓展導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四導教學目標,以全面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超星學習通是一個可以進行組織管理、學習、交流、分享的全面學習系統。
2? 超星學習通平臺的特點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公司和企業對用人的標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國教育正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素養本位”時代,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教育趨勢。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為了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信息技術技能及綜合素質的高質量人才 [2]。信息技術應用的廣泛性迫切要求“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基于核心素養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將來從事基于信息技術的各種工作崗位。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學習資源的形式不再單一,獲取方式不再受限。超星學習通是一個由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移動在線教學平臺。將超星學習通應用于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活動,打破了課堂局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1)使用方便,資源豐富
教師可以在教師端創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現有的資源庫進行導入,平臺包含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根據文本教材篩選出更適合教學的教學資源,課程可以重復使用;可以本地上傳資源,如教師可以錄制并上傳“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圖文編輯、數據處理、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實踐專題的上機訓練,供學生復習。
(2)功能多,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使用手機進行屏幕投屏,利用手機進行控制,不用依賴鼠標操作,方便知識的展示與分享,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星學習通里的活動形式豐富,有簽到、投票、選人、搶答、分組任務、主題討論等,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及時交流和各種課堂互動。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考試,可以為題目添加答案和分析,便于學生完成提交后,及時發現自己薄弱的知識點。
(3)實時反饋學情,有利于開展教學評價
超星學習通平臺掌握學生觀看視頻、簽到、作業、討論等一系列活動過程的情況,然后利用成績權重設置各項活動的所占比例,通過教學統計和數據分析,實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和活動情況,讓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成一個過程性評價,同時結合學生課堂表現、考試等來進行客觀評價,形成“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下的多元評價方式,為教學實施提供有力依據。
3? 超星學習通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1)課前預習
中職“信息技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主要圍繞學業水平考試和計算機一級考試內容展開,“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包含理論和實踐,內容豐富,導致學生很容易混淆和遺忘。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狀況,首先制定教學目標,整理教學資源,可以把教學知識點錄制成微課。特別是針對教學重難點,微課可以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再把設計好的課件和課前練習等預習資料一并上傳到超星學習通中的章節、資料和作業中,可以創建學生預習任務[3]。
學生在完成預習任務時,需要利用手機或者計算機登錄超星學習通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實時統計數據并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查看每一位學生的完成情況,然后了解學生對各知識點預習的掌握情況,設計好課堂教學,讓學生對各知識點都能熟練掌握,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講解“WPS 使用公式和函數”知識點時,通過超星學習通在“信息技術”課程門戶里向學生發布公式的使用方法,函數的功能、參數等視頻和課件,并在視頻中設置“任務點”,在作業里創建作業庫,并發布預習測試作業。學生登錄超星學習通 APP,可查看章節里的視頻和課件。通過在線預習測試完成對“WPS 使用公式和函數”基本功能及參數等相關理論知識的預習,學生完成測試后可以根據教師的設置(教師批閱后、作業提交后、作業結束后)來查看答案和分析;可以設置作業的及格線、允許學生重做的次數,直到達到標準。超星學習通平臺可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分析和匯總統計,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后臺查看學生觀看視頻的實際時間、預習測試完成人員和未完成人員以及每道預習測試的完成情況等,可以得到及時的預習反饋,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教學難點。
(2)課中教學
將超星學習通運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再是簡單的“教師演示學生操作”,而是采用信息化手段,讓知識變得生動具體、課堂氛圍輕松愉快,以增進師生間交流互動,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的在線課堂等豐富多彩的多種教學活動方式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使考核成績全面、公平。
上課前簽到:課前,學生首先進行簽到,教師在超星學習通選擇“信息技術”課程后進入班級,可以設置多種簽到方式,有手勢簽到、位置簽到、二維碼簽到、簽到碼簽到等,從而節省點名時間。簽到的數據作為課堂考勤記錄,可以在成績權重里設置分值占比,最后匯入成績統計。
課堂活動應用:教師利用超星學習通的分組功能制定分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便于合作學習和培養團隊精神。教師利用討論功能在課堂中穿插問題討論,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討論話題,學生在線上發表觀點并提交,教師可以實時查看提交結果,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查看,了解他人的看法。討論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對疑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提問時,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進行提問。超星學習通的提問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搶答,即教師設置搶答問題并發起搶答,學生在手機端實時收到問題,并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來決定是否回答問題,需要回答就進行搶答。另一種是選人,即教師通過發起選人隨機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這樣的提問方式充滿趣味,可活躍課堂互動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互動參與度。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還能方便快捷地在線發布調查問卷,并得到實時的統計分析結果,省卻了線下人工進行調查問卷等一系列活動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像在參與游戲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然樂在其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推進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學化教學評價能夠全面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如在設計“演示文稿”專題時,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課堂量化評價表,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發布到抖音、朋友圈,以點贊數來評比,然后教師綜合課堂報告以及學生所獲得的成績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等進行點評,表揚優秀的學生,鼓勵較弱的學生。
(3)課后鞏固拓展
課后,教師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利于實現學生個性化教育。教師在創建作業時,可以錄入答案和題目分析,并在發布作業時進行相關設置,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并完成作業,提交作業后系統會根據教師設置的答案直接批改作業,給出分數,從而減少教師的批閱量,學生也可以迅速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教師還可以根據系統提交上來的數據,分析查看每道題的對錯人數、作業完成人數、未完成人數,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4]。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直播錄課,完全記錄課程從創建到結束再到評價的全過程,學生根據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和補缺補漏。掌握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回看預習視頻、回看課堂錄課等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點,而掌握較好的同學,可以觀看教師給出的選做題,進一步拓展思維。利用超星學習通可以實時統計學生觀看課程音視頻、簽到、課堂互動(投票、問卷、搶答、選人等)、作業、章節學習次數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參與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中“統計”功能的“學情統計”和“成績統計”進行查看,以全面記錄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歷程。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實時進度、學習活躍度。超星學習通的另一個特點是教師可選定一個時段,如本次月考到期末考試區間來完成對學生的客觀評價,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日常學習以及日常表現等來進行客觀評價,形成一個線上融合線下的評價方式,從而保障教學評價的科學性。為后面的課堂實施提供方向。
4? 結語
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二維一嵌四導”教學模式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開展教學,可實現“互聯網+教育”。課前,學生利用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源自主完成預習,讓學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有學習新知識的渴望;課中,教師利用“四導”教學法,配合超星學習通平臺中的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任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課后,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復習鞏固,拓展思維。這做到了課前→課中→課后的無縫銜接,讓整個學習形成過程性、多元化考核評價,真正實現“泛在學習”目標。多元化評價使整個學習過程面面俱到,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綜合素質。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創新運用超星學習通 APP 助力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進而給教學帶來便利,隨時利用該平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竇美娟.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以超星學習通 APP 的應用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21):188?189.
[2] 盧麗華.淺談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將信息化與中職課程教學融合的探索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2):42?43.
[3] 翁秋珠.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線上教學的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1(2):193?194.
[4] 譚小龍.中職互動課堂活動組織及實踐—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演示文稿實戰項目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2):148?149.
作者簡介:
王佳佳(1985—) ,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